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有感自发

一、黑电平

由于传感器,即便在无光的情况下,依然会产生微小的暗电流,这些暗电流可能是噪点会影响后期的调试。因此,我们便将这些电流处理为0,成为纯黑的颜色。可以在源头消除这些误差。

如何矫正黑电平:

在其中有个ob区域(Optical Black Region),这个区域是不感光的,但是也会接收到黑电平。因此,可以把有效区域的值减去ob区的值,这样就可以得到矫正后的值。

  1. 获取OB区数据:从传感器读取遮蔽区域的像素值(如每行的前若干列)。

  2. 计算基准值:取OB区所有像素的均值或中位数(避免异常值干扰)。

  3. 矫正图像数据

    矫正后像素=原始像素−OB区基准值矫正后像素=原始像素−OB区基准值
  4. 限幅处理:确保结果不小于0(避免负值)。

二、ISP的调试思路

1、明确ISP的调试顺序。

因为靠前的会影响到靠后顺序的模块。不同平台会不同,一定要问清楚对应的厂商。

如上是一个比较简单的 ISP pipeline,各家平台会有些差异,但其实大概的流程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可能会多些小的功能模块,及做一些数据转换处理,比如raw域去噪前,因为raw数据比较暗,可能会加一条曲线把暗部调亮一点,有助于去噪的处理。
简单过一下如上的流程图,可以分为3个模块来看,sensor 出来的是 bayer 格式的raw 数据,中间经过黑电平矫正(blc),去除暗电流、镜头阴影矫正(lsc),去掉边缘暗角及color shading、接着经过坏点矫正(dpc),去除sensor中的动静态坏点。
再经过 Demosaic 处理后,输出RGB格式的数据,接着会经过时/空域的去噪处理、白平衡(awb)、颜色矩阵矫正(ccm)、gamma的处理,后面会转换成YUV格式的数据输出,再经过自动曝光(ae)、降彩噪(CNR)、锐化等的处理,最后经过编码输出显示出来。

2、特征标定

特征标定是ISP调试的第一步,目的是通过实验室环境下的标准化测试,提取传感器模组的物理特性,并生成一组静态参数。

  • BLC(Black Level Correction,黑电平校正):消除传感器暗电流引起的基线噪声。

  • LSC(Lens Shading Correction,镜头阴影校正):补偿镜头边缘亮度衰减和颜色不均匀性。

  • Noise Profile(噪声特性分析):量化传感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噪声分布,为降噪算法提供依据。

  • Gamma(伽马校正):调整图像对比度,使输出符合人眼感知特性。

  • AWB(Auto White Balance,自动白平衡):校正色温,确保白色物体在不同光照下呈现中性色。

  • CCM(Color Correction Matrix,颜色校正矩阵):补偿传感器颜色滤波阵列(CFA)的色偏。

  • CAC(Chromatic Aberration Correction,色差校正):修正镜头色散导致的颜色边缘偏移。

这些参数本质上是传感器模组的 "物理指纹",反映了其硬件特性(如感光能力、噪声特性、镜头缺陷等)。标定得到的参数是 静态的,即在特定实验室环境下(固定光照、色温、标定板等)生成的参数,理论上 不随场景变化。它们是后续在线调试的基准。如果不矫正好,会影响后续的模块。在标定完成后,ISP会进入 在线调试(Tuning) 阶段,即根据实际场景动态调整参数(如动态降噪强度、局部对比度增强等)。但这一阶段需要 基于准确的标定参数。

3、不同功能模块调试

亮度/对比度相关的模块,如 gamma、ltm、gtm、aeb、色彩相关模块,如 ccm、awb、gamma、blcc、清晰度相关模块,如 ae、lsc、2d/3d nr、demosaic、dpc

