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微波通信(2~4GHz)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了各种传输媒体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同轴电缆
基带同轴电缆(20欧):数字传输,过去用于局域网。
宽带同轴电缆(75欧):模拟传输,目前主要用于有线电视。
同轴电缆价格较贵且布线不够灵活和方便,随着集线器的出现,在局域网领域基本上都是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
双绞线
绞合的作用:
抵御部分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干扰。
减少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光纤
纤芯直径
多模光纤:50微米,62.5微米
单模光纤:9微米
包层直径125微米
工作波长:
0.86微米(衰减较大)
1.30微米(衰减较小)
1.55微米(衰减较小)
光纤的优点:
通信容量大(25000~30000GHz的带宽)
传输损耗小,远距离传输时更加经济。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这在大电流脉冲干扰的环境下尤为重要。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
体积小,重量轻。
光纤的缺点:
割接需要专业设备
光电接口价格较贵
当光从高折射率的媒体射向低折射率的媒体时,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
因此,如果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出现全反射,即光碰到包层时,就会反射回纤芯。
多模光纤
光在纤芯中传输的方式是不断地全反射
由于色散(模式、材料、波导色散),光在多模光纤中传输一定距离后必然产生信号失真(脉冲展宽)
因此,多模光纤只适合近距离传输(建筑物内)
发送光源:发光二极管;接受检测:光电二极管
单模光纤
光在纤芯中一直向前传播而不发生全反射
没有模式色散,在1.31微米波长附加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两者正好抵消。
单模光纤适合长距离传输且衰减小,但其制造成本高,对光源要求高。
发送光源:激光发射器;接受检测:激光检波器
红外线
点对点无线传输
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障碍物,传输距离短
传输速率低(4Mb/s~16Mb/s)
2.3 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
远距离传输(例如计算机网络)
并行传输
总线(地址、数据、控制)
同步传输
收发双方时钟同步的方法
外同步:在收发双方之间添加一条单独的时钟信号线
内同步:发送端将时钟同步信号编码到发送数据中一起传输(例如曼彻斯特编码)
异步传输
字节之间异步(字节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固定)
字节之间的每个比特仍然要同步(各比特的持续时间是相同的)
单向传输(单工)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不能同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2.4 编码与调制
码元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常用编码
归零编码(自同步,编码效率低)
每个码元传输结束后信号都要“归零”,所以接受方只要在信号归零后进行采样即可,不需要单独的时钟信号。
实际上,归零编码相当于把时钟信号用“归零”方式编码在了数据之内,这称为“自同步”信号。
但是,归零编码中大部分的数据带宽,都用来传输“归零”而浪费掉了。
曼彻斯特编码(传统以太网,10Mb/s)
码元中间时刻的跳变既表示时钟,又表示数据。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跳变仅表示时钟;
- 码元开始处电平是否发生变化表示数据。
【例】若下图为10BaseT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则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是
A.0011 0110 B. 1010 1101 C. 0101 0010 D. 1100 0101
【解析】
10BaseT以太网使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
每个码元在中间时刻跳变,按此特点找出每个码元;
正跳变表示1还是0,负跳变表示0还是1,可自行假设。
基本调制方法
使用基本调制方法,1个码元只能包含1个比特信息。
混合调制
因为频率和相位是相关的,即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所以一次只能调制频率和相位两个中的一个。
通常情况下,相位和振幅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调制,称为正交振幅调制QAM。
正交振幅调制QAM
QAM-16
12种相位
每种相位有1种或2钟振幅可选
可以调制出16种码元(波形),每种码元可以对应表示4个比特
码元与4个比特的对应关系采用格雷码
码元A,B,C都可以被解调为0000(正确)
码元D被降解为0001(1位错位)
码元E被降解为1111(4位错位)
任意两个相邻码只有1个比特不同
-
- 信道的极限容量
失真因素:码元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质量
奈氏准则: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2W Baud=2W码元/秒
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W Baud=W 码元/秒
W:信道带宽(单位为Hz)
Baud:波特,即码元/秒
码元传输速率又称波特率、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它与比特率有一定关系:
当1个码元只携带1比特的信息量时,则波特率(码元/秒)与比特率(比特/秒)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当1个码元携带n比特的信息量时,则波特率转换比特率时,数值要乘以n。
要提高信息传输速率(比特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这需要采用多元制。
实际的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要明显低于奈氏准则给出的这个上限数值。
