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整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包括互联网的起源与演进,以及网络拓扑结构(总线、环形、星形、树形和网状)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关键的网络性能指标,如速率、带宽、吞吐量和时延。此外,详细阐述了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功能,强调了数据通信的基础概念,如调制、编码和信道复用。最后,讨论了TCP的拥塞控制和连接建立与释放,以及应用层的DNS服务。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点击图片查看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发展阶段

  1.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计算机网路发展的萌芽
  2. 20世界70年代中后期 局域网LAN发展的重要阶段
  3. 20世纪80年代 计算机局域网发展时期

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1. 从单个网络ARPNET向互联网Internet发展阶段
    1. 1969 ARPNET 美国 军方 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2. 1983 TCP/IP 成为标准协议
  2. 建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1. 主干网、地区网、校园(企业)网
  3.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1. 出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er Provider

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1. 总线

    1. 使用同一媒体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
    2. 优点:
      1. 所需电缆数量少,线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 结构简单,无源工作,易于扩充,组网容易
      3. 多个结点共用一条传输信道,信道利用率高
    3. 缺点:
      1. 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收到限制
      2.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2. 环形

    1. 令牌环传递是环型网络上传输数据的一种方法。
    2. 优点:
      1. 电缆长度相对较短
      2. 增加或减少工作站时,简单
    3. 缺点
      1. 单个站的故障将影响整个网络,使得整个网络发生瘫痪
      2. 故障检测相对困难
      3. 媒体访问控制协议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字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较低
  3. 星形

    1. 网络有中央结点,便于集中控制,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央结点
    2. 优点:
      1. 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管理和维护相对容易,扩展性强
      2. 网络延迟时间小,传输误差低
      3. 在同一网段内支持多种传输媒体,除非中央结点故障,否则网络不会轻易瘫痪
    3. 缺点:
      1. 安装和维护的费用较高
      2. 一条通信线路只被该线路上 的中央结点和边缘 结点使用,同行线路利用率不高
      3. 对中央结点要求相当高,一旦中央结点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 树形

    1. 可以认为是由多级星形结构组成,
    2. 优点:
      1. 易扩展——可以延伸出很多分支和子分支,并且很容易连入网络
      2. 故障隔离较容易——若某一分支的结点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很容将故障分支与整个网络隔离
    3. 缺点:
      1. 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整个网路将会出错
  5. 网状

    1. 在广域网种得到广泛应用,结点之间由多条路径相连
    2. 优点
      1. 结点间路径多,碰撞和阻塞发生的概率小
      2. 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可靠性高
    3. 缺点:
      1. 网路关系复杂,建网较难
      2. 网络控制机制复杂,需要采用复杂的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机制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1. b/s
  2. 带宽

    1. 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网络种通信线路所能传输的最高速率
    2. b/s
  3. 吞吐量

    1. 表示在段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 时延

    1. 时延是指从网络的以断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2. 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3.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4.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s)
    5.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6. 处理时延 = 结点收到分组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处理
    7. 排队时延 = 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
  5. 时延带宽积

    1. 任意给定的时间内正在链路上传输的数据量,在传输了但没传输到
    2.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带宽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6. 往返时间

    1.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2. 对于复杂的网络,其中还要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和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7. 利用率

    1. 网络利用率 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指网络中由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没有数据通过时是0

    2. 网络利用率和时延的关系

    3. D = D 0 1 − U D = \frac{D_0}{1-U} D=1UD0

      1. U:网络利用率(0,1)
        D:当前网络时延
        D0:表示空闲时的网络时延

OSI参考模型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1. 物理层
    1. 比特流,数据单元称为比特
    2. 通信子网
    3.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
  2. 数据链路层
    1. (地址、控制码、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
    2. 通信子网
    3. 网络层提供服务,主要任务是将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封装与解封装
    4. 设备:交换机、网络适配器(网卡)、路由器
    5. 这层可以通过校验、确认和重传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数据链路
  3. 网络层
    1. 数据包或者分组
    2. 通信子网
    3. 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由器选择算法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
    4. 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
  4. 运输层
    1. 数据报
    2. 通信子网
    3. 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流量控制等问题
    4. 该层 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5. 会话层
    1. 数据子网
    2. 主要功能:管理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同行,即负责简历、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6. 表示层
    1. 数据子网
    2. 主要功能: 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
  7. 应用层
    1. 报文
    2. 数据子网
    3. 最高层
    4. 主要任务: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5. 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的通信和交互的规则;这里的进程指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6. 协议:域名系统(DNS)、HTTP、电子邮件的SMTP

