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享会计量方法专题……
毫不夸张的讲,
table
命令是 stata 中最基础的命令之一。说它基础并不是说这条命令不重要,或是用的少,恰恰相反,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可或缺,但却十分容易被忽视。
曾今身边有小伙伴跟我说,他写文章从不table
,更不winsor
,其他的什么twoway
啥的更是想都别想,他一般是在文献里看中了哪个酷炫的模型直接扣之,多扣几篇再加以整合,变量的处理皆为“前人经验”。这样做出的实证结果往往还相当令人满意,很少需要调整,最后论文同样发了一箩筐。因此,他对我等每日因为一个离群值而苦思冥想甚是不解,认为是在浪费生命。
实际上,做学问的套路因人而异,就像擂台上的拳手打法各不相同。这种先有研究方法,再倒逼研究目的的做法,尽管看似投机取巧,但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有时我们也不必苛求。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想做一个“老实人”,有了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后,再选择研究方法,该怎么做呢?问的好!那你必然是离不开这条table
命令了。
1. 引言
table
实际上相当常用,所以会常用,是因为它能在研究的最初就将各个变量观察值的特征简洁的展现出来,包括频数、均值和总额等,从而帮助我们选择研究方法和构建合适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 “走弯路” 的现象。
先来看看文献中出现的表格长啥样:
范例1:徐鸿翔, 张文彬.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17(11): 141-148.
这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上的一篇文献中的表格,完全可以通过 table
命令生成后转置表格得到。我们再来看一篇:
范例2: 赵西亮. 教育、户籍转换与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J]. 经济研究, 2017(12): 164-178.
这是《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献,与表1有些不同,但同样也可以采用 table
命令实现。
原来这些牛×哄哄的期刊论文中,也能用我们小小的 table
来完成部分内容。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切想知道 table
命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