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

原文链接:https://www.lianxh.cn/news/32ae13ec789a1.html

目录

1. 什么是稳健性检验?

论文中,我们常常要求要做稳健性检验,那么什么是稳健性检验呢?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稳健性检验考察的是评价方法和指标解释能力的强壮性,也就是当改变某些参数时,评价方法和指标是否仍然对评价结果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稳定的解释。

简单来说,当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时,需要通过一系列方法来验证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当我们改变了一些条件或者假设发现所得结论依然不变,那么我们的结论就是稳健的,反之,所得结论有待商榷,我们需要找出使结论发生改变的原因并进行解释。

在较早的文献中,一般很少涉及稳健性检验,但近年来,大家对稳健性检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体现了大家对所得结论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稳健性检验,是使结论得到广泛接受的重要步骤之一。

遗憾的是,目前关于如果做稳健性检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告诉我们在文章中我们到底应该要从哪些角度去做稳健性检验。因此,每篇文章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不同,稳健性检验的角度也会大不相同。比如当你的文章着重于研究方法的设计时,稳健性检验则应该更多关注于研究方法成立的前提条件和假设;而当你的文章数据处理时,则应该更多的关注于数据本身的稳健性。

为研究目前研究中稳健性检验常用的角度,笔者通过搜集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以及中国工业经济三个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期刊 2014-2020 年 共六年的文献,从中随机挑选了包含实证研究内容的文章共 117 篇,经粗略统计发现其中将稳健性检验作为单独一个章节的文献共 51 篇,占比达到 43.6% (注:许多文章在进行结论分析时会将稳健性检验放入结论讨论部分,但是这里笔者因为统计方便的原因并没有将其纳入统计中,只统计了单独将稳健性检验作为一个章节的文献,因此实际进行稳健性检验的文章远大于 43.6%,该结论需谨慎使用)。

根据总结发现,在这 51 篇文献中,常用的稳健性检验的角度包括变量替换法,改变样本容量法,分样本回归法,补充变量法等,下一章节中笔者将按照该角度使用的频率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进行介绍 (注:每个角度的使用频率仅根据这 51 篇文献里出现的频率进行粗略估计,并不能代表所有稳健性检验的情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