TCP/IP

  1. 网络接口层

  2. Ethernet802.3、TokenRing802.5、X.25、Frame Relay、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LIP)、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点对点协议(PPP)以及ATM

  3. 是TCP/IP 体系中最底层

  4. 负责处理与传输介质相关的细节 ,用于接收上层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取出IP数据报,交给上层网络层(IP层)

  5. 有关网络:以太网、FDDI、令牌环、令牌总线、X.25、帧中继以及医部传输模式(ATM)

  6. 网际层

    1. IP
    2. 是整个体系的关键部分,负责提供端到端通信,使得主机可以把分组发给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
  7. 运输层

    1. TCP(面向连接地可靠传输协议)或者UDP(面向无连接地不可靠传输协议)
    2. 使端和目的端机器上地对等实体进行会话
  8. 应用层

    1. 各种应用协议:DNS、HTTP、SMTP
    2. 提供应用功能: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域名服务、超文本传输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体系模型

三大组成部分:
  • 源系统

    • 源点(信源):设备产生要传输地数据(键盘输入地汉字)
    • 发送器:对源点产生的数字比特流编码后进行传输(调制器)
  • 传输系统(信道)

  • 目的系统

    • 接收器:解调器,把收到的信号处理成能被设备处理的信息
    • 终点(信宿):把比特流输出
术语
  • 消息: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送消息
  •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是使用特定方式表示的信息,通常具有意义的符号序列
    • 模拟数据:由传感器采集得到的连续变化的值
    • 数字数据: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数值
  • 信号: 数据的电气或者电磁表现
    • 模拟信号
    • 数字信号
  •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信道

  • 单工信道: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一个方向上的传输,没有反向交互,如无线电
  • 半双工信道:允许两个方向传输,但一个时刻只能单向传输,对讲机
  • 全双工信道:允许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电话
调制
  • 数字信号常用的编码方式:不归零制、归零制、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 不归零:正电平1,负0;如果发送了连续的0或1,接收端不容易判断码元的边界
    • 归零: 正电平1,负0;每次传输完之后信后返回0电平
    • 曼切斯特编码:
      • 位周期中心向上跳变为0 ,向下为1;
      • 常用于局域网;
      • 数据和时钟信号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始终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
      • 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 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
    •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 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位开始边界没有跳变表示1
  • 调制方式
    • 调幅AM
    • 调频FM
    • 调相PM
香农公式
  • C = W l o g 2 ( 1 + S N ) ( b / s ) C = Wlog_2(1+\frac{S}{N})(b/s) C=Wlog2(1+NS)(b/s)

  • W 信道的带宽Hz

  • S 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 N 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信道复用

  • 频分FDM
    • 按频率分割不同信号
  • 时分TDM
    • 划分若干个时间片,不同时间片里传输不同的信号
  • 波分WDM
    • 光纤
    • 把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束在光纤中传播
  • 码分CDMA
    • 强抗干扰性
    • 实现不同用户同频、同时传输

数据交换技术

  • 电路

    • 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
    • 在整个数据传输期间一直独占线路通信结束后时方已建立的连接
    • 电路交换网主要有:公共交换电话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 报文

    • 存储—转发
    • 结点的存储转发是需要一点时延的,报文的交换是无连接的,报文长度是固定的,
    • 出错是要全部重传的
    • 优点:
      • 相对电路更加灵活、不用建立连接随时可传
      • 不是固定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的部分占用这条物理通路,提高了利信道用率
      • 可使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之间相互通信
    • 缺点:
      • 当每个报文数据量大时,在阶段存储转发的时延较大
      • 要求转发设备具有高速处理的能力,且缓冲存储器容量大
  • 分组

    • 本质 存储转发

    • 将数据划分成小段,在数据段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段的首部,构成分组

    • 首部指明分组发送的地址

    • 优点:

      • 高效
      • 灵活
      • 迅速
      • 可靠
    • 缺点:

      • 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的时候需要排队,存在时延
      • 分组携带的控制信息造成一定的开销
    • 可以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和无连接的数据报分组

      • 数据报服务:可能会出现失序、丢失或者重复,分组到达时需要对分组编号,增加了麻烦
        • 每个分组各自转发
      • 虚电路: 无失序的问题,但又呼叫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过程;
      • 建立逻辑连接,数据按这条连接传输
        • 永久虚电路
        • 交换虚电路
  • 区别:

    • 电路交换
      •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从源点直达终点,如同在水管中传送
    • 报文交换
      • 整个报文先送到相邻的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
    • 分组交换
      • 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表再转发

