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

人类拥有很强大的大脑,但进化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完美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存在很多缺陷。行为是认知的产物,我们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行为,这些不合理的行为本质是由认知决定的。认识到大脑存在的认知缺陷,是我们可能避免无意识地受这些认知缺陷奴役的开始,同时,意识到认知存在缺陷,我们才能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缺陷以及思考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替代缺陷。《清醒思考的艺术》书中介绍了各种常见的认知误区和偏差。

1、幸存偏误
概念: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信息的获得性偏差),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例子:
我们总是听到成功者的故事,却认识不到这些成功者的成功概率有多小。摄影师、企业家、艺术家、运动员、建筑师等等一样。
原因:
信息的获得性偏差,由于媒体本身性质的问题,媒体报道的新闻大部分是成功者的信息。导致我们被动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这些成功者的信息。所以当我们搜罗大脑中的信息时,首先提取和提取最多的就是这些成功者的信息,因为我们无形中被灌输的就是这些,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考察,我们就会误认为成功很容易。
纠正方法:
尽可能常去了解事物失败这一面。(证伪方法)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概念:将选择标准与结果搞混淆了。
例子:
1、女模特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的并非化妆品。这些模特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
2、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3、过度自信效应
概念:我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
纠正方法:
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做事情的备选方案)

4、从众心理
概念;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
例子:
1、在路上遇见一群人,个个在仰望天空,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
2、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一个人带头鼓掌,于是整个大厅顿时掌声雷动,你也会跟着鼓掌。
3、喜剧和访谈节目常会利用从众心理,在关键位置插入笑声,事实证明这会引得观众发笑。
原因:
我们过去的进化过程证明从众这一行为是生存良策。远古时期,群体性行为会带动个人行为,此时有可能出现危险。
运用:
从众心理可用于缺少生存优势的地方。如,你有一张陌生城市的足球赛的票,但你不知道体育馆在哪儿,这样,你只要跟在那些看上去像足球迷的人后面往前走就行了。

5、纠缠于沉没成本
概念:在一件事上,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投入的成本成了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观来看坚持下去毫无意义。投入越多,沉没成本越大,将事情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
认识:每个决定,不管是私人的还是业务上的,始终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我们的设想,有可能 兑现,也有可能落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离开选取的小道,并承担后果,比如中断项目。
例子:
1、不好看的电影,没有离场,继续投入时间观看。
2、在感情上投入了很多后,发现两人不合适,却继续忍受这种关系,没有中断。
3、股市上,股票亏本后,股票走势不好,却舍不得割肉。
方法: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6、互惠偏误:
概念:你帮我,我帮你。
例子:
1、怕欠人情,相互还。
2、超市里,推销员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饮料等,增加了购买的机会。
原因:
互惠,有利于提高基因的生存繁殖的机会,是一种出色的生存策略和风险管理。

7、证实偏差之一
概念:证实偏差(思维错误之父)倾向于这样解释新信息,让新信息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
例子:
董事会决定采取一个新战略,于是预示这一战略会成功地所有迹象都会受到热捧。不管你望向哪里,都会看到大量迹象表明它会成功。人们要么根本看不到对立的证据,要么干脆将它们作为“特殊情况”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搁置一旁。

8、证实偏差之二:
例子:
1、一种理论越是模糊,证实偏差就越强。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善良的”想法,他会找到这一理论的足够证明;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邪恶的”想法,他同样也能找到足够证明。
2、证实偏差对经济记者的影响之大非其它行业可比,它们常抛出一种廉价理论,再提供两三个“证明”,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
3、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理论的博客,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证实偏差。
纠正方法:证伪

9、权威偏误:
概念:出错是人类的通病,权威也会出错。但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者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
例子:
1、全球约有100万受过培训的经济学家,没有一位精确预言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更别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信用违约互换的瓦解直到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危机的顺序。
2、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权威流行。有时是神职人员,有时是国王、武士、罗马教皇、哲学家、诗人、摇滚明星、电视制作人、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基金经理、银行总裁。因此存在权威时,社会总是乐于跟从。

