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题库
1.根据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了在几种情况下禁止男女双方结婚,婚姻无效的情形,以下几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双方是直系血亲
B.男女双方年龄太大的
C.男女双方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D.未到法定婚龄的
答案:B
解析:《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2.关于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招工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B.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C.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D.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答案:B
解析:《劳动法》提出了劳动用工基本要求,包括: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某村村民李杰的亲人在一次洪涝灾害中都离世了,家里的房子也被冲毁,于是他跟随同乡的村民来到广州打工。但是由于没有学历,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只好以拾荒维持生活。如果李杰自愿向广州的救助站求助,则他可以得到的救助服务不包括( )。
A.提供现金救助
B.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C.提供李杰回家的乘车凭证
D.提供符合基本条件卫生、安全的住处
答案:A
解析:《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主要提供以下救助服务:(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2)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3)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4)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5)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4.国家应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这是因为老年人享有( )。
A.获得社会优待的权利
B.获得宜居环境的权利
C.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D.获得家庭瞻养与扶养的权利
答案:B
解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章"宜居环境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5.在工作时间标准上,《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小时。
A.40
B.42
C.43
D.44
答案:D
解析:在工作时间标准上,《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注意:《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两部的不同法律规定了,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标准工作时间是每周40小时,一定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6.一名13岁的花季少年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患上了严重的网瘾综合症。他在网吧连续上网36小时后,从24层高楼跳下自杀身亡。其父母认为该网络游戏含有严重的血腥暴力内容,而开发商在销售、经营时却故意隐瞒真相,没有进行相关提示,因而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孩子不正常死亡。由此,我们可知预防网瘾属未成年人( )的范畴。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网络保护
D.政府保护
答案:C
解析: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网络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增强科学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未成年人掌握利用网络的技能,从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等,以适应网络社会需要。文明使用网络,主要是强调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网络空间行为规范。例如,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文明交流沟通,不实施低俗、暴力等不文明行为。安全使用网络,主要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例如,对网络诈骗、网络不良信息等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合理使用网络,主要是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适度使用网络,避免沉迷于网络等情况的发生。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具体规定,未成年人由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鉴别环境安全与否的能力,特别容易受到来自环境和社会的伤害,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才能健康成长。这属于未成年人( )。
A.发展权
B.受保护权
C.参与权
D.生存权
答案:B
解析:受保护权;未成年人由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鉴别环境安全与否的能力,特别容易受到来自环境和社会的伤害,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才能健康成长。
8.我国《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的工资报酬。
A.100%
B.150%
C.200%
D.300%
答案:D
解析: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9.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实行五保供养制度,2014年颁布,2019年修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此改为( )制度,并从农村扩展到城市。
A.临时救助
B.特困人员供养
C.受灾人员救助
D.城乡低保制度
答案:B
解析:国家对城市和农村中的特困人员提供专门的供养救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我国过去长期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实行五保供养制度。2014年颁布,2019年修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此改为了"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并从农村扩展到城市。
10.职工因工死亡领取的一次性工亡补助,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倍。
A.10
B.15
C.20
D.25
答案:C
解析: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③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11.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手段是( )。
A.主管部门保护
B.妇女组织保护
C.完善立法、强化执法
D.加大力度监督主管部门的职责
答案:C
解析: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手段。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2.在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中,( )是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事项做出处理意见。
A.法定财产制
B.约定财产制
C.共同财产制
D.个人财产制
答案:B
解析:约定财产制是夫妻用协议的方式,是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事项作出的约定,以排除夫妻共同财产制的适用。
13.关于低保动态管理,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积极就业
B.决定减发、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应当告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并说明理由
C.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就业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应当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
D.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一年核查一次
答案:D
解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期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及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发、减发、停发手续。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核查期内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的,不再调整最低生活保障金额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核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14.《低保审核审批办法》规定,申请低保应当以( )为单位,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A.个人
B.家庭
C.街道
D.户主
答案:B
解析:《低保审核审批办法》规定,申请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15.我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其中男不得早于( ),女不得早于(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A.22周岁,20周岁
B.23周岁,22周岁
C.20周岁,20周岁
D.20周岁,18周岁
答案:A
(题目来源:百分百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