物理层

DTE/DCE

  •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 DC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数据通信设备

物理层的基本特性

  • 机械特性
    • 实体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 电气特性
    • 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
  • 功能特性
    • 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 过程特性
    • 利用接口传输比特流的全过程及各项用于传输的时间发生的合法顺序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 有线
    • 双绞线
      • 屏蔽双绞线STP
        • 四队颜色不同的传输线组成,双绞线与外层绝缘套之间有一层金属屏蔽层
        • 能减少辐射、方式信号窃听、阻断外部电磁干扰
      • 非屏蔽双绞线UTP
        • 优点:
          • 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空间成本低
          • 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
          • 阻燃
          • 有独立性和灵活性,使用于结构化布线
      • 分为五种线(3、4、5、超5、6)
      • EIA/TIA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 EIA/TIA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同轴电缆
      • 细缆
        • 185m,两端接50Ω终端电阻
      • 粗缆
        • 最大500m,不能与计算机直连
    • 光纤
      • 单模
        • 传输一种模式,比多模带宽大
      • 多模
        • 容许不同模式的光在光纤里传播
  • 无线
    • 无线电波
    • 微波
    • 红外线

数据链路层

简述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
  • 所谓封装成帧,就是在网络层的数据报前后奸商首部和尾部,这样构成一个帧,接收端收到物理层递交上来的比特流的时候就能根据首尾部的标识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出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
  • 为了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心可能出现的形如控制字符SOH和EOT的组合在接收端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采用的方法是:字节填充和字符填充以及零比特填充法。透明传输在HDLC协议中使用零比特填充法,PPP的同步传输链路中使用的也是零比特填充法,PPP异步传输时使用的时字符填充法,以太网不需要使用帧结束界定符,也不需要字节填充或者零比特填充法保证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 由于会出现帧丢失、重复、失序以及基本比特差错的问题,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通常使用CRC循环冗余检测

CSMA/CD工作原理

  • 准备发送:适配器从网络层中获得一个分组,加上以太网的首部和尾部,组成以太网帧,放入适配器的缓存中,但在发送之前必须检测信道
  • 检测信道:若检测到信道忙碌,则不停检测,直到空闲;若检测到空闲,并在96比特时间内信道保持空闲,就发送帧
  • 在发送的过程中仍不停的检测信道,即网络适配器要边发送边监听,存在以下可能性:
    • 发送成功:未检测到碰撞,发送成功回到第一步
    • 发送失败:检测到碰撞,理解停止发送。并按规定发送人为干扰信号。适配器执行指数退避算法,等待r倍512比特时间后返回第二步,继续检测信道,若重传16次未成功,停止重传并汇报向上报错

局域网

拓扑结构:
  • 总线型、星形、环形、树形(特点见前文)
局域网体系结构
  • 局域网体系结构只涉及OSI七层结构的下两层:物理和数据链路,或者TCP/IP的网络接口层。
  • IEEE802委员会把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介入控制MAC子层
常见的局域网类型
  • 令牌环网
  • 令牌总线网
  •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
  • 以太网
网络适配器
  • 又称网卡或者网络控制器,是一块被设计允许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信的计算机硬件。网卡拥有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因此工作在OSI的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 功能:
    • 数据的封装
      • 发送时将上层递交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成为以太网接收时,反之
    • 链路管理
      • 主要是CSMA/CD协议的实现
    • 编码与译码
      • 即曼切斯特编码与译码
    • 串并行传输的转换
      • 网卡与计算机之间的是并行
      • 网卡与以太网之间是串行

设备

  • 物理:集线器、转发器
  • 网络:路由器
  • 数据链路:网桥、交换机

100Base-TX

  • 100Base-T是在双绞线上传送100Mb/s基带信号星型拓扑结构的以太网
  • 其中100Base-TX 使用5类的STP或UTP的快速以太网技术,两队双绞线,一发一收,全双工

网路层

IP地址

  • 重点:
    • 给IP地址,找主机、求广播地址、求网络号、判断IP和合法性
    • 分类:详谈ABCDE类地址;HOW?
  • 计算题P251-25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 若N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进行直接交付,不需要再经过其他路由器,直接把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这里包括把目的主机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硬件地址,把数据包封装为MAC帧,再发送帧);否则就要执行步骤(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步骤(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步骤(6)。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ICMP网络控制消息协议

  •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工作在网络层,用于在IP主句、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 应用
    • ping
    • traceroute 是基于报文头的TTL值逐条跟踪报文的转发路径

路由选择协议(分类)

