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韩国能在流行文化的竞争中如此轻松地战胜日本?

上图为由9名成员组成的韩国流行音乐乐团少女时代。来源:AP Photo/摄影师:Koji Sasahara

如果你置江南style的流行于不顾,只是视它为一种怪胎互联网文化(7亿1千4百万的点击量),那你可大错特错了。在一次最近的采访中,世界银行行长Jim Yong Kim指出,韩国说唱歌手Psy的风靡只是韩国欲要成为世界流行文化工厂的一个迟发性信号。韩国的电视剧,音乐,以及垃圾食品已经牢牢统治了亚洲文化市场,它的西化扩张只是一个可预料的必然结果。比如说,美国热门的电视节目《欢乐合唱团》将在11月播出的那一集中大跳江南style

曾几何时,日本的电影,电视游戏,以及流行音乐都风靡一时。 而如今,亚洲流行文化的中心已经向西移动了700英里(1000公里),从日本来到了韩国。并且,这一转变并非始于江南style。看看下面这张Google趋势图,显示了由2004年至今Google用户搜索“K-pop”和”J-pop”的数量之比。江南style于2012年7月发行,而早在两年前K-pop的搜索量就开始剧增了。

就整个世界来看,音乐方面的总收入,韩国正成一个上升趋势,而相反日本则趋于下落:

此外,从2010年至2011年,据Korea.net报道, 韩国的电视游戏出口增加了37.7%,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统计, 韩国电影国外版权的销售增加了14%。考虑到韩国2011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424美元)比日本(45,870美元)的一半还要低些,以上的增长已经很不错了。

日本的流行统治地位正受到威胁,不仅仅在音乐方面。发明了Kitty猫的日本三丽鸥公司经历了1999年至2010年的销售额衰落,正打算开发新的人物角色来减低他们对于Kitty猫的过度依赖。日本电影业也因为动漫产业的不景气而遭受重创。介于日本曾牢据电视游戏产业的霸主地位-因此,当其顶尖游戏设计家之一(稲船敬二,游戏《洛克人》的设计者)向世界宣告:“我们的游戏产业完了。”之时,或许,这真的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了。

为何日本的文化影响力逐步地在衰退?有一种观点表示他们的起步之路就不平坦。早在1891年,奥斯卡·王尔德就在他的著作《The Decay of Lying》中写道,“整个日本纯属虚构…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就是说,西方人将日本定位为一个有异国情调的国度。因此,虽然他们的文化潮流渗入了西方世界,但却受限于一定的范围且前进步伐并不稳定:空手道,漫画,动画,Kitty猫。

韩国正欲冲刺,而日本则原地踏步不前。有诸多理由显示了,韩国意欲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工厂并不是痴人说梦。

原因1:现今,大多日本造的东西只供于日本。

日本流行文化,就好比日本群岛本身那般,太过孤立以至于无法保持可持续的全球影响力。有新词“日本加拉巴哥综合症”为证,这个词语将日本和南美小岛作比较引申其拥有自己特有的人种和生态形式。在2010年,日本电子公司夏普发布了一款平板电脑,只在日本国内进行首发,且其名字也被恰如其分地称作加拉巴哥平板。相似地,许多日本电视游戏也仅在日本市场发行

有些人说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不愿意学英语和他们本身的人口负增长问题。还有些人指出,拥有一亿两千七百八十万人口的日本,本身即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日本的零售商们并不认为有必要冒险开拓海外市场(韩国的人口比日本的一半还要少些,仅为四千九百八十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古代被那些泄气的西方列强封为“隐士王国”的是韩国,而非日本。

原因2:韩国文化注重道德上的禁欲-这点对于它们全球化的推广很有利

尽管在韩国电影中性爱场面已习以为常,但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性压抑已井然到达了一个恼人的程度了。一位美籍韩裔女性朋友回忆说,当她还是孩子时被禁止参加睡衣晚会,因为,父母告诉他,“在你结婚前你都不准睡在别人家。”当我和父母同住在首尔时,我们在房间里看电影,当性爱场面发生时,我仍被要求离开房间,即便在那时我已经成人。他们仍然不许我在晚上坐出租车,因为他们担心我被绑架。

以上这些忧虑听来很是奇怪,但更奇怪的是,许多西方父母却能够对此产生共鸣,甚至羡慕。如果有一种略显传统的文化,像美国这种国家能够接受的外国流行趋势,那它必定有其可爱之处,而过度保护确实是个一个有魅力的特性。

