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读书笔记

1.广播是第一步,得到MAC(ARP)。
2.使用路由器,网桥,交换机来网络分段。
3.路由器分隔广播域和冲突域。
4.OSI模型:物理层(比特流),数据链路层(物理寻址),网络层(逻辑寻址),传输层(端到端连接,三方  握手),会话层(会话连接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翻译,操作等),应用层(用户接口)。
5.ping,tracert命令使用ICMP(英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检查或获取链路信息。
6.RARP的动作和ARP相反。
7.二层广播,三层广播,单播,组播。
8.IP排错:PING 127.0.0.1(IP栈);PING 本机IP(网卡);PING 网关(本地网络);PING 远端服务器(远端网络)。
9.traceroute命令:显示通往目标网络的路由列表。
10.arp -a:显示IP到MAC的映射。
11.SSH:设置安全外壳。
12.IP路由过程:ICMP;IP创建数据包;IP判断目的IP地址;IP查找默认网关;数据包在数据链路层封装成帧;发送到路由;路由检查ARP缓存(释放或ARP广播);数据包交付数据链路层;帧产生和封装;帧交付给物理层(双绞线或光纤);冲突域中重建帧操作;帧中抽取数据包;解析数据包中的IP;循环。
13.路由表和ARP缓存。
14.数据发送的帧中的目的地址是路由器接口MAC地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对方网卡的IP地址;考虑数据段的目的端口号。
15.解决路由环路:路由最大跳数,水平分割,路由中毒,保持关闭。
16.RIP:路由信息协议。
17.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18.E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19.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础。
20.2层交换的功能:MAC数据库的硬件地址学习;转发和过滤MAC地址;使用STP(生成树协议)避免环路。
21.2层交换的转发和过滤过程:终端发出帧信号;交换机接口接收到帧;记录源地址并放在MAC地址表;检查MAC地址表(如果地址表中没有目的地址,交换机将广播该帧);对应的终端响应并发出帧信号;交换机接受到帧;记录源地址并放在MAC地址表;实现点对点通讯。
22.STP:生成树协议。
23.VTP:VLAN中继协议。
24.NAT:网络地址转换。
25.PAT:端口地址转换。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