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算法详细讲解(附C++和python程序)



常见的八大排序算法,他们之间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稳定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插入排序

1.2 直接插入排序

一)、算法思想

直接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序是一种最简单的插入排序。为简化问题,我们下面只讨论升序排序。

插入排序:每一趟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照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有序队列的合适位置里,知道全部插入完成。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的过程,其实就是典型的直接插入排序,每次将一个新数据插入到有序队列中的合适位置里

假设有一组无序序列 R 0 , R 1 , . . . , R N − 1 R_0, R_1, ... , R_{N-1} R0,R1,...,RN1

(1) 我们先将这个序列中下标为 0 的元素视为元素个数为 1 的有序序列。

(2) 然后,我们要依次把 R 1 , R 2 , . . . , R N − 1 R_1, R_2, ... , R_{N-1} R1,R2,...,RN1 插入到这个有序序列中。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外部循环,从下标 1 扫描到 N-1 。

(3) 接下来描述插入过程。假设这是要将 Ri 插入到前面有序的序列中。由前面所述,我们可知,插入 R i R_i Ri时,前 i-1 个数肯定已经是有序了。

所以我们需要将 R i Ri Ri R 0 − R i − 1 R_0 - R_{i-1} R0Ri1 进行比较,确定要插入的合适位置。这就需要一个内部循环,我们一般是从后往前比较,即从下标 i-1 开始向 0 进行扫描。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 insertSort(vector<int> list){
	vector<int> result;
	if (list.empty()){
		return result;
	}
	result = list;
	// 第1个数肯定是有序的,从第2个数开始遍历,依次插入有序序列
	for (int i = 1; i < result.size(); i++){
		// 取出第i个数,和前i-1个数比较后,插入合适位置
		int temp = result[i];
		// 因为前i-1个数都是从小到大的有序序列,所以只要当前比较的数(list[j])比temp大,就把这个数后移一位
		int j = i - 1;
		for (j; j >= 0 && result[j] > temp; j--){
			result[j + 1] = result[j];
		}
		result[j + 1] = temp;
	}
	return resul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insert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insertSort(input_list):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for i in range(1, len(sorted_list)):
		temp = sorted_list[i]
		j = i - 1
		while j >=0 and temp <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 + 1] = sorted_list[j]
			j -= 1
		sorted_list[j + 1] = temp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6, 4, 8, 9, 2, 3, 1]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insert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二)、算法分析

1、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时间复杂度

当数据正序时,执行效率最好,每次插入都不用移动前面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当数据反序时,执行效率最差,每次插入都要前面的元素后移,时间复杂度为O(N^2)

所以,数据越接近正序,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性能越好

3、空间复杂度

由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可知,我们在排序过程中,需要一个临时变量存储要插入的值,所以空间复杂度为 1 。

4、算法稳定性

直接插入排序的过程中,不需要改变相等数值元素的位置,所以它是稳定的算法。

三)、优化

因为在一个有序序列中查找一个插入位置,以保证有序序列的序列不变,所以可以使用二分查找,减少元素比较次数提高效率。

二分查找是对于有序数组而言的,假设如果数组是升序排序的。那么,二分查找算法就是不断对数组进行对半分割,每次拿中间元素和目标数字进行比较,如果中间元素小于目标数字,则说明目标数字应该在右侧被分割的数组中,如果中间元素大于目标数字,则说明目标数字应该在左侧被分割的数组中。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 给定一个有序的数组,查找第一个大于等于value的下标,不存在返回-1
int BinarySearch(vector<int> list, int n, int value){
	int left = 0;
	int right = n - 1;

	while (left <= right){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left) >> 1);

		if (list[middle] >= value){
			right = middle - 1;
		}
		else{
			left = middle + 1;
		}
	}
	return (left < n) ? left : -1;
}

vector<int> BinaryInsertSort(vector<int> list){
	vector<int> result = list;
	for (int i = 1; i < result.size(); i++){
		int insert_index = BinarySearch(result, i, result[i]);
		if (insert_index != -1){
			int temp = result[i];
			int j = i - 1;
			while (j >= insert_index){
				result[j + 1] = result[j];
				j--;
			}
			result[j + 1] = temp;
		}
		printf("第 %d 趟: ", i);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
	return resul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BinaryInsert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没有改变,只是在查找插入位置的次数减少了,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BinarySearch(input_list, end, value):
	left = 0
	right = end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dle = left + (right - left) // 2
		if input_list[middle] >= value:
			right = middle - 1
		else:
			left = middle + 1

	return left if left < end else -1

def BinaryInsertSort(input_list):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result = input_list
	for i in range(1, len(input_list)):
		j = i - 1
		temp = result[i]
		insert_index = BinarySearch(result, i, result[i])
		if insert_index != -1:
			while j >= insert_index:
				result[j + 1] = result[j]
				j -= 1
			result[j + 1] = temp
	return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6, 4, 8, 9, 2, 3, 1]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insert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7/12/algorithm_2.html]

