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探讨了制造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到现代的协作机器人,强调了它们在汽车制造业的优势与问题。制造机器人的高部署和更换成本以及空间利用率低是一大挑战。随着市场对短周期、定制化需求的增长,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如Rethink Robotics的Baxter和Sawyer,它们通过智能和协作特性改变了生产线的格局,有望解决传统机器人的局限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说到机器人,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长的像人一样的机器,但实际上,广义的机器人其实存在着多种形式,人形机器人只是其中的一种,机器人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等。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此多种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到底该如何分类呢?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当然这样的分类也是泛指,随着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和机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按照这个定义其实很难将如此多种类的机器人进行比较清晰的分类。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因此,本人将机器人按照具体的用途细分为如下几个方向:

  • 生产制造机器人。主要指用于生产线上从事精密的、重复性劳动的机械臂。这也是机器人最早最古老的用途。
  • 娱乐陪伴机器人。主要用于教育、娱乐、客服等方向,一般是长的小巧可爱的人形机器人。
  • 特种行业机器人。主要指用于医疗、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机器人。
  • 救援巡检机器人。主要用于洪涝地震灾难中救援及高压线路、边境等危险作业中的巡检工作。
  • 仿生机器人。主要用于模拟人类、动物飞行、奔跑、爬树甚至思考的机器人。

本文首先从机器人最古老的用途:生产制造开始介绍。其他类型机器人请关注后续文章。

制造机器人发展历史

第一个用于生产制造的机器人是1956年由Unimation 公司生产的,功能非常简单,不能进行编程,只能通过预设机器臂角度来操作。之后全球开启了机器人的浪潮,以欧美和日本为主导。第一台可编程的商用工业机器人是瑞典的ABB公司在1974年1月研发的,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由微处理器控制的机器人,并且实现了量产。之后机器人在生产车间里大规模使用,可以代替大量的人力,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使标准化生产得以实现,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目前全世界著名的制造机器人有四大家族,即日本的FANUC、安川电机,瑞典的ABB,和德国的KUKA(被美的收购)。其中,FANUC和 KUKA,主要用于汽车行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