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96这个话题,把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文化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可否认,最近这十年,国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世界领先,为了加速发展,国内很多公司采用了“拼工时”的做法,却忽略了最最应该关注的研发效能。
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团队是不是也面临着下面的问题?
研发团队人不少,大家也很辛苦,但产品发布常常延期,上线后产品问题频发。
开发提测质量不好,大量压力聚集到测试,导致代码返工率极高。
开发人员疲于应付业务,没有精力或者兴趣去精进技术,工作效率低。
这其实就是团队的研发效能出现了问题。那么,研发效能到底是什么呢?
研发效能,是团队能够持续为用户产生有效价值的效率,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持续性(maintenability)三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开发者能够长期既快又准地产生用户价值。
硅谷的很多知名公司,比如 Google、Facebook、Netflix 等,在研发效能上做得很好,是研发效能的标杆。我想,这也是它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 Facebook 的部署上线流程为例。Facebook 在 2012 年达到 10 亿月活的时候,部署人员只有三个,达到平均每个人支撑 3.3 亿用户的惊人效率。
注重研发效能的另一个巨大好处,是开发者能够聚焦产出价值,更容易精进自己的技术。于是,团队容易建立起好的氛围,进而又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支撑持续的高效开发。
正是因为这些好处,国内公司近一两年越来越注重提高研发效能,许多公司甚至专门成立了工程效率部门。但是,在真正开展研发效能提升工作时,这些公司却常常因为头绪太多无从下手,或者对方法了解不够,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这又和软件研发的高度创造性和灵活性紧密相关。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个“研发效能模型”,出自于前 Facebook 内部工具团队 Tech Lead 葛俊,这个模型基于软件开发的特点,覆盖优化流程、团队工程实践、个人工程实践以及文化和管理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最近,葛俊在极客时间上线了他的新专栏《研发效率破局之道》专栏,为你详解他基于 15 年经验,总结的一套高效能引入方法,让你找到真正适合团队和自身的实践,并立于不败之地。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免费试读课程
葛俊是谁?
葛俊曾是 Facebook 内部工具团队 Tech Lead,在研发效能上有多年的经验积累。
2010 年,他加入 Facebook 基础平台团队,作为核心成员,研发并开源了研发工具套件Phabricator。已经被国内外多家著名公司采用,包括 Facebook、Pinterest、Dropbox、Quora、Airtime、Asana、deviantART、阿里巴巴等。
2017 年,他加入华为,主导研发华为下一代开发工具环境及面向 AI 开发的 IDE。为软件开发工程师提供全栈、智能的端云协同工具平台,支持持续开发和高质量代码入库,服务于 2 万多开发者,致力于提高公司整体的研发效能。
可以说,工作 15 年来,葛俊目睹了硅谷以及国内的大型企业、创业公司推进研发效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经历,同时总结了一套适用的高效能引入方法,希望在《研发效率破局之道》专栏里和你一起学习、进步。
你将获得?
这个专栏最大的特点,是系统性、专业性和实战性。
研发效能和软件开发一样,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提高研发效能不是照搬照套就能做好的。所以在写作专栏的过程中,葛俊会着重讲解 Why,带你深入了解效能实践背后的原理,然后才给出How,也就是具体的实践。因为只有深刻理解原理,才能灵活运用。
同时,葛俊会与你分享尽量多的案例,带你一起了解国内外一些公司的优秀做法,分析它们成功的经验,当然,他也会分享失败的案例,以及分析背后的原因。希望你能一起分析,通过对比思考,找到真正适合团队和自身的实践。
课程目录
限时订阅福利
限时¥68,原价¥99。
分享海报,邀请好友订阅即可获得¥24返现,多邀多得,上不封顶。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免费试读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仅¥68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