1.2 希尔(shell)排序

希尔(Shell)排序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它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威力加强版

希尔排序,也称递减增量排序算法,以其设计者希尔(Donald Shell)的名字命名,该算法由 1959 年公布。

一)、算法思想

我们举个例子来描述算法流程:

假设有这样一组数 {13, 14, 94, 33, 82, 25, 59, 94, 65, 23, 45, 27, 73, 25, 39, 10},如果我们以步长为 5 开始进行排序:

13 14 94 33 82
25 59 94 65 23
45 27 73 25 39
10

然后我们对每列进行排序:

10 14 73 25 23
13 27 94 33 39
25 59 94 65 82
45

将上述四行数字,依序接在一起时我们得到:{10, 14, 73, 25, 23, 13, 27, 94, 33, 39, 25, 59, 94, 65, 82, 45},然后再以 3 为步长:

10 14 73
25 23 13
27 94 33
39 25 59
94 65 82
45

排序之后变为:

10 14 13
25 23 33
27 25 59
39 65 73
45 94 82
94

最后以 1 为步长进行排序(此时就是简单的插入排序了)。

可想而知,步长的选择是希尔排序的重要部分。算法最开始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排序,然后会继续以更小的步长进行排序,最终算法以步长为 1 进行排序。当步长为 1 时,算法变为直接插入排序,这就保证了数据一定会被全部排序。

下面以n/2作为步长为例进行讲解。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 ShellSort(vector<int> list){
	vector<int> result = list;
	int n = result.size();
	for (int gap = n >> 1; gap > 0; gap >>= 1){
		for (int i = gap; i < n; i++){
			int temp = result[i];
			int j = i - gap;
			while (j >= 0 && result[j] > temp){
				result[j + gap] = result[j];
				j -= gap;
			}
			result[j + gap] = temp;
		}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
	return resul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Shell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只需要比对两次就排序完成了。

python程序

# -*-coding:utf-8 -*-
def shellSort(input_list):
	length = len(input_list)
	if length <= 1:
		return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gap = length // 2
	while gap > 0:
		for i in range(gap, length):
			j = i - gap
			temp = sorted_list[i]
			while j >= 0 and temp <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gap] = sorted_list[j]
				j -= gap
			sorted_list[j+gap] = temp
		gap //= 2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50, 123, 543, 187, 49, 30, 0, 2, 11, 100]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shell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二)、算法分析

1、希尔排序的算法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时间复杂度

步长的选择是希尔排序的重要部分,只要最终步长为1任何步长序列都可以工作。

算法最开始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排序。然后会继续以一定步长进行排序,最终算法以步长为1进行排序。当步长为1时,算法变为插入排序,这就保证了数据一定会被排序。

步长序列的不同,会导致最坏的时间复杂度情况的不同。

本文中,以N/2为步长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N^2。

Donald Shell 最初建议步长选择为N/2并且对步长取半直到步长达到1。虽然这样取可以比O(N^2)类的算法(插入排序)更好,但这样仍然有减少平均时间和最差时间的余地。可能希尔排序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当用较小步长排序后,以前用的较大步长仍然是有序的。比如,如果一个数列以步长5进行了排序然后再以步长3进行排序,那么该数列不仅是以步长3有序,而且是以步长5有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会打乱以前的顺序,那就不会以如此短的时间完成排序了。

用这样步长序列的希尔排序比插入排序要快,甚至在小数组中比快速排序和堆排序还快,但是在涉及大量数据时希尔排序还是比快速排序慢。

3、算法稳定性

希尔排序中相等数据可能会交换位置,所以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

4、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的比较

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而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

直接插入排序更适合于原始记录基本有序的集合。

希尔排序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都要比直接插入排序少,当N越大时,效果越明显。

希尔排序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都要比直接插入排序少,当N越大时,效果越明显。

直接插入排序也适用于链式存储结构;希尔排序不适用于链式结构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7/12/algorithm_3.html]

二、选择排序

2.1 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每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序的记录序列末尾,直到全部排序结束为止。

一)、算法思想

简单排序很简单,它的大致处理流程为:

  • 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到关键字最小的元素;
  • 如果最小元素不是待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将其和第一个元素互换;
  • 从余下的 N - 1 个元素中,找出关键字最小的元素,重复(1)、(2)步,直到排序结束。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每趟排序中,将当前第 i 小的元素放在位置 i 上。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 简单选择排序
vector<int> SelectSort(vector<int> list){
	// 需要遍历获得最小值的次数
	// 要注意一点,当要排序 N 个数,已经经过 N-1 次遍历后,已经是有序数列
	vector<int> result = list;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 用来保存最小值得索引
		int index = i;
		// 用来保存最小值得索引
		for (int j = i + 1; j < result.size(); j++){
			if (result[index] > result[j]){
				index = j;
			}
		}
		if (index == i){
			continue;
		}
		// 将找到的第i个小的数值放在第i个位置上
		swap(result[i], result[index]);
		cout << "第" << i + 1<< "趟:\t";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
	return resul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Select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SelectSor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简单选择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sorted_list - 升序排序好的列表
	'''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length = len(sorted_list)
	for i in range(length):
		min_index = i
		for j in range(i + 1, length):
			if sorted_list[min_index] > sorted_list[j]:
				min_index = j
		if min_index == i:
			continue
		temp = sorted_list[i]
		sorted_list[i] = sorted_list[min_index]
		sorted_list[min_index] = temp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6, 4, 8, 9, 2, 3, 1]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Select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运行结果同上。

二)、算法分析

1、简单算法排序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N2为N^2。

2、时间复杂度

简单选择排序的比较次数与序列的初始排序无关。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有 N 个元素,则比较次数总是 N ( N − 1 ) 2 \frac{N (N - 1)}{2} 2N(N1)

而移动次数与序列的初始排序有关。当序列正序时,移动次数最少,为 0.

当序列反序时,移动次数最多, 3 N ( N − 1 ) 2 \frac{3N (N - 1)}{2} 23N(N1)

所以,综合以上,简单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

3、空间复杂度

简单选择排序需要占用 1 个临时空间,用于保存最小值得索引。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7/12/algorithm_5.html]

2.2 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每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序的记录序列末尾,直到全部排序结束为止。

一)、算法思想

堆排序是利用堆的性质进行的一种选择排序。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是一棵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

  • 其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都不大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这样的堆称为小根堆。
  • 其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都不小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这样的堆称为大根堆。

举例来说,对于n个元素的序列{R0, R1, … , Rn}当且仅当满足下列关系之一时,称之为堆:

  • R i &lt; = R 2 i + 1 R_i &lt;= R_{2i+1} Ri<=R2i+1 R i &lt; = R 2 i + 2 R_i &lt;= R_{2i+2} Ri<=R2i+2 (小根堆)
  • R i &gt; = R 2 i + 1 R_i &gt;= R_{2i+1} Ri>=R2i+1 R i &gt; = R 2 i + 2 R_i &gt;= R_{2i+2} Ri>=R2i+2 (大根堆)

其中i=1,2,…,n/2向下取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序列R{3, 8, 15, 31, 25}是一个典型的小根堆。

堆中有两个结点,元素3和元素8。

元素3在数组中以R[0]表示,它的左孩子结点是R[1],右孩子结点是R[2]。

元素8在数组中以R[1]表示,它的左孩子结点是R[3],右孩子结点是R[4],它的父结点是R[0]。可以看出,它们满足以下规律

设当前元素在数组中以**R[i]**表示,那么,

  • (1) 它的左孩子结点是:R[2*i+1];
  • (2) 它的右孩子结点是:R[2*i+2];
  • (3) 它的父结点是:R[(i-1)/2];
  • (4) R[i] <= R[2*i+1] 且 R[i] <= R[2i+2]。

首先,按堆的定义将数组R[0…n]调整为堆(这个过程称为创建初始堆),交换R[0]和R[n];

然后,将R[0…n-1]调整为堆,交换R[0]和R[n-1];

如此反复,直到交换了R[0]和R[1]为止。

以上思想可归纳为两个操作:

(1)根据初始数组去构造初始堆(构建一个完全二叉树,保证所有的父结点都比它的孩子结点数值大)。

(2)每次交换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输出最后一个元素(最大值),然后把剩下元素重新调整为大根堆。

当输出完最后一个元素后,这个数组已经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

先通过详细的实例图来看一下,如何构建初始堆。

设有一个无序序列 { 1, 3, 4, 5, 2, 6, 9, 7, 8,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构造了初始堆后,我们来看一下完整的堆排序处理:

还是针对前面提到的无序序列 { 1, 3, 4, 5, 2, 6, 9, 7, 8, 0 } 来加以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信,通过以上两幅图,应该能很直观的演示堆排序的操作处理。

看完上面所述的流程你至少有一个疑问:

如何确定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

  • 其实这是有一个公式的,设二叉树结点总数为 n,则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是第 ⌊n/2⌋ 个。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eapAdjust(vector<int> &list, int parent, int length){
	int temp = list[parent];					// temp保存当前父节点
	int child = 2 * parent + 1;					// 先获得左孩子

	while (child < length){
		// 如果有右孩子结点,并且右孩子结点的值大于左孩子结点,则选取右孩子结点
		if (child + 1 < length && list[child] < list[child + 1]){
			child++;
		}

		// 如果有右孩子结点,并且右孩子结点的值大于左孩子结点,则选取右孩子结点
		if (temp >= list[child]){
			break;
		}

		// 把孩子结点的值赋给父结点
		list[parent] = list[child];

		// 选取孩子结点的左孩子结点,继续向下筛选
		parent = child;
		child = 2 * parent + 1;
	}
	list[parent] = temp;
}

vector<int> HeadSort(vector<int> list){
	int length = list.size();
	// 循环建立初始堆
	for (int i = length / 2 - 1; i >= 0; i--){
		HeapAdjust(list, i, length);
	}

	// 进行n-1次循环,完成排序
	for (int i = length - 1; i > 0; i--){
		// 最后一个元素和第一元素进行交换
		int temp = list[i];
		list[i] = list[0];
		list[0] = temp;

		// 筛选 R[0] 结点,得到i-1个结点的堆
		HeapAdjust(list, 0, i);
		cout << "第" << length - i << "趟排序:";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cout << list[i] << " ";
		}
		cout << endl;
	}
	return lis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Head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HeadSor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堆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sorted_list - 升序排序好的列表
	'''
	def HeadAdjust(input_list, parent, length):
		'''
		函数说明:堆调整,调整为最大堆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parent - 堆的父结点
			length - 数组长度
		Returns:
			无
		'''	
		temp = input_list[parent]
		child = 2 * parent + 1

		while child < length:
			if child + 1 < length and input_list[child] < input_list[child+1]:
				child += 1
			if temp >= input_list[child]:
				break

			input_list[parent] = input_list[child]

			parent = child
			child = 2 * parent + 1
		input_list[parent] = temp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length = len(sorted_list)

	for i in range(0, length // 2)[::-1]:
		HeadAdjust(sorted_list, i, length)

	for j in range(1, length)[::-1]:
		temp =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 = sorted_list[0]
		sorted_list[0] = temp

		HeadAdjust(sorted_list, 0, j)
		print('第%d趟排序:' % (length - j), end = '')
		print(sorted_list)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6, 4, 8, 9, 2, 3, 1]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Head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运行结果同上。

二)算法分析

1、堆排序算法的总体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时间复杂度

首先计算建堆的时间,也就是下面的代码,

// 循环建立初始堆
for (int i = length / 2; i >= 0; i--){
	HeapAdjust(list, i, length);
}

n 个结点,从第 0 层至第 logn 层。对于第 i 层的 2i 个点如果需要往下走 logn−i 步,那么把走的所有步相加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就是排序的时间,即下面的代码:

// 进行n-1次循环,完成排序
for (int i = length - 1; i > 0; i--){
	// 最后一个元素和第一元素进行交换
	int temp = list[i];
	list[i] = list[0];
	list[0] = temp;

	// 筛选 R[0] 结点,得到i-1个结点的堆
	HeapAdjust(list, 0, i);
}

HeapAdjust() 耗时 logn,共 n 次,故排序时间为 O(nlogn)。

堆的存储表示是顺序的。因为堆所对应的二叉树为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通常采用顺序存储方式。

当想得到一个序列中第k个最小的元素之前的部分排序序列,最好采用堆排序。

3、算法稳定性

堆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因为在堆的调整过程中,关键字进行比较和交换所走的是该结点到叶子结点的一条路径,因此对于相同的关键字就可能出现排在后面的关键字被交换到前面来的情况。

三、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两两比较待排序的关键字,并交换不满足次序要求的那对数,直到整个表都满足次序要求为止。