  • 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是运行在一个自治系统(AS)的内部, 还是运行在自治系统之间:
    • 内部网关协议IGP
      • 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选择协议,
        • RIP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外部网关协议EGP
      • 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选择协议,
        • BGP(边界网关协议)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采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
    • 它确定到网络中任一链路的方向和距离
    • 如RIP(路由信息协议)
  •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创建整个网络的准确拓扑,以计算路由器到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 如OSPF、IS-IS

运输层

端口

  • 运输层的端口号可分为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以及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 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
    • 一类为熟知端口号或系统端口号
      • 0~1023
    • 另一类为登记端口号
      • 1024~49151
  • 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 数值为49152~65535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

  • 特点:
    • 无连接通信协议,即数据传输时,数据的收发端不建立逻辑连接
    • UDP消耗资源少,不提供拥塞控制,通信效率高
    • 不提供数据包分组、重装,也不对数据包排序,在发送端对应用层报文不合并不拆分直接添加UDP首部传给网络层,接收端拆掉UDP首部上交应用层
    • UDP首部开销小8B
    • UDP是分发信息的理想协议,一台服务器可以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信息,进行一对多的通信

TCP报文段格式:

  • 确认号:若确认号为N,则表明序列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

TCP拥塞控制方法

  • 慢启动
  • 拥塞避免、
  • 快重传
  • 快恢复

TCP的连接建立 和 连接释放

  • 三次握手
  • 重点:描述3次交换过程,绘画图P346-349

应用层

DNS

  • 互联网的一项服务,它作为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 DNS使用UDP端口号
  • 当前,对于每一级域名长度的限制是63个字符,域名总长度不能超过253个字符。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网络结构等等。 序言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3.1 局域网 1.3.2 城域网 1.3.3 广域网 1.3.4 互联网 1.3.5 无线网 1.4 网络体系结构 1.4.1 协议分层 1.4.2 服务类型 1.4.3 服务原语 1.5 ISO/OSI参考模型 1.5.1 参考模型 1.5.2 模型评价 1.6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数据通信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号与通信 2.1.2 模拟通信 2.1.3 数字通信 2.2 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2.2.1 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2.2.2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2.2.3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2.3 传输介质 2.3.1 双绞线 2.3.2 同轴电缆 2.3.3 光纤 2.3.4 无线介质 2.4 多路复用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4.2 波分多路复用 2.4.3 时分多路复用 2.5 数据交换技术 2.5.1 电路交换 2.5.2 报文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6 调制解调器 2.6.1 调制方式 2.6.2 Modem标准 2.6.3 Modem分类 2.6.4 工作模式 2.7 小结 习题 第3章 物理层接口 3.1 RS-232-C接口 3.1.1 机械特性 3.1.2 电气特性 3.1.3 功能特性 3.1.4 过程特性 3.1.5 空Modem电缆 3.2 其他接口 3.2.1 RS-449接口 3.2.2 RS-530接口 3.3 小结 习题 第二部分 底层物理网络 第4章 广域网 4.1 广域网结构 4.1.1 虚电路和数据报 4.1.2 两者比较 4.2 广域网实例 4.2.1 PSTN 4.2.2 X.25 4.2.3 DDN 4.2.4 帧中继 4.2.5 SMDS 4.2.6 B-ISDN/ATM 4.3 各种广域网的比较 4.4 小结 习题 第5章 局域网 5.1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5.1.1 ALOHA协议 5.1.2 CSMA协议 5.1.3 CSMA/CD协议 5.2 以太网和IEEE 802.3 5.2.1 物理层标准 5.2.2 MAC协议 5.2.3 性能分析 5.3 令牌环网和IEEE 