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上什么公司,加什么班

                                                           上什么公司,加什么班

                                                        作者: 左黎 | 2008年02月13日 16:38                                                                               

                                                        http://zuoli.blshe.com/post/788/162377

         森马服饰有一句经典广告词:穿什么,就是什么。我也斗胆借用来形容加班之妙,曰:上什么公司,加什么班。

某民营IT公司:大家加,才是真的加

         大学刚毕业在北京闯荡,有工作做便是福气,哪里还顾得上挑肥拣瘦。所以当一家知名的民营IT公司伸来橄榄枝,我自然是忙不迭地抓住了。

         这家公司的老总是早年的北大国政系毕业,浙人,帅气干练,谈吐不凡。岂料该君偏偏有一癖好:见不得员工正常时间下班。

         记得我刚到公司上班,不明就里,因为效率高,早早便完成了分内工作,偶尔还会替手慢的同事“救急”。加之案子做得漂亮,每每博得分管业务的副总赏识,所以自我感觉尚好。及至下班时分,便意气满满地抬腿就走。令我疑惑的是,几乎每次出门,都会巧遇平时难得一见的老总,立在公司门口,看我出来,便用一种怪怪的口气和我打招呼:“下班了?”

         如是几天下来,部门总监便找我谈话。大意就是虽然业务称得上是新人中的佼佼者,可是老总不喜欢下班就走的人,希望我心系公司,下班之后仍然坚守岗位。“可是我的工作都完成了,呆着做什么呢?”“你可以上网呀!再说哪有工作做完的?工作是做不完的,你可以看看书,学习提高嘛!实在没事,还可以和同事出去吃吃饭唱唱歌,增进了解嘛!”

         于是,我下班之后便只好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发呆。这样熬了一段之后,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我行我素,照样下班就走。

         这回是轮着公司副总与我谈话了。不过他的观点和那位总监不同,据说由于他的支持我不加班,以及公司经营当中的不同观点,已经与老总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这位副总是从欧洲留学归来,原来一直在外企做高管,他主张人性化管理。我便时常看到他下班之后提了各样小菜回家,亲手给家人烧饭。在类似他这样的高管中,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景观。

         那次谈话,我感到了他口气当中的无奈和难言之隐。从那以后,我“自觉”地加班了。又过了半年,公司一分为二,这位副总做了新公司的总经理。我是他第一个选中的员工,被任命分管某主要业务。在这家新公司,我做了几个业界有影响的漂亮案子。几年后,由于出国,我惋惜地离开了这家公司和那位人性化管理的总经理。

某美资IT公司:不加寻常班

         出国回来不到一个月,便被猎头推荐至业界排名第一的某美资IT公司。对于我所关心的加班问题,人事部门的回答是:不要说加班,我们连上班都不用签到的。公司没有固定座位,这么大一座楼,随便你坐在哪里。只要把工作完成,即便你不来上班,也没人管没人知道。

         如此松散管理,正合我意。我于是兴冲冲地签下合同,上班时更是捉迷藏般地故意坐在一班不认识的同事之间,以充分享受那份自由。反正对于这座巨无霸的公司,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

         然而,我很快发现自己未免高兴得太早了!第一个重大发现,是虽然没有签到制度,公司却是24小时从不熄灯的,且每每有同事深夜打来电话与我探讨工作问题。第二个重大发现,是如此巧合,公司管理层几乎是按照员工的“国籍”来排队的。从一线经理到级别最高的三线经理,几乎就是从大陆员工,再到港台或亚太区某国籍,再到欧籍美籍,层层递进。而我的直接上司便是新加坡籍的某中年女性,负责亚太区的市场业务。

         上班后第一次见面,这位自小在英国长大的顶头上司,便用一口地道的伦敦腔,笑意款款地问我:“为什么昨晚打你电话,你没有开机呢?”我搜肠刮肚地回忆,想起昨夜睡得很晚,大约子夜一时才关机。于是如实地回答她,谁料她继续细言软语地道:是的呀,你关机那么早,所以我打不通呢。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她几点打的电话,得到的回答是:凌晨三点。