3.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

一)、算法思想

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冒泡排序。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有一个大小为 N 的无序序列。以升序冒泡排序为例,冒泡排序就是要每趟排序过程中通过两两比较相邻元素,将小的数字放到前面,大的数字放在后面。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 bubbleSort(vector<int> list){
	vector<int> result;
	if (list.empty()){
		return result;
	}

	result = list;
	int temp;
	// 要遍历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 1; ++i){
		cout << "第" << i + 1 << "趟排序:" << endl;;
		// 从后向前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for (int j = 0; j < result.size() - 1; j++){
			// 如果后面的元素小,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if (result[j + 1] < result[j]){
				temp = result[j + 1];
				result[j + 1] = result[j];
				result[j] = temp;
			}
			cout << "排序中:";
			for (int s = 0; s < result.size(); s++){
				cout << result[s] << " ";
			}
			cout << endl;
		}
		cout << "排序结果:";
		for (int s = 0; s < result.size(); s++){
			cout << result[s] << " ";
		}
		cout << endl;
	}
	return resul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1, 2, 3, 9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bubble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bubbleSor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冒泡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sorted_list - 升序排序好的列表
	'''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for i in range(len(sorted_list) - 1):
		print('第%d趟排序:' % (i + 1))
		for j in range(len(sorted_list) - 1):
			if sorted_list[j + 1] <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 + 1] = sorted_list[j + 1], sorted_list[j]
			print(sorted_list)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50, 123, 543, 187, 49, 30, 0, 2, 11, 100]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bubble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运行效果同上。

二)、算法分析

1、冒泡排序算法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时间复杂度

若文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小值:Cmin = N - 1, Mmin = 0。所以,冒泡排序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

但是上述代码,不能扫描一趟就完成排序,它会进行全扫描。所以一个改进的方法就是,当冒泡中途发现已经为正序了,便无需继续比对下去。改进方法一会儿介绍。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N -1 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 N - i 次关键字的比较(1 ≤ i ≤ N - 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 Cmax = N(N-1)/2 = O(N^2)
  • Mmax = 3N(N-1)/2 = O(N^2)
  • 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

因此,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当数据越接近正序时,冒泡排序性能越好

3、算法稳定性

假定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的关键字的记录,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即在原序列中,r[i]=r[j],且r[i]在r[j]之前,而在排序后的序列中,r[i]仍在r[j]之前,则称这种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否则称为不稳定的。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的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三)、优化

对冒泡排序常见的改进方法是加入标志性变量exchange,用于标志某一趟排序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交换。

如果进行某一趟排序时并没有进行数据交换,则说明所有数据已经有序,可立即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比较过程。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 bubbleSort(vector<int> list){
	vector<int> result;
	if (list.empty()){
		return result;
	}

	result = list;
	int temp;
	// 要遍历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 1; ++i){
		cout << "第" << i + 1 << "趟排序:" << endl;;
		//交换标志位
		bool bChanged = false;
		// 从后向前依次的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for (int j = 0; j < result.size() - 1; j++){
			// 如果后面的元素小,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if (result[j + 1] < result[j]){
				temp = result[j + 1];
				result[j + 1] = result[j];
				result[j] = temp;
				bChanged = true;
			}
			cout << "排序中:";
			for (int s = 0; s < result.size(); s++){
				cout << result[s] << " ";
			}
			cout << endl;
		}
		// 如果标志为false,说明本轮遍历没有交换,已经是有序数列,可以结束排序
		if (false == bChanged){
			break;
		}
		cout << "排序结果:";
		for (int s = 0; s < result.size(); s++){
			cout << result[s] << " ";
		}
		cout << endl;
	}

	return result;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1, 2, 3, 9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result = bubbleSort(test);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bubbleSor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冒泡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sorted_list - 升序排序好的列表
	'''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for i in range(len(sorted_list) - 1):
		bChanged = False
		print('第%d趟排序:' % (i + 1))
		for j in range(len(sorted_list) - 1):
			if sorted_list[j + 1] <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 sorted_list[j + 1] = sorted_list[j + 1], sorted_list[j]
				bChanged = True
			print(sorted_list)
		if not bChanged:
			break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50, 123, 543, 187, 49, 30, 0, 2, 11, 100]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bubble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运行效果同上。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7/12/algorithm_1.html]

3.2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它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

一)、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分割点左边都是比它小的数,右边都是比它大的数

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详细的图解往往比大堆的文字更有说明力,所以直接上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演示了快速排序的处理过程:

初始状态为一组无序的数组:2、4、5、1、3。

经过以上操作步骤后,完成了第一次的排序,得到新的数组:1、2、5、4、3。

新的数组中,以2为分割点,左边都是比2小的数,右边都是比2大的数。

因为2已经在数组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所以不用再动。

2左边的数组只有一个元素1,所以显然不用再排序,位置也被确定。(注:这种情况时,left指针和right指针显然是重合的。因此在代码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判定条件left必须小于right,如果不满足,则不用排序了)

而对于2右边的数组5、4、3,设置left指向5,right指向3,开始继续重复图中的一、二、三、四步骤,对新的数组进行排序。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ivision(vector<int> &list, int left, int right){
	// 以最左边的数(left)为基准
	int base = list[left];
	while (left < right) {
		// 从序列右端开始,向左遍历,直到找到小于base的数
		while (left < right && list[right] >= base)
			right--;
		// 找到了比base小的元素,将这个元素放到最左边的位置
		list[left] = list[right];

