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简 介
硼中子俘获疗法( BNCT)是一种”药-械结合”的二元靶向治疗方法,针对扩散、转移、多发、复发等癌症,具有潜在治愈的可能性。本书包括 7 个部分,共 32 章,全面介绍了中子俘获疗法在中子源、掺硼药物、剂量测定、硼分布测定、辐射生物物理、临床试验以及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原理、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展望等内容,并且提供了比较翔实的科学研究数据。
本书是迄今为止完整覆盖 BNCT 相关学科和研究主题的一本著作,可供 BNCT 技术研发人员(中子照射设备、硼药、治疗配套技术等)和临床应用人员(医生、物理师、治疗技师等),以及核技术应用、肿瘤放疗相关学科的高校师生及其他感兴趣者参考。
译 者 序
硼中子俘获疗法 (BNCT) 是一种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械结合”的二元靶向治疗方法。 BNCT 通过对吸收了硼药的肿瘤组织进行选择性中子照射,在细胞内进行微米级尺度可控的核反应,放射出 α 粒子和 7Li 粒子杀死肿瘤细胞。BNCT 针对恶性脑癌、复发性头颈癌、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肝癌、骨肉瘤等开展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BNCT 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针对扩散、转移、多发、复发等癌症,具有潜在治愈的可能性。
2020 年 3 月,日本住友的 BNCT 治疗设备、日本斯特拉制药公司 (Stella Pharma Corporation) 的硼苯基丙氨酸 (BPA) 型硼药正式在日本获批上市, 2020 年 6 月BNCT 治疗列入日本国家医保,标志着 BNCT 作为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开始正式临床应用。
中国已有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 BNCT 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推广,期望将BNCT 发展成为一种临床可用的肿瘤治疗手段。然而, BNCT 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肿瘤放疗模式,其研发和应用过程涉及加速器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制药学及药理学、辐射探测与辐射防护、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辐射生物学、放射肿瘤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 BNCT 的顺利发展需要多行业领域 (研发、制造、监管、医疗、教育、科普) 以及多学科知识背景人员的广泛参与。
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子俘获疗法在中子源、掺硼药物、剂量测定、硼分布测定、辐射生物物理、临床试验以及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原理、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展望等内容,并且提供了比较翔实的研究数据。本书是迄今为止完整覆盖 BNCT 相关学科和研究主题的一本著作,一定程度上它也代表了 BNCT领域目前的知识水平,适合于 BNCT 相关领域人员参考和学习。
感谢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译著,感谢相关编辑的辛勤付出。感谢东阳光研究院唐新发院长、张英俊副院长,以及参与 BNCT 项目的同事在本书翻译及校核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乔磊、张熹寅、李国威、林育胜、卢荣春、谢洪明、林兴龙、赵步文、朱应怀。特别感谢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肿瘤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017ZT07S225) 提供出版经费支持。
目录
第1章 中子俘获疗法的原理和根源 1
1.1 原理 1
1.2 美国早期临床应用 3
1.3 在日本的开拓性工作 4
1.4 基于反应堆的超热中子源和前瞻性临床试验 5
1.5 BNCT主流之外 6
1.6 未来展望 7
参考文献 8
第一部分 中子源
第2章 基于裂变反应堆的中子俘获疗法照射设施 21
2.1 简介 21
2.1.1 射束特性 21
2.1.2 射束监控 23
2.1.3 照射设施和患者支持 24
2.1.4 小结 26
2.2 使用反应堆实现超热中子NCT的方法 27
2.3 目前一些超热中子照射设施的性能 28
2.5 总结 35
参考文献 36
第3章 基于加速器的BNCT 41
3.1 简介 41
3.2 AB-BNCT中产生中子的各种核反应 42
3.2.1 7Li(p,n)7Be和9Be(p,n)9B吸热反应 42
3.2.2 氘诱发放热反应 45
3.3 射束整形组件 46
3.4 加速器和设施 47
