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到集合的遍历的时候会掌握很多种方法,往往选择就会纠结,以前我也没怎么关注,今天算是弄清楚了。
iterator这是一个迭代器,返回的类型是iterator,遍历的效率高,而且做查询的时候iterate()会先到数据库中把id都取出来,
然后真正要遍历某个对象的时候先到缓存中找,如果找不到,以id为条件再发一条sql到数据库,这样如果缓存中没有数据,则再查询数据库。iterate会查询2级缓存,iterate()中返回的对象是代理对象.。
List返回的类型是list,list只会查询一级缓存。list()中返回的List中每个对象都是原本的对象。查询的时候没遍历一个对象会产生一条sql。
下面是看别人写的,总体感觉iterator确实是很好的东西。
Iterator模式是用于遍历集合类的标准访问方法。它可以把访问逻辑从不同类型的集合类中抽象出来,从而避免向客户端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
例如,如果没有使用Iterator,遍历一个数组的方法是使用索引:
for(int i=0; i<array.size(); i++) { ... get(i) ... }
客户端都必须事先知道集合的内部结构,访问代码和集合本身是紧耦合,无法将访问逻辑从集合类和客户端代码中分离出来,每一种集合对应一种遍历方法,客户端代码无法复用。
更恐怖的是,如果以后需要把ArrayList更换为LinkedList,则原来的客户端代码必须全部重写。
为解决以上问题,Iterator模式总是用同一种逻辑来遍历集合:
for(Iterator it = c.iterater(); it.hasNext(); ) { ... }
奥秘在于客户端自身不维护遍历集合的"指针",所有的内部状态(如当前元素位置,是否有下一个元素)都由Iterator来维护,而这个Iterator由集合类通过工厂方法生成,因此,它知道如何遍历整个集合。
客户端从不直接和集合类打交道,它总是控制Iterator,向它发送"向前","向后","取当前元素"的命令,就可以间接遍历整个集合。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c.add("abc");
c.add("xyz");
for(Iterator it = c.iterator(); it.hasNext(); ) {
String s = (String)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
如果你把第一行代码的ArrayList换成LinkedList或Vector,剩下的代码不用改动一行就能编译,而且功能不变,这就是针对抽象编程的原则:对具体类的依赖性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