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点想法】

现在是五月,前几天刚结束了春季学期的学习。
难得修了线代,面对了本科时代的一块心病。
大一的时候不注意绩点,总觉得线代老师讲的太死板,计算来计算去,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一点也没讲。所以那门课没怎么考好。自己上网搜了MIT Gilbert教授的网课,学了几课,感觉还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现如今又修了线代,终于感觉找到了一些,可以给自己打个入门者的分了,所以这块遗憾总算对付了一些。

新的改变

我一直以为,只有随着时间过去,曾经的困惑才能一步步得到疏解。

在计算机院待的那几年,我渐渐习惯于工学院中的思维模式,那就是知识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工具。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很不适应,心中还是自然科学那一套,任何理论想都要“solid”。可工科院校的大多数课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程序设计来说,只要能敲出AC Codes并且罚时少,谁管你用了什么方法。
我一直觉得不该以C和C++作为第一门程序语言,太容易打击兴趣了。尤其是大二计算机体系架构修完的时候,真觉得这课为啥不能提前学(我C++的debug能力的确是在学完这门课后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并且也开始愿意捣鼓捣鼓编译器)。其实想想如果不是大一就遇到那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之后也不会那么愿意学习其他的语言。

我其实强迫自己接受了很多曾经厌弃的观点。

现在在读理学院,思维总要掰回“solid”那一套。可我知道这可能已经很难了。但不这么掰,我可能无法踏上“Science”这条路。国外的CS和CE分得开,国内恨不得EE都称自己CS。这里连工科院都讲究“solid”,编程课老师用jupyter notebook一行行给你敲,office hour一直在线,本科时代的lab也好theory也好,相比之下真是harsh,但完全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本科时代老师会对我们说“搞计算机的凌晨四点之前睡觉就不配说自己在学习!”那时TA大都很憔悴,也很努力,真的学习到凌晨以防老师凌晨的“抽查”。越优秀的TA嘴越毒,大概是一种压力转移吧。我不知道当年优秀的TA们后来去哪里了,希望他们还好。
总之想说,来这里之后彷佛一切都变容易了很多。哪怕是再回想当年的一些难过的事情,也会开始想“如果当初…"。更重要的是总算有了某种彷佛看得见的脉络。这个脉络不知多少人能看到,所以以后会面对的否定也会有很多,但现在我可以说,我不怕,也不会后悔,感谢这些年时光的赐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