         从那以后,这位“最重视大陆市场”、三天两头来北京视察工作的女上司,便每每让我尝到了什么叫做“不加寻常班”的滋味。几乎每到下午四五点,我便会准时收到她的电话,温柔地邀我与她共进晚餐,顺便谈谈工作。我于是知趣地和另一位受邀的技术部门负责人一起,赶紧到楼下的饭店痛快地饱餐一顿。随后回到公司,无论工作或者聊天,总之需要捱到子夜时分,才会收到她礼貌的确认电话:说好了,一起吃晚饭哦。

         子夜一时,我和那位已然是睡眼惺忪的同事一起,终于盼来了这位上司永远洋溢着灿烂阳光的笑脸,于是我们互相扯皮地讨论起工作来。大致的过程严格地遵循某种成例:先提出一个A观点来,然后上司必充分肯定之、并微调之为A’观点。不过且慢,几番讨论的回合中,该观点必定会如钟摆一般,在A和A’之间来回振荡,最后或者停留在A观点,或者停留在A’观点,反正都无关紧要,因为它们本来就几乎没有差别。又因为,我和另一位同事已然无法继续支撑下去,昏头昏脑中,反正谁也不会介意到底钟摆最终定格在了哪里。况且,我们笃定地知道,无论它今晚停在了哪里,明早一定会被那位上司重新扳到另一个对应的位置上。所以,除了那个不厌其烦地控制钟摆的人,谁会真的介意呢?

         天擦亮的时候,我们一行三个人晃出公司,任由快活的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四处搜寻北京尚在营业、而且这位女上司也还入眼的饭店。及至到了某间饭店,惊喜使我们几个人豁然消除了疲惫,一同绽放出如花的笑魇:原来此时尚在饭店就座的,竟然清一色全是我们那间公司的同事。大家在这个“非寻常时刻”意外相聚,彼此会心一笑:可谓一口不食,已然深谙公司“绝无加班”的滋味了。

某合资顾问公司:加班,死一般的感觉

         虽然常常要被迫领略“不加寻常班”的滋味,其他方面总归差强人意,所以我在这间公司还算愉快地做了几年。几年之后,为着一个某合资企业分公司负责人的诱惑,我又不安分地来到了上海。

         因为工作职位的缘故,这一次对于加班,我可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预先通告家人,晚上十二点之前倘能在家里见到我,便要呼阿弥陀佛,或者我主万岁,总之是非常不易,感谢上苍恩赐的意思。

         然而,这一次我又错了!公司的业务性质,常常不得不有夜间工作的员工。而美国奥美出身的公司老总,永远追求完美的服务,每每身先士卒地在夜间视察延伸至世界各地的工作项目。当时公司的业务常常同时在德国、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及国内各大城市同时展开,人事繁多,纷乱错杂,时差更是来不及计算。而在此种情况下,我作为分公司的负责人,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用一句流行的英文宣传词,叫做:“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翻译成中文,大致就是“全年无休”的意思。不要说“加班”,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了,又何来“加班”之谓呢?

         这样黑白颠倒的日子过了一段,我逐渐明白这家业绩高歌猛进的公司,其员工何以在业界有“拼命三郎”的绰号。要不是一次突发事件,这样的状况恐怕还将继续维持下去。

         在公司业务最繁忙的年底,北京分公司一位勤恳效力了7年、工作出色的老员工,由于连续几天几夜加班没有休息,在次日清晨开车回家的途中,困乏中追尾撞车而死。

         那位员工是我所一直熟悉的。他的热心和对业务的精通,给了我的工作以许多帮助。这次事件过后,公司在一味追求业绩的战略上,开始有了部分人性的调整。譬如规定了一线员工的最长加班时间,然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业务繁忙的缘故,常常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

         本来,我以为自己所经历的公司在“加班”方面已然达到了极致。去年结识一位供职于某著名国企的朋友,已经为国家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她告诉我:她们公司一年四季都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春节还要天天上班。和她比起来,我真庆幸自己还没有达到“加班无极限”的境界。

         有时徒叹加班无奈之际,我也会痴痴地想一个傻问题:“假如没有加班,公司将会怎样?”对于如此浪漫的问题,以我们这班由于加班而时常晕乎乎的头脑,恐怕难以给出睿智的答案。只好留将给那些不用加班的清醒者和幸福人儿去劳心费神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