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机器视觉相机是采用的camera link接口,它具有极高的传输速率,方便传输高帧率和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一般和工控机上的camera link板卡配对使用。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USB3.0接口和千兆网口逐渐成为CPU和主板的标配,接口芯片的价格以及相关工程师生态更丰富,USB3.0相机和GIGE(千兆网络)相机逐渐有替代camera link之势,成为机器视觉相机的主流。虽然硬件接口已经替代了,但是通讯协议上依然遵从AIA标准。
安防相机的早期都是采用模拟CVBS接口,近十几年因为信息化平台交互需要接入监控视频,相机才逐渐向网络接口转化。由于安防的市场规模巨大,相机的用量变成了海量,带来安防相机的售价变成了地板价。很多安防相机厂商眼馋机器视觉相机的高价,希望往机器视觉方向发展,但实际上来讲,机器视觉相机和安防相机有着完全不同的关注点和技术要求。
安防相机是大规模安装,远距离传输,统一管理。传输距离和接入路数多,就要求低码率,因此,安防相机一直在编码上下功夫,做到极低的码流,以便大规模的安装。同时因为监看的需要,帧率都是25/30帧,走的是视频流。
机器视觉相机,是相机采集之后,直接进工控机,得到分析结果进PLC到机械臂。相机到工控机的距离很近,同时因为流水线的移动特性,相机的帧率往往很高。并且为了方便工控机的分析,减少编解码的时间延迟,往往都是走非压缩的图片流。
因此我们会发现安防相机往往都是H.264和H.265压缩的,帧率25帧,分辨率200-500万的相机。而机器视觉相机,通常都分辨率500-2000万,采用非压缩图片流,帧率可调至60帧以上(通常提高帧率会降低分辨率)的相机。
机器视觉相机是作为生产线的眼睛,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生产线停工,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因此大家往往愿意花高价也要保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