3.4.1 静电加速器 48
3.4.2 动态电场加速器 49
3.5 总结与结论 49
参考文献 50 [1]
第4章 BNCT用紧凑型中子发生器 54
4.1 简介 54
4.2 用于中子产生的射频驱动等离子体源 55
4.3 高中子产额的紧凑型中子发生器 57
4.4 同轴中子发生器慢化体设计 60
4.5 BNCT用次临界中子增殖器 62
4.6 小结 63
参考文献 63
第5章 锎-252BNCT中子源 65
5.1 锎-252的物理性质 65
5.2 医疗用锎-252中子源 67 [1]
5.3 锎-252放射源的剂量学特性 67
5.4 锎-252放射源的临床应用 68
参考文献 69
第二部分 硼
第6章 硼化学 73
6.1 简介 73
6.2 硼元素 74
6.2.1 结构 74
6.2.2 物理性能 75
6.2.3 化学性质 76
6.3 硼化合物的类别 76
6.3.1 硼–氧化合物 76
6.3.2 其他硼杂原子化合物 78
6.3.3 金属硼化物 81
6.4 硼烷 82
6.4.1 一般特征 82
6.4.2 硼烷中的化学键 83
6.4.3 硼烷的结构 83
6.4.4 硼烷的制备和反应性 84
6.5 碳硼烷 88
6.6 有机硼化合物 88
参考文献 90
第7章 硼化合物:新的BNCT硼携带剂 92
7.1 新的BNCT硼携带剂 92
7.1.1 小硼分子 92
7.1.2 硼缀合生物复合物 96
参考文献 104 [1]
第8章 BNCT药物:BSH和BPA 110
8.1 简介 110
8.2 硼酸钠 111
8.2.1 简介 111
8.2.2 物理、化学和药物数据 111
8.2.3 质量控制 113
8.2.4 动物研究 115
8.2.5 临床研究 122
8.3 硼苯基丙氨酸 127
8.3.1 简介 127
8.3.2 物理、化学和药物数据 127
8.3.3 质量控制 130
8.3.4 临床前研究 132
8.3.5 BPA临床试验 137
参考文献 142 [1]
第三部分 分析和成像
第9章 BNCT中的硼分析和硼成像 157
9.1 简介 157
9.2 方法说明 158
9.2.1 瞬发伽马射线能谱法 158
9.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159
9.2.3 高分辨率阿尔法放射自显影术、阿尔法能谱法和中子俘获放射照相术 160
9.2.4 激光后电离二次中性质谱法 162
9.2.5 电子能量损失光谱法 166
9.2.6 离子阱质谱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167
9.2.7 核磁共振和磁共振成像 168
9.2.8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170
参考文献 174
第10章 BNCT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81
10.1 简介 181
10.2 主要蛋白质组学方法概述 182
10.3 BNCT相关结果 184
10.4 研究评述 188
参考文献 189 [1]
第11章 分析和成像:PET 192
11.1 简介 192
11.2 [18F]FBPA的放射合成 193
11.3 [18F]FBPA在动物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194
11.3.1 肿瘤积聚 194
11.3.2 细胞分布 194
11.3.3 新陈代谢 195
11.3.4 18F放射性的浓度与10B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195
11.3.5 动力学分析 195
11.4 [18F]FBPA的临床应用 196
11.4.1 恶性肿瘤的临床[18F]FBPA PE显像 196
11.4.2 BNCT中[18F]FBPA的PET成像 197
11.4.3 PET在BNCT中的实际应用 198
11.5 总结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12章 硼显像:硼的磁共振局部定量检测与成像 203
12.1 简介 203
12.2 背景 203
12.2.1 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 204
12.2.2 影响信噪比的因素 205
12.3 应用 207
12.3.1 11B 207
12.3.2 10B 207
12.3.3 19F 208
12.3.4 1H 209
12.4 总结 210
参考文献 211
第四部分 物理
第13章 中子俘获疗法用中子源的物理剂量测定和能谱表征 215
13.1 简介 215
13.2 中子活化能谱法 217
13.2.1 物理和数学基础 217
13.2.2 实际应用 222
13.3 充气探测器 228
13.3.1 离子室 228
13.3.2 BF3和3He探测器 231
13.3.3 质子反冲能谱仪 232
13.3.4 裂变室 233
13.4 附加技术 233
13.4.1 闪烁体 234
13.4.2 热释光剂量计 234
13.4.3 凝胶探测器 235
13.4.4 过热成核探测器 235
13.4.5 半导体探测器 237
13.4.6 自给能中子探测器 238
参考文献 239
第 14 章 中子俘获疗法射束的临床调试 244
14.1 简介 244
14.2 临床验收 245
14.3 调试 247
14.3.1 参考条件下的剂量测定 247
14.3.2 非参考条件下的剂量测定 252
14.4 临床剂量测定 252
14.5 质量保证 253
参考文献 254
