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云GIS的建设成本

文章探讨了云GIS的建设成本,包括硬件、存储、网络资源的投入,以及基础云平台和GIS云平台的选择。硬件部分强调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指出云GIS在资源利用率和扩展性上的优势。在存储资源上,介绍了分布式存储的机制和成本考量。网络资源方面,讨论了网络设计对性能和成本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基础云平台的选型及其成本,如VMware、华为FusionSphere和OpenStack的比较。最后,文章简要提及GIS云平台和GIS应用在云计算架构中的角色,强调了真正的云GIS应用应具备的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记

GIS这个行业比较小,小到我们只是IT行业中的软件部分的中间件层次的一小片地方,GIS这个行业比较大,大到各个行业都会将地图作为载体,也自然有了GIS的用武之地。现如今,如果你现在做的项目跟云计算没有关系,要么申报比较困难,要么经费少的可怜,所以不管你现在对云计算有任何的看法,你不得不承认,云计算现在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既然说到云GIS,如何构建云GIS呢?建好一个云GIS成本如何?我的回答是成本不菲啊!当然,我并不是说所谓的成本高就是建设一个多大规模的云GIS数据中心,而是涉及到每一个步骤都会需要响应的资金成本、技术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去协助,可以说缺一不可,如果你少投入了那一块,肯定在后期的使用、维护、管理过程中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


一、硬件部分

当然你可以说,我使用公有云,与硬件无关,好吧,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各自有自己的使用场景,GIS作为小众,GIS企业相比较也是小众,GIS用户受到自身条件(当然是数据保密了.....),更多的我们说的是私有云。


对于建设企业级云GIS项目的硬件选型,当然需要结合GIS应用来设计了,如果是存储型的需要了解GIS数据类型,数据量(当先数据量、未来增加数据量等),如果是计算型是否是高CPU数据处理型还是高并发WebGIS 服务访问型,特殊需求是否包含对虚拟化三维显示的支持等。那么我们不谈资金的限制,就从计算、网络、存储这几项说一下在云GIS建设过程中与传统GIS建设的区别。


计算资源(CPU和内存)


不管是传统GIS建设和云GIS建设其实都认为,CPU和内存配置越高越好,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传统GIS配置非常高是希望一步到位,防止后期压力上来了配置不够,同时传统物理设备只支持Scale Up的升级方式,但会遇到“天花板屏障(主板的插槽就那么多)”,同时资源利用率低;云GIS要求配置高,是希望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虚拟出更多的VM,而且云GIS支持横向扩展,将资源池动态扩大,满足计算资源需求。


早期的传统GIS建设都是使用的高配置的小机,既贵又贵,反正就是贵,现在云GIS的理念,特别是以OpenStack云的宣传是支持更加性价比的X86服务器,比小机要便宜的多(感觉偏离我的主题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建设云GIS的服务器配置也需要提高,是因为为了我们后面提到的云平台许可收费问题(成熟的商业公司按CPU收费,新型的创业公司按服务器收费)这个你应该明白还是希望单个服务器的配置越高越好了把。


更多参考:GIS+=地理信息+云计算技术——私有云架构设计(1)计算资源规划

关键字:X86、高CPU、大内存


存储资源

一般情况下,云GIS平台的规划如果必须了解一个需求,就是存储,因为不管是SDC(软件定义计算)还是SDN(软件定义网络)都可以将1个变成多个(举例2个物理CPU,可以虚拟出4个vCPU),但是存储虽然也有SDS(软件定义存储)的概念,一般不会实现有50TB的容量可以存储到60TB的数据。所以,我们需要多大的数据存储,就需要多大(注意而且更大的容量去支持),为什么呢?


这里面就引出了分布式存储的概念,现在我们讲云存储也好,分布式存储也好,其实都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并不需要像传统GIS项目中专门买存储设备了,我们可以SDS技术,将存储在多个服务器的本地磁盘利用软件的技术组成一个资源池,同时,可以实现高可靠性,也就是允许某几个硬盘坏了,我的数据还能找到?这么神奇?


分布式存储的原

摘要:计算是近几年来在计算机领域十分热门的一个词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张,GIS开始与其他IT应用深度融合,并且逐渐进入IT应用的主流。在计算的时代,GIS也面临着新的机会与变革。本文从计算的概念和体系结构出发,论述了计算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重点从GIS角度总结了目前计算在国内外地理信息行业的应用情况。 引言: 从早年的网格计算到今天的计算,技术在不断进步,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强。但强大的需求持续消耗着新增的计算资源。无论增加多少CPU、内存、硬盘,似乎永远也无法满足计算需求的持续增长。后来,人们发现现有的计算资源,其利用率还有待大规模地提高,于是网格计算这种能够将更多孤岛的计算能力连接起来的方式赢得了很多企业的关注。然而网格计算强调的是连接,它对整个计算资源中心的控制能力相比计算概念要弱得多。此外,网格计算很难实现对资源的动态分配和动态切割。毕竟要对计算资源进行动态切割和分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对整个分布式、异构计算环境有极为强大的监管和控制能力。此外,早期的网格计算,对网络本身还有较大的需求,而这一点在Web环境当中几乎很难做到。有限的几个协议和松散的Web管理,让网格计算变得更加困难。此外,网格关注在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享上,而没有考虑到计算中心应该交付的是服务,而不是其他东西,这就成为人们使用网格的一大障碍。计算提供了远远超越计算和存储本身的服务,其内涵也要丰富得多。除了包括以服务为交付模式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外,虚拟主机的租用、社会关系网的数据信息服务、商业流程、应用程序运行环境、编程模型、协同环境以及IT管理外包等各种模式都可以放在计算的范畴之内。 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到现在为止微软、亚马逊、IBM等多家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服务模式。关于计算到底是什么?一百个人的回答可能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在谈论着完全不搭调的不同类型计算。计算的说法正在广为流行,Gartner高级分析师Ben Pring评价道:“它正在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词语。”但是,问题是似乎每个人对于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的比喻,“”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计算”联系起来,它的意义就扩展了,而且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些分析师和公司把计算仅仅定义为计算的升级版——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众多虚拟服务器。另外一些人把计算定义的更加宽泛,他们认为用户在防火墙保护之外消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之中。计算被人们关注是在人们考虑IT业到底需要什么之后,人们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能够在不增加新的投资,新的人力和新的软件的情况下增加互联网的能力和容量。而计算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现今计算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着各式各样的计算服务,从软件应用到网络存储再到邮件过滤。这些公司一部分是基础设备提供商,另一部分是像Salesforce.com之类的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现今主要实现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人服务,但是计算的聚合和整合正在产生。 本文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计算的概念、特点及关键技术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计算在GIS领域的一些国内外应用。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