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类是所有类的祖先,所有类都继承自它。因此有必要学习Object类的一些方法。
equals与==
引用数据类型使用==操作符时,是比较地址是否相等的,而不是内容是否相等。例如
String a = "123"
String b = "123"
System.out.println(a==b)//返回false,尽管内容相等,但是地址不同
Object类中equals源码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可以看到,默认是比较地址是否相等的。
但是一般子类都会重写该方法,用于比较内容是否相等,例如String类代码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anObject;
int n = value.length;
if (n == anotherString.value.length) {
char v1[] = value;
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
int i = 0;
while (n-- != 0) {
if (v1[i] != v2[i])
return false;
i++;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可以看到这是在比较String中的内容是否相等
hashcode
hashCode就是返回当前对象的hash值,该方法的存在是为了便于一些集合类的使用
hashCode()方法的算法约定为:
-
在 Java 应用程序执行期间,在对同一对象多次调用 hashCode 方法时,必须一致地返回相同的整数,前提是将对象进行 equals 比较时所用的信息没有被修改。从某一应用程序的一次执行到同一应用程序的另一次执行,该整数无需保持一致。
-
两个相对的对象(通过equals方法判断)必须返回相同哈希值。
-
两个不相对的对象(通过equals方法判断),调用hashCode()方法返回值不是必须不相等。但开发者需了解,不同对象返回不同的哈希值会提升效率。
由于equals一般重写为比较内容的方法,所以hashcode实际上是根据类的内容来返回的。例如Integer 包装类返回的是值本身。
而原本的object类中的hashcode方法是调用底层代码(非java),根据内存地址返回的值。因为object类的equals方法就是比较地址而非内容。
tostring
object类源码如下: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返回的是类名+hashcode的十六位编码。
而不同的类,tostring方法一般都不同。比如String类返回的就是自己本身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his;
}
而Integer返回的是指定进制下的数值的字符串形式
public static String toString(int i) {
if (i == Integer.MIN_VALUE)
return "-2147483648";
int size = (i < 0) ? stringSize(-i) + 1 : stringSize(i);
char[] buf = new char[size];
getChars(i, size, buf);
return new String(buf, true);
}
另外要注意,使用println输出类时,会自动调用tostring函数
finalize
类似于析构函数。在对象被销毁前会调用该函数。但是
- 不会严格按照先调用finalize函数再回收的顺序。而是通过异步的方式,可能回收完之后再去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