相较之,日本则截然不同。虽然他们也性压抑,但并不在道德上禁欲。就拿日本流行音乐乐团AKB48来说,当她们表演的时候通常都穿性感的校服,在她们的歌曲里也有充满诱惑性的歌词“我的校服真碍事”。这种歌在韩国是绝对要被禁的。

相比之下在韩国,女生只在学校才穿校服。并且她们的裙子要比日本的长的多。


上图为韩国乐团少女时代(左〕和日本乐团AKB48(右〕的比较。校服不仅可以在学校穿,平时也行,还能上Youtube。这个女子偶像团体正打算出版她们的写真集,其中还将包括一些半裸美人像式样的照片。卫报评论道,这本写真集“一定会特写一些在夏威夷拍摄的比基尼镜头……写真集的销售很灵活,他们都有自己的规划的。”

与此同时,韩国文化正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儿童的纯真。这就意味着即便韩国流行音乐的偶像已经成年了,她们的穿着不能过于开放,因为那样会给她们的孩童粉丝带来不好的影响。Patrick St. Michel在我们的姊妹刊物《大西洋月刊》上提到韩国流行音乐乐团的穿着并不会追求十分地性感,但至少她们看上去或者行为上更像是成熟的女性。” 一个例子就是成年的韩国流行音乐团队少女时代,近来《纽约客》杂志刚对这个九人乐团作了特稿

这里有一段少女时代演唱她们的主打曲《The Boys》的视频。这段表演已经比她们之前的歌曲顽皮淘气多了。

部分韩国的清教徒不得不和国内的大量的基督徒共同相处(韩国26.3%人口为基督徒,而日本才2%)。然而,这些清教徒其实还要比那些基督教传教士早上几个世纪地进入这片土地。对于儿童纯真的保护深根于儒家思想,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支配公众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学说创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之后传播至韩国。到了十四世纪,已成为了韩国的治国根本,随之也带来了很多西方看来很奇怪的东西,包括长男继承制,孝道和使用相当难的考试来绝对一个人的整个人生历程(科举制度)。

儒家学说的处事之道中有一部分极度强调男女有别。有言为证“七年,男女不同席”[见《礼记正义》卷二十八 内则第十二]即使成年之后,在古代韩国,贵族家庭中男人和女人都被要求住在不同的院子里。

与此同时,虽然日本也吸收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元素,但并不如韩国那般强烈;现今,83.9%的日本人信奉他们本土的宗教神道教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早在韩国女子流行乐团们作为流行出口品之前,他们的男艺人们(RainSuper JuniorBig Bang)早已风靡世界了。我希望这意味着,韩国流行音乐的受众群不仅仅是那些百依百顺,充满幻想的亚洲女性,也能吸引更普通人的兴趣。

这里有一段来自于韩国男子乐团东方神起的绝妙演出视频《Keep Your Head Down》,请欣赏。

原因3:因为美国被视作朝鲜战争的英雄,所以韩国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很深。日本,则要少些。

尽管抱怨不断,韩国仍视美国为其朝鲜战争(1950-1953)时期的保护者。美国持续维持在韩国巨大兵力的军事进驻-约30000人-这对于韩国的音乐品味影响深远。几代韩国人是听着美军广播长大的,而美国士兵的品位决定了在商店贩卖什么样的美国音乐,在夜总会放什么样的美国音乐。可能这就是为什么韩国流行音乐比日本流行音乐受美国影响那么大,那么深,他们尤为偏爱的是R&B, hip-hop和rap(以上皆为来自美国的音乐风格)。

由于韩国流行音乐源于美国流行音乐,因此全世界的听众都会觉得似曾耳熟。

原因4:韩国流行文化已经征服了欧洲。

由于某些原因,在11月10日15000人集聚罗马人民广场快闪齐跳江南style在5月的意大利MTV Awards中,不管怎么说韩国男子音乐乐团Big Bang还赢得了‘Best Fan’奖。

Pucca,外形很奇特的韩国卡通人物,华特迪斯尼公司购买了她的产权并将其带入美国,而早在数年前,她已风靡欧洲



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尤为喜爱韩国流行文化,甚至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韩国流行音乐有着(除去前述的美国音乐影响之外)大乐队形式的欧洲流行音乐风格的元素,以及它那令人怀念起老一代法国艺人(如France Gall)在全欧电视网上表演的那股韵味