		// 从序列左端开始,向右遍历,直到找到大于base的数
		while (left < right && list[left] <= base)
			left++;
		// 找到了比base大的元素,将这个元素放到最右边的位置
		list[right] = list[left];
	}

	// 最后将base放到left位置。此时,left位置的左侧数值应该都比left小;
	// 而left位置的右侧数值应该都比left大。
	list[left] = base;
	return left;
}

// 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vector<int> &list, int left, int right){
	// 左下标一定小于右下标,否则就越界了
	if (left < right) {
		// 对数组进行分割,取出下次分割的基准标号
		int base = division(list, left, right);

		// 对“基准标号“左侧的一组数值进行递归的切割,以至于将这些数值完整的排序
		QuickSort(list, left, base - 1);

		// 对“基准标号“右侧的一组数值进行递归的切割,以至于将这些数值完整的排序
		QuickSort(list, base + 1, right);
	}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 endl;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 test;
	QuickSort(result, 0, result.size() - 1);
	cout << "排序后" << endl;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QuickSort(input_list, left, right):
	'''
	函数说明:快速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无
	'''	
	def division(input_list, left, right):
		'''
		函数说明:根据left和right进行一次扫描,重新找到基准数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left - 左指针位置
			right - 右指针位置
		Returns:
			left - 新的基准数位置
		'''	
		base = input_list[left]
		while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input_list[right] >= base:
				right -= 1
			input_list[left] = input_list[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input_list[left] <= base:
				left += 1
			input_list[right] = input_list[left]
		input_list[left] = base
		return left

	if left < right:
		base_index = division(input_list, left, right)
		QuickSort(input_list, left, base_index - 1)
		QuickSort(input_list, base_index + 1, righ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6, 4, 8, 9, 2, 3, 1]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QuickSort(input_list, 0, len(input_list) - 1)
	print('排序后:', input_list)

运行结果同上。

二)、算法分析

1、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时间复杂度

当数据有序时,以第一个关键字为基准分为两个子序列,前一个子序列为空,此时执行效率最差。

而当数据随机分布时,以第一个关键字为基准分为两个子序列,两个子序列的元素个数接近相等,此时执行效率最好。

所以,数据越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性能越好;数据越接近有序,快速排序性能越差。

3、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在每次分割的过程中,需要 1 个空间存储基准值。而快速排序的大概需要 NlogN次的分割处理,所以占用空间也是 NlogN 个。

4、算法稳定性

在快速排序中,相等元素可能会因为分区而交换顺序,所以它是不稳定的算法。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7/12/algorithm_4.html]

四、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一)、算法思想

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而治之:

1、分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很像一棵完全二叉树,本文的归并排序我们采用递归去实现(也可采用迭代的方式去实现)。阶段可以理解为就是递归拆分子序列的过程,递归深度为logn。

2、治阶段

再来看看治阶段,我们需要将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比如上图中的最后一次合并,要将[4,5,7,8]和[1,2,3,6]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为最终序列[1,2,3,4,5,6,7,8],来看下实现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erge(vector<int> &input,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vector<int> temp){
	int i = left;				// i是第一段序列的下标
	int j = mid + 1;			// j是第二段序列的下标
	int k = 0;					// k是临时存放合并序列的下标
	
	// 扫描第一段和第二段序列,直到有一个扫描结束
	while (i <= mid && j <= right){
		// 判断第一段和第二段取出的数哪个更小,将其存入合并序列,并继续向下扫描
		if (input[i] <= input[j]){
			temp[k++] = input[i++];
		}
		else{
			temp[k++] = input[j++];
		}
	}
	// 若第一段序列还没扫描完,将其全部复制到合并序列
	while (i <= mid){
		temp[k++] = input[i++];
	}

	// 若第二段序列还没扫描完,将其全部复制到合并序列
	while (j <= right){
		temp[k++] = input[j++];
	}

	k = 0;
	// 将合并序列复制到原始序列中
	while (left <= right){
		input[left++] = temp[k++];
	}
}

void MergeSort(vector<int> &input, int left, int right, vector<int> temp){
	if (left < right){
		int mid = (right + left) >> 1;
		MergeSort(input, left, mid, temp);
		MergeSort(input, mid + 1, right, temp);
		Merge(input, left, mid, right, temp);
	}
}

void mergesort(vector<int> &input){
	// 在排序前,先建好一个长度等于原数组长度的临时数组,避免递归中频繁开辟空间
	vector<int> temp(input.size());				
	MergeSort(input, 0, input.size() - 1, temp);
}

