Effective C++读书笔记之在operator=中处理“自我赋值”

什么时候发生自我赋值
 自我赋值发生在对象被赋值给自己时:
 class Widget {...};
 Widget w;
 ....
 w = w;    //赋值给自己
 一些潜在的自我赋值,不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
 1) *px = *py 如果px和py恰巧指向同一个东西,这也是自我赋值。一般如果某段代码操作pointers和references而它们被用来指向多个相同类型对象,这就需要考虑这些对象是否为同一个。
 2) 两个对象只要来自同一个继承体系,就有可能发生自我赋值。因为一个base class和reference或pointer可以指向一个derived class对象。例如:void doSomething(const Base& rb, Derived * pd)   //rb和*pd有可能其实是同一对象
 自我赋值会出现的问题:
 先看一个例子:
 class Widget {
  ....
  private:
   Bitmap * pb;   //指针,指向一个从heap分配的对象
 };
 上面类的oprator=实现代码
 Widget& operator=(const Widget& rhs)
 {
  delete pb;                    //停止使用当前的bitmap
  pb = new Bitmap(*rhs.pd);     //使用rhs的bitmapr的副本
  return *this;
 }
 如果函数内的*this(赋值的的目的端)和rhs有可能是同一个对象,则delete语句在赋值前销毁了这个对象,这样赋值的的目的端的得到了一个指针指向一个已被删除的对象。
 解决方法:
 1) 在operator=最前面加上“证同测试”(identity test)达到“自我赋值”的检验目的 如:
 Widget& Widget::operator=(const Widget& rhs)
 {
  if (this == &rhs) return *this;  //证同测试 如果是自我赋值 就不做任何事
  delete pb;                    //停止使用当前的bitmap
  pb = new Bitmap(*rhs.pd);     //使用rhs的bitmapr的副本
  return *this;
 }
 这个做法有异常方面的问题。
 2) 改变函数中的代码
 Widget& Widget::operator=(const Widget& rhs)
 {
  Bitmap* pOrig =  pb;          //记住原先的pb      
  pb = new Bitmap(*rhs.pd);     //使pb指向*pb的一个副本
  delete pOrig;                 //删除原有的pb
  return *this;
 }
 3) 使用copy and swap技术,这个技术和“异常安全性”有密切关系,在条款29中详细说明
 总结:
 1) 确保当对象自我赋值时operator=有良好行为。其中技术包括比较“来源对象”和“目的对象”的地址,精心周到的语句顺序以及copy-and-swap。
 2) 确定任何函数如果操作一个以上的对象,而其中多个对象是同一个对象时,其行为仍然正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