韩国流行音乐在法国十分的受欢迎,在2011年4月,一场由多个韩国乐团参与演出的音乐会门票在15分钟内被秒杀,数日后,数以千计的法国人在罗浮宫前抗议要求再演。这一事件也同时上了《世界报》和《费加罗报》的头条。

即便如此,在法国的韩国热并不是始于音乐,而是电影。当法国人进入电影院,他们总是很容易地就敞开心扉去接受多元文化,就像韩国复仇三部曲电影所表达的那种原始情感流露,其中之一《老男孩》还获得了法国金棕榈奖。了解法国的人可能能够设想到情节,因为这部电影就是在模仿大仲马的作品《基督山伯爵》。

近来,我结识了一些巴黎影迷,他们都有一条同样的恒定不变的观影准则,去看每一步新上映的韩国电影,这就好像他们过去常常所做的,去看每一部伍迪艾伦的作品,当然是在他变糟之前。

原因5:以Hyundai和Samsung的运作方式来运营韩国唱片业

韩国流行文化的运营方式就如同他们的大财团一样。比起EMI或是Columbia records这些公司,韩国音乐公司更类似于Hyundai和Samsung。在韩国,只有三家大型的唱片公司(SM Entertainment, JYP Entertainment和YG entertainment),他们霸占了所有的分销渠道以及每一个切入口。独立的经销商即使你再出色也毫无意义;因为这三家唱片公司会搞定所有的招募工作。

他们的歌星,不是现成发现的、而是打造出来的。比如‘少女时代’成员Tiffany,他们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购物中心里找到了她,经历了3年又7个月的培训她就首次公众亮相了。

就像Monkees或是Menudo乐队那样,在乐团成员被确定之前,‘少女时代’已经存在了。事实上,对于Bob Dylan这类音乐人,他们大多是从咖啡店走出的,从默默无闻到成名立万,这里没有他们一丝立足之地。

没有任何一家美国唱片公司会动用资源花那么多年来培训艺人。介于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身上总是会有很多事情发生:他们会选择去另外一家唱片公司,又或是他们吸毒了。因此呢,相比美国的唱片公司,韩国公司的合同就显得密不透风了。通常,韩国流行乐团的艺人甚至都禁止约会。

表面上看来日本流行行业的结构类似于韩国,但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差异:日本流行音乐更具有实验性,通常都是先锋派的(想想Plastic Ono Band乐团)。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甚至经历了山区乡村摇滚潮,还玩弄一些跨文化的混音。与此同时,韩国流行乐的风格则是工厂模式的,传统的:这个国家从未出现过一支重金属长发乐队。

原因6: 日本人疯狂地痴迷于韩国流行文化,十分自愿地将时髦风尚创造者的角色让贤于韩国

韩国热在日本首次盛行于2003年,这一年韩国电视连续剧《冬日恋歌》在日本首播,而获得了巨大成功。这部剧的主要剧情围绕着一位设计师逐渐从失忆症恢复并重新结识他学生时代的心上人。剧中男星,戴眼镜的裴勇俊,给人以一种谦逊的,不装腔作势的感觉,对于日本和韩国之后在2003年至2004年间的23亿贸易增收起了很大作用,其中也包括了剧迷去剧中人物故乡旅游而带来的旅游收入。

在2004年8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正进行的议会参议院选举中表示,“我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和勇様一样受欢迎。”(裴勇俊在日本的昵称,勇様在日语中为勇大人之含义)


上图是韩国的万人迷裴勇俊,成名自电视剧《冬日恋歌》 Youtube/KBS


甚至是在日本的主场,韩国流行音乐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支撑着这份成功的一个重大原因是,韩国唱片公司利用Youtube作为推广他们歌曲的一种方式。相较之下,正如《今日日本》的文章所言,“不像他们的韩国同行,大多数日本唱片公司并不愿让他们旗下的艺人去海外工作。”与此同时,韩国在因特网上大肆夺取音乐市场份额。(借助于他们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快速的宽带资源)它的影响之大以致于连中国某艺术家最近也利用韩国流行文化来博取他人的关注,他在网络上发布了他自己的江南style模仿秀。这就是韩国流行文化的力量。


作者Euny Hong是Quartz网站的生活时尚编辑。作为一名记者她曾为法国24电视台工作了5年

,她还著写了小说《Kept: A Comedy of Sex and Manners》。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kiwivip/blog/113519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