【思考】只要采用更好的调制方法,让码元可以携带更多的比特,岂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提高信息地传输速率?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还要受限于实际的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的信噪比。
香农公式: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带宽或信道中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在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比该公式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这是因为在实际信道中,信号还要受到其他一些损伤,如各种脉冲干扰、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和失真等,这些因素在香农公式中并未考虑。
在信道带宽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奈氏准则和香农公式,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采用多元制(更好的调制方法)和努力提高信道中的信噪比。
自从香农公式发表后,各种新的信号处理和调制方法就不断出现,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地接近香农公式给出地传输速率极限。
【例】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D
A.信噪比 B.频率带宽 C.调制速度 D.信号传播速度
【解析】A、B香农公式,C奈氏准则,D不影响数据传输速率
【例】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B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
【解析】
根据奈氏准则可知,则通信链路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2*3k = 6k(Baud)= 6k(码元/秒)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可以调制出4*4=16个不同的基本波形(码元);采用二进制对这16个码元进行编码,需要使用4个比特(log2 16=4)。换句话说,每个码元可以携带的信息量为4比特;
综合可知,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6k(码元/秒)* 4k(比特/码元) = 24k(比特/秒) = 24kbps
【例】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B
A.600波特 B.1200波特 C.4800波特 D.9600波特
【解析】采用4相位调制,可以调制出4种相位不同的基本波形(码元)。采用二进制对这4个不同的码元进行编码,需要使用2个比特(log2 4 = 2)。换句话说,每个码元可以携带的信息量为2比特;
数据传输速率= 波特率(码元传输速率)*每个码元所携带的信息量
2400(比特/秒)=波特率*2(比特/码元)
波特率=1200
【例】若连接R2和R3链路的频率带宽为8kHz,信噪比为30dB,该链路实际数据传输速率约为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50%,则该链路的实际数据传输速率约是 D
- 8kbps B. 20kbps C.40kbps D.80kbps
【解析】
【例】若信道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不小于信噪比为30db条件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则信号状态数至少是 D
A.4 B.8 C.16 D.32
【解析】设信号状态数(可调制出的不同基本波形或码元数量)为X
则每个码元可携带的比特数量为log2X
信道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用奈氏准则计算)=2W(码元/秒) = 2W log2X(比特/秒)
30db信噪比条件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用香农公式计算)= W log2(1+1000)(比特/秒)
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2W log2X >= W log2(1+1000) 解得X>=32
物理层习题
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时间发生顺序的是 C
A.机械特性 B.功能特性 C.过程特性 D.电气特性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范畴的是 C
A.接口形状 B.引脚功能 C.物理地址 D.信号电平
【解析】接口形状是机械特性,引脚功能是功能特性,信号电平是电气特性,物理地址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范畴。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B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
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B
A.600波特 B.1200波特 C.4800波特 D.9600波特
【解析】不管对于何种调制技术,对于解题,我们只关心可以调制出不同基本波形(码元)的数量,设为X;则每个码元可携带的比特数量为log2X;
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秒)=码元传输速率(码元/秒)*每个码元可携带的比特数量(比特/码元)=码元传输速率(码元/秒)*log2X(比特/码元)
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01100111进行编码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编码1和编码2分别是 A
A.NRZ和曼彻斯特编码 B.NRZ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NRZI和曼彻斯特编码 D.NRZI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 数据链路层概述
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是指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传输和处理数据。
