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看上去很美”

随着亚洲的复苏势头蔓延至美国和欧洲,去年12月份新订单出现了大幅增长,全球制造业企业的情绪处于近4年来最乐观的状态。

据英国报道,在2009年12月份,从中国到欧洲和美国的各项采购经理人调查结果普遍超出预期。这推高了发达经济体股市。

在全球范围内,摩根大通在各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基础上编制的综合指数,2009年12月份升至55,为200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5年半高位。

制造业企业的雇用意向指数自2008年3月以来首次升至50以上,表明过去两年来无情的工厂裁员潮即将结束。这些调查向来能够很好地预测出制造业产出情况,而制造业是经济中最容易波动的环节。

美国、英国和欧元区也呈现出光明前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去年12月份制造业指数为55.9,为2006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官方数据仍未显露复苏信号的英国,制造业PMI指数从去年11月的51.8升至12月的54.1,复苏力度令分析师颇感意外。

报道说,亚洲发布的工业生产数据,显示亚洲经济正在中国和印度带领下稳步增长,这似乎印证了亚洲经济正从去年的衰退中迅速复苏。

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的采购经理指数似乎证实,一轮强劲而广泛的复苏正在持续展开。

汇丰和MarkitEconomics联合编制的中国制造业PMI在12月份升至56.1,高于上月的55.7,创下2004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第二大升幅。2009年末季的平均升幅也创下历史新高。

这项备受关注的调查显示,新订单数量连续第9个月增长,据企业报告,来自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均表现强劲。出口订单创下2005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表明始于去年下半年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强。

摩根大通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吴向红表示,两项PMI数据综合表明,受广泛的需求增长推动,中国制造业正在强劲复苏。(深圳商报)

PMI全球上行显示经济复苏

全球PMI持续回升,显示去全球性的经济复苏。一方面,全球制造业JP摩根指数连续6个月在50以上,也达到了近43个月以来的最高点。另一方面,全球性的PMI回升。

从分项看,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在12月都有所扩张,是12月PMI上行的主推力。主要是由于美国与亚洲新兴国家制造业部门回升引起。新订单达到了美国5年以来的最高峰。在亚洲新兴国家,中国印度与台湾的回升势头迅猛。

只有欧元区的PMI上升滞后于全球。但是,在欧元区国家4个主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一方面,是法国与意大利的增长在持续,另一方面是,西班牙的制造业还在衰退中。

美国PMI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12月达到了是2006年以来的最高点。此次上升主要是由于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超过60所致。从行业看,18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报告增长。

12月新订单指数是连续6个月上升,生产指数连续7个月上升。就业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进口出现连续上升,但出口有所放缓,进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增长的活力。但是,出口的下降对于美国经济的改善是一种挑战。总体上,经济回升构成了联储政策回收的一个基础,而可能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成为隐性的压力。联储加息有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出现。(腾讯财经)

12月份PMI升势明显国际机构再提“过热”预期

2010年1月4日,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12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6.6%,高于上月1.4个百分点,创2008年5月以来新高。该指数已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中国PMI指数已连续10个月高于50这一强弱分界点,创20个月新高。11个分项指标中,只有一项指标(产成品库存)低于50,表明经济显然在全面复苏。

孙认为,该指标在2009年12月份连续两个月停留在51.4的高位。需要指出的是,这是2005年1月份中国官方PMI指数创建以来的最高数字。企业显然正在补充原材料,有可能是因为订单更多,以及出于对原材料价格将更高的通胀预期。这是经济可能进入过热阶段的初期迹象,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补充库存的行为会彼此促进。我们要重申我们的观点:在2010年第二季度投资热潮最高峰时,中国的部分上游行业可能会遭遇短缺现象。

不过,也有金融机构对中国未来的通胀更为担忧。高盛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在其最新报告《中国经济数据简评》中指出,2009年1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强劲上升,预示着实体经济增长可能过强。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PMI指数的大幅上涨预示着2009年年底实际GDP增速很可能在13%上下,在通胀压力正在明显迅速上升的情况下,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好消息。以GDP增长为基准的高盛中国经济活动指数(GSCA)显示,2009年12月份的GSCA同比和环比两项指标都大幅增长。高盛认为,GSCA最新数据以及PMI数据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可能过剩。

面对国际机构的“通胀担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目前判断未来的通胀趋势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目前并非处于各行业都飞速恢复的阶段,应对金融危机依然是主要议题。

“收紧政策容易,保证经济增长难。”赵评论说,目前中国的问题并非在于是否撤销经济刺激计划,而是在于“维持至2010年的宏观政策能否保持2009年的经济增长水平”的问题。

如果撤销经济刺激计划,目前中国诸如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不足以支持中国维持8%的经济增长。赵锡军认为,国际机构的“过热”观点也许会误导舆论。

中国将现可控的通胀压力?

1月4日,汇丰发布数据显示,汇丰编制的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2009年12月份为56.1,高于11月份的55.7,说明中国制造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增长幅度高居该项调查历史第二位。去年第四季度PMI平均值更创调查历史的最高记录。

2009年12月中国制造业产量大幅上升,第四季度平均扩张率创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记录。该报告指出,增产的受访厂商普遍表示原因在于新增业务量上升。还有厂商表示,新生产线投产也是支撑产量增长的因素。目前制造业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产出扩张。

然而,制造业的持续复苏也随之带来了通胀压力。去年12月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厂商明显提高了产品价格,提价幅度为2008年7月以来最大。厂商表示,市场需求上涨,加上原材料提价,共同导致涨价压力。去年12月中国制造业的整体采购成本急剧上升。受访厂商普遍认为,采购成本上涨是原材料(尤其是钢铁)涨价所致。铝、煤、石油、纺织品和锌也在去年12月涨价商品之列。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屈宏斌评论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时表示:“正如我们预期,经济刺激措施的第二轮效应正在发挥作用显著惠及制造业。由于需求趋旺并且原材料成本上升较快,近两个月产成品价格指数加速上升,这会增加通胀压力。然而我们认为通胀在未来数月仍将是可控的。”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2954618/viewspace-625783/,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2954618/viewspace-62578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