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到底是银弹还是垃圾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人跳出来批判 DDD,这东西到底是垃圾还是银弹?

在某某公司干活的时候,有一批人声称要用 DDD 改造老旧系统,彻底解决核心流程规模化之后,项目难以维护的问题。之前某篇文章里的这张图,就是在用 DDD 做项目重构之前的烂摊子:

大家都很聪明,聪明到最后没人知道这新需求到底该往哪里写了。架构师们聚在一起学习 DDD 精神,产出学习报告,大半年过去,终于出了一些成果,有些子项目完成了用 DDD 进行的重构,年底可以拿来在酒会上邀功了,这下我们跟上了业界业务开发的主流方法论,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年末的时候部门内匿名提问的小纸条却向架构师们发直球:“为什么用了 DDD 以后,代码更难懂了?”,当时引得各位 DDD 推手尴尬无比,只能搪塞过去。

所以你觉得我是要批判么?那倒不是。

在某某司工作期间,到离职前,我把市面上所有 DDD 相关的书全部看了一遍。对其理论体系进行了完整的了解,可以说这套理论还是有些用处的,DDD 的理论诞生时间比较早,微服务的趋势是后来才爆发的。但微服务刚开始没有明确的拆分指导,人们发现 DDD 里的 bounded context 好像看着正好和服务的粒度是可以做个对应的,DDD 就成为了很多公司做业务的绝对主流方法论。

虽然很多技术人员不爱听,但是技术优劣和商业成败其实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同样的,方法论的对错和项目的成功与否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大公司做业务的人出来讲他们的技术方法论,这些人可能连自己的项目为啥成功都不一定知道,你指望能对你的场景产生直接帮助那可能是想多了。只是当听个乐,得个借鉴那可能还没什么问题。真的当金科玉律去执行,那撞一头包也正常。

DDD 和其它的工程方法论一样,没有办法证伪。放眼望去,纯粹堆砌人肉电池,不用 DDD 的项目也那么多成功的,大家的屁股还是在跟着公司的市值跑,哪家公司市值涨到中国第一了,那他们的技术就牛逼,这叫看市值决定价值观。如果一家公司靠 996 成功了,那 996 就是商业致胜的法宝,不学你就落后了。屁股可以决定脑袋嘛。

不过作为一个矜持的技术人员,我们在批判方法论的时候,还是应该要先对敌人有一些了解。

所以这一篇,我就简单带你们看看 DDD 里那些鬼名词都是什么意思。

战术设计与战略设计

整个 DDD 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