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互动告诉大家:做私域,社群是绕不开的一个工具,有人甚至觉得做私域就是做社群。
社群确实很重要,如果说私域是武林江湖,那社群就是金钟罩铁布衫,帮你守住血脉。社群一稳,在私域江湖搏杀的基本盘就有了。
今天咱就聊聊群定位,它是做社群的起步动作,是练就“护体神功”的心法口诀。其实拉群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在群里发广告是更容易的事儿,难的是让群持续产生价值,并让成员持续活跃,甚至帮你去传播和转化。
大家都想做好社群,但苦于不知从哪开始、如何准备,我们的建议是:不要着急去做最容易的部分,而要先做群定位,分析自己的项目到底适不适合做社群,如果适合,具体该做哪一类社群,然后再结合项目当前阶段去规划群节奏和群活动。否则刚做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后劲不足,或者资源浪费,给品牌减分,适得其反。
今年我们做了一场关于群定位的直播,这篇文章总结了直播要点,从社群分类开始,教大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群类型,并打开兵器库,拆解了不同运营动作的特点和功能,供你挑选最趁手的兵器。看完这篇,相信你一定摩拳擦掌,想要一试身手。
搭建社群要练好哪些基本功?
一、了解社群分类
市面上社群类型很多,我们一共梳理了9大类,但常用的是三种“刚需群”。
一是长期转化型社群,它是多功能综合体,365天都运营,需设计栏目化的内容和活动,适合上新频繁、产品SKU较多、复购率较高的品类。
二是短期转化型社群,也叫“闪群”,生命一般不超过10天,通常围绕单品或单个活动建群,活动结束后埋好下次的点就解散。当然客户要留存到你的企业微信上,以便下一次上新或促销时,再拉一个新的群。
三是短期任务型社群,它是用户关系的粘合剂,主要做提升用户忠诚度的促活动作,比如一起养生打卡、一起做饭PK等活动,让你在私域中和用户不止建立买卖关系,还能一起交流、互动甚至玩耍。
二、选择合适的社群
在开干之前,一定要先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产品的上新/复购频率,对自己来一通“望闻问切”,选择最适合的社群类型。
如果你每天都能上新,或者客户每天都可能购买,那就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高频品类,适合做长期转化型社群。典型案例是瑞幸咖啡,咖啡这个品类复购频率非常高,喜欢咖啡的人一周至少喝2-3次,甚至每天都喝,具有先天优势。
如果你的上新/复购间隔超过一个月,就属于低频品类,可以在长期转化型社群和短期群中选一个做。怎么选呢?看团队能力。
如果你的团队在内容或者用户互动方面的策划及执行力较强,可以挑战长期转化型社群。反之可以用短期转化型社群加短期任务型社群达成目标,这两种群难度相对较低,可以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持续的短期群运营历练,逐步培养团队的社群运营能力,再去挑战长期群。
三、设计运营动作
建好群之后,要往群里填充“血肉”,离不开运营活动和内容。
运营活动有很多,大体分为转化类和活跃类。常见转化类的活动有上新、秒杀、群接龙、拼团、限时特惠等,活跃类活动有晒单、有奖竞猜、走心PK、任务打卡、降价拍、0元抽奖、秒杀等。
这里特别提示一点:具有转化性质的活跃类活动,如秒杀、降价拍等,一定要设置限时限量。这类活动的目的是活跃而非销售转化,如果不控量,大家会认为你家产品本来就只值这么多钱,等你恢复正价时反而没人买了。
丰富多彩的运营活动可以分为转化和活跃两类,但内容就只有一类,即种草。好的内容具有强大的引领性,可以建立并培育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让品牌逐步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常见的内容包括教程类、知识类两种。如何更好地落地,也可以从团队能力分析。如果团队内容能力强,可考虑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人士生产的内容,在私域里主要是品牌方自己产出内容,可以做出势能,塑造专业性;如果团队运营能力强,可采用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的内容,虽然专业性一般,但胜在真实、丰富,一来可以促进用户活跃,二来可以引发社交传播裂变。
无论运营活动还是内容,都需要栏目化、规律化运作,也就是给活动和内容取固定的名字、提前做好宣传物料、定时定点上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形成固定时间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团队运营社群的难度。
社群运营动作拆解,兵器大检阅
一、上新售卖
即新品介绍、上新优惠政策等,适合所有品类。
