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原博文顺序有点凌乱,看着有点迷糊,
土匪版本进行了整理和批注,但内容太多。
光大证券关于缠论的量化报告,总结的较为简洁。(报告请参考我的资源分享)
总的来说,分几步(具体可参考光大证券的量化报告):
1、处理包含关系
2、处理分型
3、处理笔
4、处理线段
5、处理中枢
6、判断三买,三卖
缠论的量化,也可以找到做的很完善的,只要充会员,就能自动分析。
之所以想自己实现一遍,是想充分消化缠论的知识点,形成自我认知。
并实现目标:上班时能自动提醒买卖点。(打工人就只有这点小心思,哈哈)
目前我使用的是python+pytdx库(A股)+pyecharts库+1600根30分钟K线的方式,实现了前4个步骤,还在持续改进中。
在造轮子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要使用缠论判断买卖点,其实是比较滞后的,因为从笔的判断开始,是需要“反”方向确认后,才能认为“正”方向成立,这个可能需要很多根K线后才能确定。包括后面的线段和中枢也是这样。
最近在天涯神贴中也看到一代目(缠论发布时,说是最早成立的忠粉群成员之一)的叙述,前期缠师讲的有点技巧和随性,后期就有点为了技术而技术了。
所以也不能完全迷恋缠论,但把把缠论当作技术分析的一种,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