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使用记录的步骤
0.标本整姿
1.开机
1.1显示屏左后方一个开关按钮
1.2拍摄仪器后方一个开关按钮
2.打开拍摄,进入拍摄
2.1初始化→自动→建立文档(图片存放位置)
2.2文件夹的命名方式
需要拼接的叠加拍摄
3.拍摄前调整
3.1转盘调整高低
3.2摇杆调整左右
3.3拍摄镜头上左右转调整视野大小(倍数)
3.4拍摄台旋转调整标本朝向
3.5调整标准:标本头朝上,画面中竖直,在一个方框内(尽量减少后期修图调整)
底板选择(黑板、白板、透明玻璃板)
4.拍摄
4.1图像拼接→3D拼接→选型上下左右端—鼠标拖动(选定平面拍摄范围)
4.2 Z平台设定 最高点,找到物理最高点,转盘转动调到模糊,设为上限;最低点同理(选定深度范围)
4.3开始连接→显示深度合成
4.4调整拍摄图片的标尺等(可默认,不设置)
4.5点摄影,保存,推荐使用“TIFF”或“JPEG”格式
4.6图片命名
5.解除拍摄
点 暂停
拍完一张之后,点 暂停 ,解除拍摄,继续下一张。
手机拍显示屏的图片,拍歪了;图片本身也是歪的
推荐的拍摄步骤
1.无需叠加的单张拍摄:
1.1选择底板(根据情况选择黑板、白板、透明玻璃板)
1.2把标本放在平台中心(利用控制板操纵杆和XY平台【转盘】转动调整位置)
1.3选择合适的镜头倍率(调整镜头变焦环,须在整数倍数位置否则标尺不准)
1.4调整亮度(控制板调整高度旋钮)
1.5调整焦点(控制板对焦,焦点应在最清晰点)
1.6添加标尺(把屏幕上的“标尺”和“单位”拖到合适位置)
1.7拍摄(按控制板上的“REC”键,或点击系统右下角的“摄影”)
1.8选择文件夹位置(文档目录下,可新建文件夹)
1.9选择图片格式(推荐使用“TIFF”或“JPEG”)
1.10命名
1.11保存(保存后可在“图样册”查看照片)。
2.需要叠加的单张拍摄:
2.1选择底板(根据情况选择黑板、白板、透明玻璃板)
2.2把标本放在平台中心(利用控制板操纵杆和XY平台【转盘】转动调整位置)
2.3选择合适的镜头倍率(调整镜头变焦环,须在整数倍数位置否则标尺不准)
2.4调整亮度(控制板调整高度旋钮)
2.5调整焦点(控制板对焦旋钮焦点应在标本的最低点)
2.6执行实时深度合成(控制板上“实时深度合成”按钮,或在菜单中选择“深度UP”-“实时深度合成”-“自动深度合成”)
2.6.1调整上限(根据操作区中部给出的拍摄标本轮廓参考线可适当调整上限,如果上限与轮廓线重叠,可以通过鼠标拉动镜头拉条扩大合成范围)
2.7添加标尺(把屏幕上的“标尺”和“单位”拖到合适位置)
2.8拍摄(按控制板上的“REC”键,或点击系统下角的“摄影”)
2.9选择文件夹位置(文档目录下,可新建文件夹)
2.10选择图片格式(推荐使用“TIFP”或“JPEG”
2.11命名
2.12保存(保存后可在“图样册”查看照片)
2.13退出实时深度合成模式(拍好后按控制板上的“实时深度合成”键或“PAUSE”键,或者单击菜单中的“自动深度合成”。
3.需要拼接的叠加拍摄
3.1选择底板(根据情况选择黑板、白板、透明玻璃板)
3.2把标本放在平台中心(利用控制板操纵杆和XY平台转动调整位置)
3.3选择合适的镜头倍率(调整镜头变焦环,须在整数倍数位置否则标尺不准)
3.4调整亮度(控制板调整高度旋钮)调整焦点《控制对焦旋在设置3D拼接参数过程可实时调整焦点位置)
3.5进入3D 拼接模式(在菜单中选择“图像拼接”-“3D拼接”)
3.5.1设置“Step1”(点击“设定范围.”,在弹出的窗口中根据标本大小范围操作操纵杆分别设置“上端设置”“下端设置”“左端设置”“右端设置”,所设形成的拍摄范围覆盖标本后点“确定”,如图)
3.5.2设置“Step2”(点击“Z设定...”,的窗口中根据标本高度范围操作对焦旋钮分别设置“上限设置”“下限设置”,上下限设置时注意镜头是否会碰到标本,“移动间距”选择“自动”,无误后点“确定”,如图)
3.5.3设置“Step3”(点“开始连接”,在弹出的提示窗口中点“确定”)
3.6添加标尺 (点击“显示深度合成图像”,弹出的提示中点“是”,把屏幕上的“标尺”和“单位”拖到合适位置)
3.7拍摄(按控制板上的“REC”键,或点击系统右下角的“摄影”)
3.8选择文件夹位置(文档目录下,可新建文件夹)
3.9选择图片格式(推荐使用“TIFF”或“JPEG”)
3.10命名
3.11保存(保存后可在“图样册”查看照片)
3.12退出3D 拼接模式(拍好后按控制板上的“PAUSE”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