其中高频品类可以说是“天选之子”,只要早中晚在群里定时发优惠券、新品种草去刺激,社群内容就很丰富了,也很容易吸引用户下单。同时用户不会觉得这些信息是打扰,反而认为是一种便捷的服务。就像瑞幸咖啡,如果咱们每次要喝咖啡时都能在群里找到优惠券,肯定会觉得“入股不亏”。
但如果你不是高频品类,就别老发优惠券,因为对客户来说,第一他会觉得打扰,第二会觉得你的品牌不值钱、只能打折出售,那无疑会起到反作用。
二、清货特惠
适合高频品类的长期转化群。
高频上新/复购的产品有的损耗也很高,比如果蔬、面包等,不能过夜,晚上7、8点之后,卖不出去就砸手里了。这些品类可以做一个固定栏目“清货特惠”,每晚5点到8点持续做活动,每过一个小时,促销力度就大一些,到最后甚至直接送,一来是清库存,二来可以提升客户粘性。
三、晒单
适合所有品类的社群,既能促活老客户,又能种草新客户。
当你卖一款产品时,前中后期输出了各种晒单内容,360度无死角全覆盖,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很高了。社群是一个封闭的场,很容易形成“跟风”。咱在群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标准动作,此外如有2-3个人也说产品好,并且结合真实体验晒单,会影响群内其他潜在客户,很容易形成转化。
四、产品体验
适合中低频品类,具体的体验名额可以根据你的预算和社群人数确认,比如一个群至少有一个名额。
如果你的用户比较活跃,而你运营能力较强但文案能力偏弱,那不妨在上新前让用户体验这款新品并生成UGC。用户报名并通过遴选后,就能免费体验新品,但需按要求输出使用感受,文字、图片、视频均可,助力群内种草。比起咱的主动推广,用户一般更愿意相信身边人的推荐,售前体验带来的口碑传播可以实现深度种草。
五、教程类/知识类内容
我们提倡“日常存钱,节点取钱”,可以把做内容看作“存钱”,之后的售卖才有“钱”可取。
举个例子,假设你本周三要上新羊肉售卖,那么从上周到这周二,要有节奏地输出内容做好预热。比如,周一回顾羊肉的选品故事,横向比较几个供应商寄来的样品,周二介绍羊肉的烹饪方式,直播用羊肉样品做不同的菜。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不要为了做内容而做内容,内容要紧紧围绕产品和活动展开。换句话说,做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是助力销售,否则前期投入的时间和成本就打水漂了,内容也就没有意义了。
六、KOC
对于高频品类来说是可选项,对于中低频品类是必选项。
多去关注那些喜欢分享、活跃度高、对你的品牌认可度较高、对你的类目有一定认知的用户,结合你的品牌资源和他们的需求,配备激励政策:一是日常的关照和沟通,这属于精神和情感层面;二是配套福利政策,比如设立积分、权益等会员体系;三是稀缺的机会,比如线下品鉴会、产品体验名额等。
我们设计的晒单、体验和各类内容等都有KOC的贡献空间,挖掘、培育KOC可以让我们策划的活动和内容获得更大的丰富度和立体性。
小结
今天白石互动介绍了不同上新/复购频率的品类所适用的社群类型,以及背后的运营活动和内容。
重点有三个:
一、在分析市面上优秀的私域项目和案例时,不要止于拆解具体每一步怎么做,还要分析运营方法由哪些因素构成,适配于什么样的模式,如果换到另一个项目中,哪些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会变化的因素就是“变量”,它们是我们在借鉴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一定要结合自身项目情况做相应调整,否则效果肯定打折扣。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在社群上,还可以应用在其他运营玩法上;
二、选择不同运营动作时,注意打好“组合拳”。让用户打开群每天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信息,而这些又指向同一个方向——教大家怎么选到品质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那么当产品正式售卖时,群内氛围会达到峰值,有助于大家更集中地下单;
三、暂时不具备运营长期群的能力不用急,先从短期群开始练手,不怕慢,少折返,不走错路和弯路就意味着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前进,出错了反而会伤害品牌,那就没办法回头了。
总之,私域运营的关键在于持续迭代你和用户之间的连接和关系。在我们看来,用户不只在买东西时才跟你有连接,他每次打开你的社群、参与群活动、在群里发言或者晒单,都是跟你的一次连接。
你们之间连接的次数越多,用户在你这花的时间就越多,他转化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我们在私域中建立和深化用户关系时,手段不能单一或者功利化,比如只卖货,然后才投入。咱们要反过来,先做投入,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花预算和客户建立关系,然后再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