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需求
随着GIS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各信息化部门和生产单位在逐渐建立起自己的GIS应用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地理数据。准确、快速、丰富地将数据建设成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使用,保障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数据服务和底图服务的需求,是地理空间平台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电子地图效果一:
电子地图效果二:
二、电子地图制作总体设计
基于地名地址数据库、1:1万、1:5万、1:25万框架数据库及其他收集的专题数据,形成制图数据源成果库,在已有的标准制图库属性结构表的基础上,可拓展属性结构表,初始化制图库库体,再根据制图库中的图层内容,对成果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检查、分层提取、制图数据规范化处理等操作后导入制图库,经过电子地图制图、优化、发布和切图的过程,提供OGC Web标准的地图底图服务。其系统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2.1 制图库设计
电子地图的制作,包含了道路、水系、兴趣点、建筑物以及城市绿地等数据内容,对数据结构的完整性、数据内容的丰富度、数据覆盖的范围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规范化的库体结构,对后续的数据合并,数据查询,数据分发等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制图库要求:
✔ 基于多源异构的数据结构,结合制图需求,形成统一的、有效的、建设性的制图库结构。
✔ 库体要求数据分层、图层属性结构标准化。
✔ 库体结构可拓展,能快速生成制图库。
2.2 数据提取和处理
由于数据的来源不一,数据结构也可能不一致,制作通用的配图模板需要数据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选取表达准确、现势性好、精度高、内容全的要素进行合并,并对合并后的结果进行几何拓扑、空间关系与逻辑一致性处理,使融合后的地理信息数据在现势性、准确性、丰富性等方面达到最优。以融合后的数据作为制图数据源。
电子地图制图主要数据图层如下:
数据层 | 数据内容 |
---|---|
ROALN | 道路(线) |
RAILN | 铁路(线) |
SUBLN | 地铁(线) |
SUBPT | 地铁(点) |
SUBPL | 地铁(面) |
HYDLN | 水系(线) |
HCTLN | 水系(注记线) |
HYDPL | 水系(面) |
RESPL | 居民地(面) |
VEGPL | 绿地(面) |
BERPL | 地理单元(面) |
BERPT | 地理单元(点) |
ROLLN | 道路顶层线(线) |
INFPT | 基础设施(点) |
INFLN | 基础设施(线) |
PALPT | 地名地址与兴趣点(点) |
BOULN | 境界线(线) |
2.2.1 道路数据
道路数据应以道路中心线或车道中心线表达,并构成符合实际连通情况的道路网络。道路连通性为显示连接,非物理性连接。在显示效果上,只需要保证在当前比例尺下目视连续即可。
每个显示级别需要显示的内容如下:
11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 |
12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 |
13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 |
14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 |
15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其它道路+九级路+轮渡+行人道路 |
16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其它道路+九级路+轮渡+行人道路 |
17级显示要素: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村道+其它道路+九级路+轮渡+行人道路 |
18级显示要素:高速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