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听觉:从声音接收到听力障碍
1. 我们如何听到声音
声音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现象,它通过物理方式“操纵”传播介质来进行传播。然而,我们的大脑并非机械结构,而是基于电化学过程的复杂系统。那么,机械的“声音”是如何被电化学的“接收器”(大脑)检测到的呢?这要从耳朵内外各组件复杂的能量传递说起。
1.1 外耳
外耳可见的部分是耳廓(Pinna,复数为 pinnae)。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传入的声音汇聚并放大,引导至耳道,以辅助听力。耳廓能根据到达耳朵的声音频率,将声音放大约 10 - 15 分贝。
耳廓的形状有助于检测 1.5 - 7 千赫兹范围内的语音频率。这些频率对于确定声音的方向(即定位)以及判断声音的来源至关重要。虽然人类说话或唱歌的音调通常达不到 6 - 7 千赫兹,但我们语音中的某些音素(phonemes)会产生这样的高频声音。例如,“therapy” 一词中的 “th” 音,由于牙齿和舌头的位置关系,其频率可高达约 7 千赫兹。
声音经耳廓集中和放大后,会通过耳道聚焦到鼓膜(tympanic membrane)上。鼓膜是一层敏感、薄且呈锥形的膜,它将耳道分隔开来,标志着外耳和中耳的边界。其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传播的机械声波转化为振动,并传递到中耳的小骨中。
1.2 中耳
鼓膜的振动会引起中耳三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的微小而精确的运动。这三块骨头被称为听小骨(auditory ossicles),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其中最大的锤骨,在普通人身上长度仅为 7 - 8 毫米;而最小的镫骨,小到可以放在 2 号铅笔的橡皮头上。这三块小骨协同工作,将鼓膜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内耳入口处的卵圆窗。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