尽管误码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若能实现发送方发送什么,接收方就能收到什么,就成为可靠传输。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重要问题:封装成帧、差错检测和可靠传输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共享式以太网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SMA/CD
802.11局域网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SMA/CA
数据链路层的互连设备
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原理
集线器(物理层互连设备)与交换机的区别
3.2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是指数据链路层给上层交互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使之称为帧。
帧头和帧尾中包含有重要的控制信息。
帧头和帧尾的作用之一就是帧定界。
透明传输是指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就好像数据链路层不存在一样。
面向字节的物理链路使用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面向比特的物理链路使用比特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HDLC为了实现“透明传输”,采用“零比特填充法”(每5个连续1后面插入一个比特0)。
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尽可能大些。
考虑到差错控制等多种原因,每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即最大传送单元MTU。
3.3差错检测
实际的通信链路都不是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多:1可能会变成0,而0也可能变成1,这称为比特差错。
而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
使用差错检错码来检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比特差错,是数据链路层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奇偶校验
在待发送的数据后面添加1位奇偶校验位,使整个数据(包括所添加的校验位在内)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欧校验)。
如果有奇数个位发生误码,则奇偶性发生变化,可以检查出误码;
如果有偶数个位发生误码,则奇偶性不发生变化,不能检查出误码(漏检)。
循环冗余校验CRC
收发双发约定好一个生成多项式G(x);
发送方基于待发送数据和生成多项式计算出差错检测码(冗余码),将其添加到待传输数据的后面一起传输;
接收方通过生成多项式来计算收到的数据是否产生了误码;
检错码只能检测出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但并不能定位错误,因此无法纠正错误。
要想纠正传输中的差错,可以使用冗余信息更多的纠错码进行前向纠错。但纠错码的开销比较大,在计算机网络中较使用。
循环冗余校验CRC有很好的检错能力(漏检率非常低),虽然计算比较复杂,但非常易于用硬件实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链路层。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采用我们后续课程中将要讨论的检错重传方式来纠正传输中的差错,或者仅仅是丢弃检测到差错的帧,这取决于数据链路层向其上层提供的是可靠传输服务还是不可靠传输服务。
3.4.1可靠传输的基本概念
使用差错检测技术(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就可检测出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误码(比特错误)。
数据链路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类型
不可靠传输服务:仅仅丢弃有误码的帧,其他什么也不做;
可靠传输服务:想办法实现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一般情况下,有线链路的误码率比较低,为了减小开销,并不要求数据链路层向上提供可靠传输服务。即使出现了误码,可靠传输的问题由其上层处理。
无线链路易受干扰,误码率比较高,因此要求数据链路层必须向上层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比特差错只是传输差错中的一种。
从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来看,传输差错还包括分组丢失、分组失序以及分组重复。
分组丢失、分组失序以及分组重复这些传输差错,一般不会出现在数据链路层,而会出现在其上层。
可靠传输服务并不仅局限于数据链路层,其他各层均可选择实现可靠传输。
可靠传输的实现比较复杂,开销也比较大,是否使用可靠传输取决于应用需求。
3.4.2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停止-等待协议SW
3.4.3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回退N帧协议GBN
回退N帧协议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利用发送窗口来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分组的数量,是一种连续ARQ协议。
在协议的工作过程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不断向前滑动,因此这类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由于回退N帧协议的特性,当通信线路质量不好时,其信道利用率并不比停止-等待协议高。
3.4.4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选择重传协议SR
3.5点对点协议PPP
PPP协议为在点对点链路传输各种协议数据报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对各种协议数据报的封装方法(封装成帧)
链路控制协议LCP 用于建立、配置以及测试数据链路的连接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s 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接收方的处理:进行反变换即可恢复出原来的帧的数据部分
差错检测
接收方每收到一个PPP帧,就进行CRC检验。若CRC检验正确,就收下这个帧;反之,就丢弃这个帧。使用PPP的数据链路层向上不提供可靠传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