10、对比效应:
概念: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做出绝对的判断。
例子:
1、你会为你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你觉得3000欧元相对于6万欧元的车价来说只是笔小钱。
2、没有对比效应,就完全无法想象打折生意,一种从100欧元降到70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70欧元的产品更便宜。

11、现成偏见:
概念: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
原因:
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某种东西重复出现,我们的大脑就很容易重新提取它。
例子:
医生有他们最喜欢的疗法,用它们治疗所有可能的病例,虽然有可能存在更合适的疗法,但在他们的思想里是不存在的。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进:
例子:
在公司困难时期,领导要求员工勒紧腰带,许诺等清洗、改组的棘手阶段结束后形势就会好转。
原因: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进是证实偏差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语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13、故事偏误:
概念: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将没有联系的事情强加因果编成故事)
例子:
我们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凡尔赛条约》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何会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我们叫作“理解”的东西,当时当然没有人理解过,根本没有人能够理解。“意义”使我们事后虚构的。

14、后视偏见:
概念: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之前预测的、不可避免的。
例子:
1、事后看来,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枪会在接下来的30年彻底改变世界,夺去5000万条人命。但在当年,1914年,却没有人担心过这件事,它听起来太荒唐了。
2、今天,经济记者们写道,谷歌的成功是不可逆转的——虽然如果有人在1998年预测这家网络企业将有如此辉煌的未来一定会遭到嘲笑。
纠正方法:过程记实。在事件进行过程中,如实的记录事件各个阶段的情况。

15、司机的知识:
概念:司机是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例子:
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

16、控制错觉:
概念: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例子:
1、在赌场里,当人们想要一个大数字时,大多数人会尽可能使劲地投色子;当人们希望得到一个小数字时,他们会进可能投得温柔。这自然与球迷们的手势和脚部动作一样没有意义。球迷们那么做,好像他们真能干预比赛似的。
2、许多人存在这样的幻想:他们想靠传播正能量影响世界。
纠正方法:明白影响事物改变的决定性条件。

17、激励过敏倾向:
概念: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获取更多的激励,而不是考虑激励背后的目的。
例子:
1、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2、1847年,当死海的卷轴被发现时,考古学家们悬赏收集每一张新发现的羊皮纸手稿。结果,为了增加手稿数量,那些羊皮纸被撕碎了。
3、19世纪的中国,当悬赏征购恐龙骨时,农民们会将挖出的完好恐龙骨砸碎,再去领赏。
应用: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
在古罗马,当一座桥竣工通行时,工程师必须站在桥供下。这种机制相当好,会鞭策工程师将桥建得足够稳固。

18、忽视回归均值:
概念:事物总是在极端状态与不太极端状态之间变化。
例子:“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
“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

19、公地悲剧:
概念: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会导致个人滥用公地,破坏公地。
例子:
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公用厕所的脏乱差、太空垃圾不回收。
纠正方法:
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

20、结果偏误:
概念: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例子:
1、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这座军事基地是不是应该疏散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自然应该疏散。因为有大量线索说明,日本即将对其进行袭击。不过这些线索是事后回顾时才显得这么清晰。在当时的1941年,存在无数自相矛盾的线索。有的说明要袭击,有的说明不会袭击。要判断决定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尤其是珍珠港果真遭到了袭击的事实)
纠正方法:
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决定不对(非充分非必要关系),需要做的是仔细研究一下当时作这个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地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判断决定是否正确应以理性为准,不以结果判定)

21、选择的悖论:
概念:可供选择的越多,越难作出选择或选到合适的。
纠正方法:
在作出选择前,先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及选择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进行选择。

22、讨喜偏误:
概念: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
例子:
1、销售员设法讨得买家的欢心,来出售他的商品。
2、政治家视听众的不同强调不同的共性,有时强调居住区,有时强调社会出身,有时强调生态利益,他们曲意逢迎群众。

23、赋予效应:
概念:同一件东西,我们感觉我们拥有时比我们没有拥有更有价值。(损失规避)
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24、奇迹:
概念: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实际上按概率来算,该事情发生的是有一定的概率的,并不是不可能事件。
例子:
1、在公司上厕所,发现经常碰见某人。
2、经过某个地点时,想起可能遇见某人,结果真的遇见了。
纠正方法:
对于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计算其发生的概率。

