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 3 种服务模式:IaaS、PaaS、SaaS
回首历史,云计算时代蕴育出了众多的云计算平台,虽然在服务类型或平台功能上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本质上如出一辙,都与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对于云计算平台的定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云计算是一种资源的服务模式,该模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按需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资源能够快速供应并释放,大大减少了资源管理工作开销,你甚至可以再也不用理会那些令人头痛的传统服务供应商了。
“即服务”(as-a-service
)模型是基于云计算的 Web2.0 第二波浪潮的典型代表。这些模型的基本前提是为最终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无需在本地托管。IaaS 和 PaaS 偏向于开发团队,SaaS 对终端用户有更广泛的应用。
-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与其他 “即服务” 模型一起,该模型的基本前提是为最终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无需在本地托管,实现复杂,开销大。 IaaS 模型提供虚拟化、存储、网络和服务器,最终用户/客户将在其中处理应用程序、数据、操作系统和运行时间。 -
PaaS: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与其他 “即服务” 模型一起,该模型的基本前提是为最终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无需在本地托管,实现复杂,开销大。 PaaS 模型是一种进化的云计算形式。提供商连同虚拟化、存储、网络和服务器,为用户/客户提供中间件和运行库,后者仅处理数据和应用程序。 -
SaaS:软件及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在 SaaS 模型中,供应商还使应用程序在云上可供最终用户使用。应用程序和数据由第三方 SaaS 提供商托管和维护,使用户/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进行设置,并且没有任何开销。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推陈出新,应用的规模愈发庞大,逻辑愈发复杂,迭代更新愈发频繁,应用开发所需的统一规范和原有开发模式杂乱无章成了追求进步的主要障碍。在尖锐的矛盾中,云时代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ALM
)和十二要素应用规范(The Twelve-Factor App
)应运而生。
所有理论设计和预想一定是美好的,只是对于一个新的理论而言,如何经受住实践的考验,并将美好的愿景转化为生产力才是重中之重。IaaS 的发展主要以虚拟机为最小粒度的资源调度单位,出现了资源利用率低、调度分发缓慢、软件栈环境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PaaS 在 IaaS 基础上发展而来,众多 PaaS 已经意识到可以利用容器技术解决资源利用率问题,但是 PaaS 通常在应用架构选择、支持的软件环境服务方面有较大的限制,这带来了应用与平台无法解耦、应用运行时环境局限性强、运维人员控制力下降的问题。
可见不论 IaaS 还是 PaaS 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但依旧存在诸多缺陷,人们亟需一个真正可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