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鸭鸭。
最近在脉脉上刷到一个帖子,发帖人是一位自称“xxx内推王”的账号。
图片里提到小红书的年终奖最高可以达到 50个月!并且根据绩效分级别发放,具体如下:
- 【绩效3.75】:8个月
- 【绩效4】:20个月
- 【绩效5】:20个月 + 30个月期权
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50个月年终奖,感觉像是在看科幻小说。
虽然发帖人有“小红书员工认证”,但这真的是公司实际发放的奖金吗?不禁让人怀疑:这会不会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顺便给自己拉内推?
我并不是说一定是假的,但是 50 个月这种水平实在是少见,尤其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就算绩效再高,年终奖发到这个级别似乎也有点离谱。
如果真有这样的福利,那岂不是互联网打工人的巅峰?这种待遇,足以让所有同行流下羡慕的泪水。
有没有真正的小红书员工来个现身说法?
…
继续我们的面试题!
你使用过 Java 的反射机制吗?如何应用反射?
回答重点
Java 的反射机制是指在运行时获取类的结构信息(如方法、字段、构造函数)并操作对象的一种机制。反射机制提供了在运行时动态创建对象、调用方法、访问字段等功能,而无需在编译时知道这些类的具体信息。
反射机制的优点:
- 可以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不需要在编译时就知道类的信息。
- 可以动态地创建对象,不需要在编译时就知道对象的类型。
- 可以动态地调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对象的行为。
扩展知识
一般在业务编码中不会用到反射,在框架上用的较多,因为很多场景需要很灵活,不确定目标对象的类型,届时只能通过反射动态获取对象信息。
例如 Spring 使用反射机制来读取和解析配置文件,从而实现依赖注入和面向切面编程等功能。
反射的性能考虑:
反射操作相比直接代码调用具有较高的性能开销,因为它涉及到动态解析和方法调用。
所以在性能敏感的场景中,尽量避免频繁使用反射。可以通过缓存反射结果。例如把第一次得到的 Method 缓存起来,后续就不需要再调用 Class.getDeclaredMethod
也就不需要再次动态加载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反射性能问题。
反射基本概念:
Class 类:反射机制的核心,通过 Class
类的实例可以获取类的各种信息。
反射的主要功能:
- 创建对象:通过
Class.newInstance()
或Constructor.newInstance()
创建对象实例。 - 访问字段:使用
Field
类访问和修改对象的字段。 - 调用方法:使用
Method
类调用对象的方法。 - 获取类信息:获取类的名称、父类、接口等信息。
反射的使用:
1)获取 Class
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om.mianshiya.MyClass");
// 或者
Class<?> clazz = MyClass.class;
// 或者
Class<?> clazz = obj.getClass();
2)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 // 已过时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
Object obj = constructor.newInstance();
3)访问字段:
Field field = clazz.getField("myField");
field.setAccessible(true); // 允许访问 private 字段
Object value = field.get(obj);
field.set(obj, newValue);
4)调用方法: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myMethod", String.class);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obj, "param");
反射的最佳实践:
- 限制访问: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反射,尤其是在性能关键的代码中。
- 使用缓存:缓存反射获取的类、方法、字段等信息,减少反射操作的频率。
- 遵循设计原则:在设计系统时,尽量使用更稳定和易于维护的设计方案,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使用反射。
最后
再来推荐下我们的面试刷题网站和小程序:面试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