25、团体迷思:
概念:一群有智慧的人,对于一人做出的决定,整个团体误以为是正确的共识,因为在公共场合下没人提出异议,结果导致团体接受错误的决定。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例子:
在某次会议上克制自己,没有说出你的意见,整个过程一言不发,点头同意,毕竟你不想做个捣蛋鬼,另外你对你的异议也许也没有把握,其他人也不傻,但他们就一声不吭。

26、忽视概率偏误:
概念:我们是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例子:
1、我们投资创建一家公司,是因为可能的利润让我们垂涎,当我们忘记了查明新企业实现这种利润的概率。
2、在媒体报道了飞机灾难之后,我们就会取消已经预定的飞行,根本不考虑发生飞机坠毁的概率是多么微小。
纠正方法:
对于风险或收益,尽可能将其发生的概率量化,根据概率大小来作决策。

27、零风险偏误:
概念:不管风险是99%还是1%,我们的反应都是很强烈,除非是零风险。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
从总体经济学来看,零风险没有太大的意义,除非后果巨大(比如,当危险病毒从实验室里泄露出来)
纠正方法:
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友谊、敌人还是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

28、稀少性谬误:
概念:对于稀少性的东西,我们越想得到,我们会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物以稀为贵。
例子:
饼干越少越好吃。
纠正方法:理性思考,先思考自己的实际需求,再考虑稀少东西的效用和价格,再考虑是否需要这些稀少性的东西。

29、忽视基本概率:
概念:精准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忽视了事件发生的客观基本概率。
例子:
年轻企业家们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但一家公司熬过头5年幸存下来的概率是20%,它之后称之为一家全球性集团的概率几乎为零。

30、赌徒谬误:
概念: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31、锚定效应:
概念:不管是判断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情,你对其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可以定位的锚,一旦定下来,后面接收的信息常常会受到这个锚的影响,而且很多情况下你是没有察觉的。即使你会尽量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自已的判断,但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最后你的判断仍然很难逃出第一印象的圈子。如果定位不准确,调整又不够,定位调整偏见就产生了。
人们被第一印象框住后,以后接收的信息都会带有主观的偏见性,之后获得的信息往往会偏向于用以证明自己的第一判断,而忽视甚至扭曲一些可以纠正自己先验判断的信息。
例子:
在商家竞争中,“先入为主”已成为一个重要策略。顾客容易形成品牌忠诚,有的时候并不是比较出来的结果,而是第一次使用了某个品牌的商品之后就根本不会去试用其它品牌(安于现状)。

32、归纳法:
概念:以之前的经验来归纳预计以后的情况。
例子:
“人类一直都是成功地,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

33、损失规避:
概念: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
例子:
商家利用损失规避原理以及赋予效应,赋予顾客退货等更多权利,让顾客先放心购买商品,特别是对那些可买可不买的顾客,由于损失规避的失去效应,顾客一般不会退货,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34、社会性懈怠:
概念: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又不会引起注意,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社会性懈怠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这一欺骗大多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不觉地发生。
例子:
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
方法:
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缓和团队的弊病。

35、指数增长:
概念: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线性增长,但我们对指数(或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没有感觉。因为过去的进化没有让我们为此作好准备,我们祖先的经验大多是线性的,石器时代几乎没有人遇到过指数增长的例子,但今天不同。
例子:
将一张纸从中间对折,再对折,对折50次后会有多厚呢?
纠正方法:
当事关增长率时,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

36、赢家的诅咒:
概念: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
原因:
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的不确定性,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
纠正方法:
千万不要参与拍卖。

37、基本特征谬误:
概念: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
原因:极度关注他人源自我们过去的进化史,隶属于一个群体是生存所必须的,被排斥意味着死亡。繁殖、自卫和狩猎,大多是个人做不到的。我们需要别人协助。特立独行的人,其中肯定有一些,早就从基因池里消失了。因此我们才会这样过渡地关注人。我们将90%的精力都用来关注的人,只用10%的精力关注情境。
例子:
1、尤其是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基本特征谬误会体现更明显。我们将战争的罪责推给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的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萨拉热窝的行刺者的错。
2、我们总是先在企业老板身上寻找业务好坏的原因,即使我们本该知道,领导才能对经济成功地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普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影响力。