第 15 章 BNCT 的处方、记录和报告 260
15.1 处方、记录和报告的目的 260
15.2 BNCT 与传统光子和电子治疗相比的剂量规格问题 261
15.3 剂量组分的不确定性评估和生物加权 262
15.4 关于处方、记录和报告的结果建议 264
参考文献 266
第 16 章 治疗计划 268
16.1 简介 268
16.2 治疗计划的计算方面 269
16.2.1 患者几何建模方法 269
16.2.2 中子射束源项定义 274
16.2.3 剂量计算 275
16.2.4 计划系统质量保证和验证 281
16.2.5 计划系统校准和确认 281
16.2.6 治疗计划系统 284
16.3 临床方面:治疗计划流程 285
16.3.1 患者数据采集 285
16.3.2 图像处理 286
16.3.3 靶区定义 286
16.3.4 模型构建 287
16.3.5 射束选择 288
16.3.6 计划评估与优化 289
16.3.7 剂量处方 291
16.3.8 治疗计划质量保证 291
16.4 治疗交付 292
16.4.1 患者定位和固定 292
16.4.2 用于 10B 预测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293
16.5 回顾性分析和剂量报告 295
16.6 未来方向 296
参考文献 297
第五部分 生物
第 17 章 BNCT:放射生物学原理的应用 307
17.1 简介 307
17.2 基本放射生物学考虑 308
17.2.1 伽马射线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309
17.2.2 快中子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311
17.2.3 氮俘获反应产生的质子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312
17.2.4 超热中子束的剂量加权含义 313
17.3 硼俘获剂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317
17.3.1 正常组织效应 318
17.3.2 肿瘤反应 321
17.4 未来研究要求 325
17.4.1 高、低 LET 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 325
17.4.2 将现有硼化合物用于新的医疗用途 327
17.4.3 新型硼化合物和替代中子源的使用 327
参考文献 328
第 18 章 健康组织的耐受性和 BNCT 理想照射剂量 335
18.1 简介 335
18.2 临床经验——抗肿瘤作用 336
18.3 临床经验——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338
18.4 未来战略 340
参考文献 340
第六部分 临床应用
第 19 章 BNCT 临床试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45
19.1 简介 345
19.2 临床试验设计 347
19.2.1 临床前研究 347
19.3 临床研究 348
19.3.1 第 0 期 348
19.3.2 第 I 期 348
19.3.3 第 II 期 349
19.3.4 第 III 期 349
19.4 法律法规 349
19.5 伦理行为 350
19.6 安全和质量保证 350
参考文献 351
第 20 章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外束 BNCT 治疗 352
20.1 简介 352
20.2 新诊断 GBM 的多模式治疗 352
20.3 BNCT 的基本原理 353
20.4 技术方面 353
20.5 临床应用 356
20.6 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358
参考文献 358
第 21 章 基于硼酸钠 (BSH) 的术中 BNCT 临床结果 363
21.1 简介 363
21.2 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364
21.3 BNCT 的基本原理 364
21.4 技术方面 365
21.4.1 剂量规划 365
21.4.2 患者和方案 365
21.4.3 基于 BSH 的术中 BNCT (IO-BNCT) 程序 365
21.5 结果 366
21.5.1 热中子和基于 BSH 的 IO-BNCT(1977∼1997) 366
21.5.2 超热中子和基于 BSH 的 IO-BNCT (1998∼2004) 367
21.6 证据水平 369
21.7 进一步发展 369
参考文献 369
第 22 章 BNCT 治疗恶性脑膜瘤 371
22.1 简介 371
22.2 患者和方法 371
22.3 结果 372
22.3.1 每位患者的 BNCT 参数 372
22.3.2 代表性病例 372
22.4 讨论 375
参考文献 376
第 23 章 髓内脊髓胶质瘤的可行性研究 378
23.1 简介 378
23.2 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378
23.3 BNCT 的基本原理 379
23.4 技术方面和结果 379
23.4.1 前后和后前照射 379
23.4.2 横向和斜向照射 383
23.5 证据水平 384
23.6 进一步发展 384
参考文献 384
第 24 章 BNCT 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头颈癌 386