void main(){
	int arr[] = { 6, 4, 8, 9, 2, 3, 1};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 test;
	mergesort(result);
	cout << "排序后:";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MergeSor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归并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sorted_list - 升序排序好的列表
	'''
	def merge(input_list, left, mid, right, temp):
		'''
		函数说明:合并函数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合并列表
			left - 左指针
			right - 右指针
			temp - 临时列表
		Returns:
			无
		'''	
		i = left
		j = mid + 1
		k = 0

		while i <= mid and j <= right:
			if input_list[i] <= input_list[j]:
				temp[k] = input_list[i]
				i += 1
			else:
				temp[k] = input_list[j]
				j += 1
			k += 1

		while i <= mid:
			temp[k] = input_list[i]
			i += 1
			k += 1
		while j <= right:
			temp[k] = input_list[j]
			j += 1
			k += 1

		k = 0
		while left <= right:
			input_list[left] = temp[k]
			left += 1
			k += 1

	def merge_sort(input_list, left, right, temp):
		if left >= right:
			return;
		mid = (right + left) // 2
		merge_sort(input_list, left, mid, temp)
		merge_sort(input_list, mid + 1, right, temp)

		merge(input_list, left, mid, right, temp)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temp = [0] * len(sorted_list)
	merge_sort(sorted_list, 0, len(sorted_list) - 1, temp)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6, 4, 8, 9, 2, 3, 1]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Merge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运行效果同上。

二)、算法分析

1、归并排序算法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log2n为以2为底,n的对数。

2、时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的形式就是一棵二叉树,它需要遍历的次数就是二叉树的深度,而根据完全二叉树的可以得出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2n)

3、空间复杂度

由前面的算法说明可知,算法处理过程中,需要一个大小为n的临时存储空间用以保存合并序列。

4、算法稳定性

在归并排序中,相等的元素的顺序不会改变,所以它是稳定的算法。

5、归并排序和堆排序、快速排序的比较

若从空间复杂度来考虑:首选堆排序,其次是快速排序,最后是归并排序。

若从稳定性来考虑,应选取归并排序,因为堆排序和快速排序都是不稳定的。

若从平均情况下的排序速度考虑,应该选择快速排序。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8/01/algorithm_7.html]

五、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由于整数也可以表达字符串(比如名字或日期)和特定格式的浮点数,所以基数排序也不是只能使用于整数。

一)、算法思想

基本思想: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算法步骤:

  • 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
  • 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
  • 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基数排序的方式可以采用 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或 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LSD 的排序方式由键值的最右边开始,而 MSD 则相反,由键值的最左边开始。

不妨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展示一下基数排序是如何进行的。 设有一个初始序列为: R {50, 123, 543, 187, 49, 30, 0, 2, 11, 100}。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阿拉伯数,它的各个位数上的基数都是以 0~9 来表示的,所以我们不妨把 0~9 视为 10 个桶。

我们先根据序列的个位数的数字来进行分类,将其分到指定的桶中。例如:R[0] = 50,个位数上是 0,将这个数存入编号为 0 的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类后,我们在从各个桶中,将这些数按照从编号 0 到编号 9 的顺序依次将所有数取出来。这时,得到的序列就是个位数上呈递增趋势的序列。

按照个位数排序: {50, 30, 0, 100, 11, 2, 123, 543, 187, 49}。

接下来,可以对十位数、百位数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排序,最后就能得到排序完成的序列。

动态效果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 求出数组中最大数的位数的函数
int MaxBit(vector<int> input){
	// 数组最大值
	int max_data = input[0];
	for (int i = 1; i < input.size(); i++){
		if (input[i] > max_data){
			max_data = input[i];
		}
	}

	// 数组最大值的位数
	int bits_num = 0;
	while (max_data){
		bits_num++;
		max_data /= 10;
	}

	return bits_num;
}

// 取数xxx上的第d位数字
int digit(int num, int d){
	int pow = 1;
	while (--d > 0){
		pow *= 10;
	}
	return num / pow % 10;
}

// 基数排序
vector<int> RadixSort(vector<int> input, int n){
	// 临时数组,用来存放排序过程中的数据
	vector<int> bucket(n);					
	// 位记数器,从第0个元素到第9个元素依次用来记录当前比较位是0的有多少个...是9的有多少个数
	vector<int> count(10);				
	// 从低位往高位循环
	for (int d = 1; d <= MaxBit(input); d++){
		// 计数器清0
		for (int i = 0; i < 10; i++){
			count[i] = 0;
		}