4、在线调试

 ①在线调试的第一步是AE。

        因为很多模块都是基于曝光的,AE里面会涉及gain值和噪点,如果AE不确定,其他模块的噪点也不确定,调试也是没有意义的。

②降噪和清晰度调试。

        接着可以是降噪和清晰度模块的调试,降噪过大肯定是会对清晰度有损失,调试时是需要平衡的, 还有调试时要注意是raw域还是yuv域的处理(如果是raw域锐化或去噪过大,可能就会放大噪声或者损失清晰度,你后续yuv域的去噪或锐化就做不出来了),另外清晰度不够时,要思考是否是 demosaic 模块细节没做出来,或者raw域去噪太强,导致细节损失了,而不是一味的去调整锐化强度。解释如下:

        在低光场景(ISO 3200),需 适度放松降噪强度 以保留暗部细节,同时 降低锐化强度 避免放大噪声;而在明亮场景(ISO 100),可 增强降噪和锐化 以提升清晰度。

③ RAW域与YUV域处理的差异

RAW域处理
  • 输入数据:传感器输出的原始RAW数据(Bayer格式,未插值)。

  • 关键操作

    • 降噪:优先在RAW域进行 基础降噪(如时域降噪、空域滤波),因为此时噪声尚未被后续处理(如Demosaic)放大。

    • 锐化:RAW域锐化需谨慎,避免在插值前破坏Bayer模式的结构(可能引入伪色或混叠噪声)。

风险

  • RAW域降噪过强:会抹除高频细节(如纹理、边缘),导致后续Demosaic无法恢复。

  • RAW域锐化过度:可能放大噪声或产生伪色,后续YUV域处理难以修正。

YUV域处理
  • 输入数据:经过Demosaic、色彩校正、Gamma后的YUV格式数据(亮度Y + 色度UV分离)。

  • 关键操作

    • 降噪:针对YUV分量的特性进行 精细化降噪(如亮度通道降噪、色度通道降噪分离)。

    • 锐化:在Y通道(亮度)进行边缘增强,或在UV通道抑制色噪。

  • RAW域:侧重 基础降噪(抑制固定模式噪声、时域噪声),避免过度处理。

  • YUV域:侧重 精细化降噪(如色度降噪、亮度通道自适应滤波)和 可控锐化

④色彩模块

色彩相关的模块可以单独去调影响不大,但ccm调整的过饱和时,会出现色噪。一般整体的偏色都是白平衡偏了,图像中某个颜色不对可以调整ccm,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手动去调整ccm,因为这肯定是会影响到其他颜色的。另外gamma的调整会对颜色有影响(具体为啥会有影响,我后续文章会在具体总结)。

5、CRA对其的重要性

定义:CRA 是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关键参数,特指光线通过镜头后,主光线(Chief Ray) 与传感器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它直接影响图像传感器(如CMOS/CCD)的成像质量,尤其在摄像头模组设计中至关重要。

CRA的偏差范围:

数据集介绍:神经元细胞核检测数据集 一、基础信息 数据集名称:神经元细胞核检测数据集 图片数量: - 训练集:16,353张 - 测试集:963张 分类类别: - Neuron(神经元细胞核):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检测其形态特征对神经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标注格式: - YOLO格式,包含边界框坐标及类别标签,适用于目标检测任务 - 数据来源于显微镜成像,覆盖多种细胞分布形态和成像条件 二、适用场景 神经科学研究: 支持构建神经元定位分析工具,助力脑科学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机理探索 医学影像分析: 适用于开发自动化细胞核检测系统,辅助病理诊断和细胞计数任务 AI辅助诊断工具开发: 可用于训练检测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模型,支持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疾病的早期筛查 生物教育及研究: 提供标准化的神经元检测数据,适用于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实验 三、数据集优势 大规模训练样本: 包含超1.6万张训练图像,充分覆盖细胞核的多样分布状态,支持模型深度学习 精准定位标注: 所有标注框均严格贴合细胞核边缘,确保目标检测模型的训练精度 任务适配性强: 原生YOLO格式可直接应用于主流检测框架(YOLOv5/v7/v8等),支持快速模型迭代 生物学特性突出: 专注神经元细胞核的形态特征,包含密集分布、重叠细胞等真实生物场景样本 跨领域应用潜力: 检测结果可延伸应用于细胞计数、病理分析、药物研发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