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存周期及开发模型

一、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

1.立项

2.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编码实现

5.软件测试

6.软件发布与实施

7.软件维护

8.版本更新或退役

二、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瀑布类型和迭代类型。

     1.瀑布模型,又称为流水式过程模型,他可以形象地用阶梯瀑布描述,水由上向下一个阶梯接着一个阶梯地倾泻下来,最后进入一个风平浪静的大湖。它认为项目经历或者管理人员,只需要控制好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在每个台阶处设立里程碑或基线,并组织好对基线的评审与审计,就可以控制好项目的开发成本、进度、质量。

      瀑布模型很适用于结构化方法,优点是:开发阶段清晰,便于评审、审计、跟踪、管理和控制。缺点是:过程逆转性很差或者说不可逆转。

 

     2.增量模型:遵循递增方式来进行软件开发。软件产品被作为一组增量构建(模块),每次设计、实现、集成、测试和交付一块构件,直到所有构件全部实现为止。

      开发一个大的系统,先开发其中一个核心模块,然后在开发其他模型,这样一个个模块增加上去,就像搭积木一样,直至整个系统开发完毕。

     优点:将一个大系统分解为多个小系统,这就等于将一个大风险分解为多个风险,从而降低了开发难度。缺点:如果软件的组装和拆卸性不强,或者开发人员全部把握水平不高,或者客户不同意分阶段提交产品,或者开发人员过剩,则不宜采用这种模型。

 

3.RUP(迭代模型的代表):迭代或迭代循环驱动,每一次迭代或迭代循环,均要走完初始(确定系统的业务用况)、精华(分析问题域,细化产品定义)、构建(反复开发,以完善产品)、移交(交付给用户)4个阶段。

 

4.原型模型:在初步需求分析之后,马上向客户展示一个软件产品原型,对客户进行培训,让客户试用,在试用中收集意见,改进。

优点:开发速度快,用户意见反馈实时,有利于开发商在短时间内推广并实施多个客户。

快速原型法:采用面向数据为主的方法,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R Win或PD等数据库分析和设计工具,快速建立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CDM)和物理数据模型(PDM);然后利用面向对象的变成工具,在企业软件强大的类库,构建库的支撑下,快速地实现需求分析中确认的流程、功能、性能和接口。之后交付给用户试用。

<!--EndFragmen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