		// 统计各个桶中的个数
		for (int i = 0; i < n; i++){
			count[digit(input[i],d)]++;
		}

		/*
		* 比如某次经过上面统计后结果为:[0, 2, 3, 3, 0, 0, 0, 0, 0, 0]则经过下面计算后 结果为: [0, 2,
		* 5, 8, 8, 8, 8, 8, 8, 8]但实质上只有如下[0, 2, 5, 8, 0, 0, 0, 0, 0, 0]中
		* 非零数才用到,因为其他位不存在,它们分别表示如下:2表示比较位为1的元素可以存放在索引为1、0的
		* 位置,5表示比较位为2的元素可以存放在4、3、2三个(5-2=3)位置,8表示比较位为3的元素可以存放在
		* 7、6、5三个(8-5=3)位置
		*/
		for (int i = 1; i < 10; i++){
			count[i] += count[i - 1];
		}

		/*
		* 注,这里只能从数组后往前循环,因为排序时还需保持以前的已排序好的顺序,不应该打
		* 乱原来已排好的序,如果从前往后处理,则会把原来在前面会摆到后面去,因为在处理某个
		* 元素的位置时,位记数器是从大到到小(count[digit(arr[i], d)]--)的方式来处
		* 理的,即先存放索引大的元素,再存放索引小的元素,所以需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处理。
		* 如有这样的一个序列[212,213,312],如果按照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循环的话,经过第一轮
		* 后(个位)排序后,得到这样一个序列[312,212,213],第一次好像没什么问题,但问题会
		* 从第二轮开始出现,第二轮排序后,会得到[213,212,312],这样个位为3的元素本应该
		* 放在最后,但经过第二轮后却排在了前面了,所以出现了问题
		*/
		for (int i = n - 1; i >= 0; i--){
			int k = digit(input[i], d);
			bucket[count[k] - 1] = input[i];
			count[k]--;
		}

		// 临时数组复制到 input 中
		for (int i = 0; i < n; i++){
			input[i] = bucket[i];
		}
	}

	return input;
}

void main(){
	int arr[] = { 50, 123, 543, 187, 49, 30, 0, 2, 11, 100 };
	vector<int> test(arr, arr + sizeof(arr) / sizeof(arr[0]));
	cout << "排序前:";
	for (int i = 0; i < test.size(); i++){
		cout << test[i] << " ";
	}
	cout << endl;
	
	vector<int> result = test;
	result = RadixSort(result, result.size());
	cout << "排序后:";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cout << result[i]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程序:

# -*- coding:utf-8 -*-

def RadixSor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基数排序(升序)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sorted_list - 升序排序好的列表
	'''
	def MaxBit(input_list):
		'''
		函数说明:求出数组中最大数的位数的函数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input_list - 待排序列表
		Returns:
			bits-num - 位数
		'''
		max_data = max(input_list)
		bits_num = 0
		while max_data:
			bits_num += 1
			max_data //= 10
		return bits_num

	def digit(num, d):
		'''
		函数说明:取数xxx上的第d位数字
		Author:
			www.cuijiahua.com
		Parameters:
			num - 待操作的数
			d - 第d位的数
		Returns:
			取数结果
		'''	
		p = 1
		while d > 1:
			d -= 1
			p *= 10
		return num // p % 10


	if len(input_list) == 0:
		return []
	sorted_list = input_list
	length = len(sorted_list)
	bucket = [0] * length
	
	for d in range(1, MaxBit(sorted_list) + 1):
		count = [0] * 10

		for i in range(0, length):
			count[digit(sorted_list[i], d)] += 1

		for i in range(1, 10):
			count[i] += count[i - 1]

		for i in range(0, length)[::-1]:
			k = digit(sorted_list[i], d)
			bucket[count[k] - 1] = sorted_list[i]
			count[k] -= 1
		for i in range(0, length):
			sorted_list[i] = bucket[i]

	return sorted_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list = [50, 123, 543, 187, 49, 30, 0, 2, 11, 100]
	print('排序前:', input_list)
	sorted_list = RadixSort(input_list)
	print('排序后:', sorted_list)

二)、算法分析

1、基数排序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d代表数组元素最高为位数,n代表元素个数。

2、时间复杂度

这个时间复杂度比较好计算:count * length;其中 count 为数组元素最高位数,length为元素个数;所以时间复杂度:O(n * d)

3、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是使用了两个临时的数组:10 + length;所以空间复杂度:O(n)

4、算法稳定性

在基数排序过程中,每次都是将当前位数上相同数值的元素统一“装桶”,并不需要交换位置。所以基数排序是稳定的算法。

整理来自:[https://cuijiahua.com/blog/2018/01/algorithm_8.html]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