24.1 简介 386
24.2 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386
24.2.1 局部晚期和复发性鳞状细胞癌 386
24.2.2 头颈部非鳞状细胞癌,无恶性黑色素瘤 386
24.3 BNCT 的基本原理 387
24.3.1 18F-BPA-PET 研究 387
24.4 技术方面和临床应用 388
24.4.1 BNCT 适应证 388
24.4.2 治疗流程 388
24.4.3 BNCT 的照射剂量 388
24.5 结果 389
24.5.1 川崎医学院的观察结果 389
24.5.2 在大阪大学获得的结果 390
24.5.3 赫尔辛基的结果 390
24.6 证据水平 391
24.7 进一步发展 391
参考文献 391
第 25 章 BNCT 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393
25.1 简介 393
25.2 实验性 “体外” 研究 393
25.3 实验性 “体内” 研究 394
25.4 放射生物学研究 396
25.5 临床研究 396
25.6 最新进展 397
参考文献 397
第 26 章 恶性黑色素瘤 400
26.1 简介 400
26.2 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400
26.3 BNCT 的基本原理 401
26.4 黑色素瘤和 BPA 402
26.5 技术方面 402
26.6 临床应用 404
26.7 结果 404
26.7.1 皮肤黑色素瘤 404
26.7.2 黏膜黑色素瘤 (川崎小组) 408
26.8 证据水平 410
26.9 进一步发展 410
参考文献 411
第 27 章 中子俘获疗法在局部复发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414
27.1 简介 414
27.2 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414
27.3 BNCT 和临床应用的基本原理 415
27.4 技术方面 416
27.5 结果 416
27.5.1 乳腺癌 BNCT 的体模模型估计 416
27.5.2 乳腺癌 BNCT 的 JCDS 模型估计 418
27.6 证据水平 420
27.7 未来发展 421
参考文献 421
第 28 章 肝转移癌 424
28.1 简介 424
28.1.1 BNCT 概述 424
28.2 肝转移癌作为治疗靶点 425
28.2.1 选择的理由 425
28.2.2 发病率 425
28.2.3 肝内定位 426
28.2.4 肝转移与淋巴结转移 426
28.2.5 肝转移癌治疗的实际情况 426
28.2.6 肝转移患者的真实结果:基于个人经验对当前治疗方法的事实评价 428
28.2.7 结论性评论 435
28.3 BNCT 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技术方面:科学和临床问题 435
28.3.1 物理关注点 436
28.3.2 照射设施和治疗计划 436
28.3.3 测量硼浓度 440
28.3.4 生物关注点 441
28.3.5 手术关注点 447
28.4 临床应用 448
28.4.1 准备工作 448
28.4.2 手术 449
28.4.3 术后随访 450
28.5 结果 454
28.5.1 进一步发展和总结性评论 456
参考文献 456
第 29 章 BNCT 治疗儿童恶性脑肿瘤 460
29.1 简介 460
29.2 热中子束治疗 461
29.3 说明性案例和结果 462
29.3.1 病例 1: 14 月龄女婴小脑星形细胞瘤 (3 级) 462
29.3.2 病例 2: 1 岁女孩间变性室管膜瘤 464
29.4 临床结果 464
参考文献 465
第 30 章 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防 466
30.1 简介 466
30.2 预防再狭窄的方法 466
30.3 BNCT 预防再狭窄的应用 467
30.3.1 血管组织中的硼浓度 467
30.3.2 预防再狭窄的疗效 469
30.4 展望 470
参考文献 471
第 31 章 硼中子俘获滑膜切除术 473
31.1 简介 473
31.2 硼中子俘获滑膜切除术 474
31.3 BNCS 的开发 475
31.3.1 初步化合物研究 475
31.3.2 中子束设计 475
31.3.3 BNCS 患者全身剂量 476
31.3.4 钆中子俘获滑膜切除术的潜力 476
31.3.5 BNCS 在动物模型中的疗效 477
31.4 BNCS 的进一步发展 478
参考文献 479
第七部分 组织和管理
第 32 章 核研究反应堆上开展 BNCT 的管理问题 485
32.1 简介 485
32.2 BNCT 设施的跨学科合作 485
32.3 核部分 486
32.4 医疗部分 486
32.4.1 放射治疗 486
32.4.2 医学物理学 487
32.4.3 制药学 487
32.4.4 其他医学学科 487
32.5 辐射防护 487
32.6 BNCT 设施的监管事务和许可 488
32.7 保险 488
32.8 BNCT 的质量保证 489
32.9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国际标准 489
32.9.1 标准操作程序 491
参考文献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