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 Next应用开发案例(持续更新中……)
HarmonyOS Next性能指导总览
本篇文章链接,请访问:https://gitee.com/harmonyos-cases/cases/blob/master/docs/performance/reasonable-using-ipc.md
背景
应用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机制进行跨进程通信是通用场景, 当前系统基于Binder驱动封装了一套IPC机制,提供了应用和系统服务间的跨进程通信能力。
IPC机制方便了进程之间的交互和通信,但是,不合理的使用IPC通信会对应用性能造成影响。
在应用主线程中进行IPC通信,消息的发送和接收需要等待对方进程的响应,这会对应用主线程造成阻塞。如果操作耗时较长或者频率较高,产生的时延会引起页面卡顿、丢帧。
进行IPC通信时需要进程上下文切换,从一个进程或线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或线程,会造成CPU时间片的浪费,从而降低应用性能。
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需要使用进程同步和互斥机制,在进程之间进行协调。每个进程在对资源操作前都尝试加锁,操作结束解锁,产生了锁的获取和释放等额外开销。
所以,在一些对性能要求高的场景:多人在线游戏、视频编辑、实时通信和视频等,IPC通信是一个重要优化点。
优化思路
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合理使用IPC通信是确保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然而,不合理的IPC通信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本地缓存数据:合理使用本地缓存,将常用的数据存储在本地,而不是每次都通过IPC请求。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通信次数。确保缓存数据的有效期和更新策略是合理的,以防止缓存数据过期或不一致。
批处理请求:将多个IPC请求合并成一个批处理请求,从而减少通信的次数。这对于频繁的小数据请求尤其有用。例如,在获取多个设置项时,可以一次性请求所有设置项而不是分别请求每个设置项。
异步处理:对于不需要立即响应的IPC请求,可以将它们设置为异步处理,以免阻塞主线程。例如,后台数据同步可以在后台线程中进行,而不会影响用户界面的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