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数字孪生城市”概念被首次提出,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再次提出“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及“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等要求。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成为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化的重要抓手。
2023年12月27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苏州新建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大数据协会共同承办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苏州分会场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会上,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2023年)》,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艳丽对白皮书进行了深度解读。
本白皮书是中国信通院连续第六年针对数字孪生城市的跟踪研究成果,通过多维度分析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全貌,创新提出城市数字孪生体、对象语义化和场景语义化模型、数字孪生新引擎等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期突破多元异构数据难融合、技术互操作有壁垒、场景价值难显现等发展瓶颈,推动数字孪生城市真正落地。
白皮书核心观点
1. 数字孪生城市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球政策从战略框架向系统性落地推进,市场规模呈现平稳增长,学术科研持续活跃,数据重构、技术引擎开放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产业界“组团式”共创合作生态,各地区高度重视城市数字孪生底座建设。
2. 数据、平台、应用、制度四大核心要素加快重构与创新发展。数据资源方面,以城市对象建模为核心,建立全面反映城市对象状态的“数字孪生体”,关联挂接与其相关的各类属性,同时将属性标签化,为数据资产化、业务仿真推演等奠定基础。能力平台方面,将对象建模和场景建模形成的标签转化为能力组件,依托城市已建功能性平台,融合打造能力集成、生态开放的一体化数字孪生底座平台将成为地方政府未来建设选择。应用场景方面,以“业务仿真建模”理论为依据,以流程和规则解构复杂场景,同时将流程和规则标签化,释放数字孪生体、能力平台价值,最终推动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体制保障方面,地方政府的认知发生转变,正形成总体性设计、生态化建设、场景需求牵引的发展思路。
3. AI大模型、复杂系统研究、高阶数字孪生将为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带来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