802.5 5.3.1 MAC协议 5.3.2 管理与维护 5.3.3 性能分析 5.4 网桥 5.4.1 透明网桥 5.4.2 源选径网桥 5.5 小结 习题 第6章 高速局域网 6.1 FDDI网络 6.1.1 与OSI的关系 6.1.2 帧格式 6.1.3 MAC协议 6.1.4 工作原理 6.1.5 拓扑结构 6.1.6 网络容错 6.1.6 技术指标 6.2 快速以太网 6.3 千兆位以太网 6.4 局域网交换机 6.5 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 网络互联 第7章 网络互联与TCP/IP 7.1 网络互联层次 7.1.1 应用级互联 7.1.2 网络级互联 7.2 TCP/IP参考模型 7.3 TCP/IP参考模型的特点 7.3.1 TCP/IP的两大边界 7.3.2 IP层的地位 7.3.3 TCP/IP的可靠性思想 7.3.4 TCP/IP模型的特点 7.4 TCP/IP与ISO/OSI 7.5 小结 习题 第8章 IP 8.1 IP数据报 8.1.1 数据报格式 8.1.2 地址格式 8.2 IPv6 8.2.1 固定头部格式 8.2.2 IPv6地址 8.2.3 扩展头部 8.3 小结 习题 第9章 ARP、RARP和ICMP 9.1 ARP和RARP 9.1.1 ARP 9.1.2 RARP协议 9.1.3 报文格式 9.2 ICMP 9.2.1 ICMP报文类型 9.2.2 ICMP报文格式 9.2.3 ICMP差错报文 9.2.4 ICMP控制报文 9.2.5 ICMP请求/应答报文 9.3 小结 习题 第10章 IP路由协议 10.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10.1.1 路由器 10.1.2 路由选择 10.2 Internet结构 10.3 基本路由算法 10.3.1 D-V路由算法 10.3.2 L-S路由算法 10.4 IGP:内部网关协议 10.4.1 RIP 10.4.2 IGRP 10.4.3 OSPF协议 10.5 外部网关协议EGP 10.6 Internet组播 10.6.1 组播协议 10.6.2 组的维护 10.6.3 组播范围 10.7 移动IP路由 10.8 无类域间路由 10.9 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11.1 传输层基本原理 11.1.1 服务质量 11.1.2 传输层端口 11.2 UDP 11.2.1 UDP报文格式 11.2.2 UDP伪头部 11.2.3 UDP多路复用 11.3 TCP 11.3.1 TCP报文格式 11.3.2 TCP连接端点 11.3.3 TCP可靠传输 11.3.4 TCP流量控制 11.3.5 TCP拥塞控制 11.3.6 TCP连接建立 11.3.7 TCP连接删除 11.3.8 TCP紧急数据传输 11.4 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 网络应用 第12章 客户/服务器模型与套接字编程接口 12.1 网络间进程通信 12.2 客户/服务器模型 12.3 套接字编程接口 12.3.1 套接字基本概念 12.3.2 套接字系统调用 12.3.3 其它系统调用 12.4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4.1 客户/服务器模型流程图 12.4.2 套接字实现机制 12.4.3 Unix环境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5 小结 习题 第13章 DNS域名系统 13.1 域名结构 13.1.1 平面型命名机制 13.1.2 层次型命名机制 13.1.3 层次型名字管理 13.1.4 TCP/IP域名 13.2 域名解析 13.2.1 TCP/IP域名服务器 13.2.2 域名解析 13.2.3 逆向域名解析 13.2.4 域名解析的效率 13.3小结 习题 第14章 远程登录Telnet和Rlogin 14.1 为什么要引入远程登录? 14.2 TELNET协议 14.2.1 Telnet工作原理 14.2.2 网络虚终端 14.2.3 Telnet选项 14.3 Rlogin 14.4 小结 习题 第15章 文件传输与访问 15.1 FTP:文件传输协议 15.1.1 FTP特点 15.1.2 FTP工作原理 15.1.3 FTP连接建立 15.1.4 FTP访问控制 15.2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15.3 NFS:网络文件系统 15.4 小结 习题 第16章 电子邮件 16.1 电子邮件系统体系结构 16.1.1 ISO/OSI电子邮件系统 16.1.2 TCP/IP电子邮件系统 16.2 TCP/IP电子邮件地址 16.3 TCP/IP电子邮件标准 16.3.1 TCP/IP电子邮件格式 16.3.2 MIME: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 16.3.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16.4 邮箱访问 16.5 小结 习题 第17章 万维网 17.1 Web页面浏览 17.1.1 浏览器和服务器 17.1.2 HTTP 17.1.3 HTML语言 17.2 交互式动态页面 17.2.1 CGI 17.2.2 Java 17.2.3 ASP 17.3小结 习题 第五部分 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18章 网络管理 18.1 互连网管理 18.2 SNMP网管体系 18.2.1 管理员/代理模型 18.2.2 MIB:管理信息库 18.2.3 ASN.1 18.2.4 SNMP 18.3 小结 习题 第19章 网络安全 19.1 基本概念 19.2 网络安全攻击 19.3 安全策略 19.4 安全机制 19.4.1 加密 19.4.2 鉴别 19.4.3 数字签名 19.5 防火墙 19.5.1 包过滤 19.5.2 应用级网关 19.6 小结 习题 第20章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20.1 新型网络应用技术 20.2 宽带网络技术 20.3 无线接入技术 20.4 统一网络技术 20.5 网络安全技术 20.6 主动网络技术 20.7 小结 参考文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