38、错误的因果关系:
例子:
1、“科学证明:每天使用XYZ香波的女性,头发更浓密。”这说明不了是香波让她们的头发长得更浓密。可能是因为浓发女性喜欢使用XYZ香波,也许正因为上面写着“专门适用于浓发”(条件与结果混淆)
2、家里书多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真相是:受过教育的家长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受过教育的家庭,通常要比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家庭里书多。
纠正方法:
对于两个事件,要明确两者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先后关系,还是因果相反了。

39、光环效应:
概念: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
例子:
我们由容易得到的或特别明显的因素,比如一家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自动推论到更难查明的特性,比如管理质量或发展战略。于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家声誉良好的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更好,虽然没有客观理由证明此事。

40、替代途径:

41、预测的错觉:

42、关联谬误:

43、框架效应:
概念:对于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按照最终目的,既可以从正面强调它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又可以反面阐述如果没有它会招致的损失或成本,从而让对方在两者情况下做出不同的选择。

44、行动偏误:
概念: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
原因:
在一个狩猎采集时代,行动比思考价值大得多。在过去,闪电式反应关乎生死存亡,思考则可能会致命。如果 我们的祖先看到森林边缘出现一个看上去像是剑齿虎的影子,他们会逃跑,而且是拔腿就跑,我们全都是这些迅速反应者的后代,他们宁可不必要地多逃跑一次。但我们今天的世界与过去不同,与行动相比,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的思考,这一转向让我们很难适应。
例子:
足球运动员罚点球,有1/3的概念是射向球门中央,1/3的概率射向左边,1/3的概率射向右边。守门员会怎么办?他们或者扑向左,或者扑向右。反正很少待在中间因为扑向错误的一侧要比傻瓜式的呆立原地,看着球从左边或右边飞过去好看得多,看起来也没那么难堪。
纠正方法:
如果情况不明,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

45、不作为偏误:
概念: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例子:
1、我们更喜欢让某人自己撞上刀口,而不愿直接伤害他。
2、投资者和经济记者们感觉不研发新产品不如研发错误产品严重。

46、错误归因:
概念: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外界。
例子:
上学时,满分成绩总是你自已的功劳,如果出现一次掉队,考个低分,那就是考试不公正。
股市行情,赚钱了,你沾沾自喜,亏钱了,你怪罪“股市氛围”或投资顾问。

47、适应性偏差:
概念:适应性指人们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的现象。
适应性偏见指的是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例子:
遭遇到重大事件,如失恋、亲人离世等,刚开始我们以为自己接受不了,不知如何适应面对。随时间的推移,事情慢慢从生活关注中心弱化了。

48、自我选择偏误:
概念:对于同一件事,我们只选择我们关注的情况,对其它情况则下意识忽略。导致我们放大了我们关注的方面。
例子:
同一条,偶尔会堵车,当你遇到堵车时,由于堵车过程的焦急等待,会认为这条路怎么经常堵车。而忽视了不堵车的概率是远大于堵车的概率。

49、联想偏误:
概念:将相互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倾向。
例子:
1、我们食用一种陌生果子,食后我们感觉不舒服,于是将来我们就会会比相应的植物,认为它的果子有毒或至少吃不得。知识就是由此形成的。
2、坐过热灶台的猫,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

50、新手的运气:
例子:
在游戏的前几轮就输掉的人会倾向于退出游戏;而赢钱的人,就倾向于继续玩下去。这个幸运儿坚信自己拥有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于是他会加大赌注,后来他一下子变成了倒霉蛋,就是在概率正常化的时候。

51、认知失调:
概念: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承认错误,做出别的解释,让自己好受。
例子:
你要申请一份工作,但人家选择了另一位候选人而没选你。你不会承认是你资质不够,而是会劝自己你其实根本不想要这份工作,你只是想在测试一下你的市场价值,看看人家到底还会不会请你去面试。

52、双曲贴现:
概念: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原因:
双曲贴现,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动物不愿意为在将来得到更多奖励而于今天放弃一种奖励。
例子:
你可以随意训练老鼠,但它们绝不会为了明天得到两块奶酪而放弃今天的一块奶酪。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