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博弈(2)


描述: 阶段图
图片:

------ 甩掉手工帐,博弈的结果很简单选择和手工习惯相似的软件会使博弈方的学习成本最低,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组织博弈方与外部博弈方进行博弈,外部博弈方在国内软件分工还不是很细的时候只有一方就是软件厂商,但国内的类似的软件厂商很多,就会出现两个以上的软件厂商,我们用两个厂商来分析,厂商简记为 A B ,客户为 C 。三个博弈方应为三个组织,三个组织会产生三个决策人代表三个组织利益最大化。这三方的博弈基本可分两种博弈类型, A B 一定是“零和博弈”,因为 A 有收益一定是 B 零收益反之亦然。 A C B C 是“常和博弈”,博弈的结果可能产生几种情况, C 选择 A C 选择 B 有收益记 1 无收益记 0 ,选择和实施成功为( C1 A1 ),( C1,B1 , 选择和实施失败( C0,A0 ,(C0,B0), 另外一种情况为 C 有收益 A B 无收益, C 无收益 A B 有收益,分别记为( C1,A0 ,(C1,B0),(C0,A1),(C0,B1) 。对于客户来讲最希望的结果是( C1 A1 )或( C1,B1 ),对厂商 A 来讲最希望得到的结果是( C1 A1 ),对厂商 B 来讲最希望得到的结果是( C1,B1 ),对客户来说选择不同厂商的因素有几个,产品的适用程度、品牌、价格。对财务软件来说目前国内的产品适用度类似,差别只有品牌和价格,如果品牌差异也不明显的话只有价格变为竞争的主要因素,这样博弈的结果很容易出现现在大家经常在市场看到的国内两大软件公司在市场上在财务软件打价格战的情况啦!软件做为特殊商品,在商品售出的时候,服务则刚刚开始,如果厂商没有收益的话,损失的还是客户本身,这就走进我们前面提到的“囚徒困境”里面去啦!其他业务软件的选择和实施类似,但这里面企业内部没有博弈关系,随着近几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部门级的信息化并没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只是解决了部门的工作量和局部效率问题,而客户面对企业的时候要求企业做为一个组织的整体效率更高,投资者对企业的利润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内部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迫切性越来越大, ERP 的需求应运而生,尤其是制造业,没有 ERP 软件几乎无法生存,而另一则信息又让我们的管理者无法决策企业该不该上 ERP 软件,“ ERP 软件在中国企业应用成功的不足 10%

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ERP软件在中国这种状况呢?

 

 

 

会计电算化阶段、业务计算机化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这几个阶段根据企业行业不同顺序会有所不同,但利益主体并没有改变,此时的博弈方在部门内部,以财务部为例:博弈方为财务经理、出纳员、会计三方的利益基本一致,管理目标一致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