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图(graph)的实现

1.图(graph)

1.1图的概念

  • 图的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图G抽象的表示为一组顶点V和一组边E的集合。eg:一个包含5个顶点和7条边的图。

V={1,2,3,4,5}

E={(1,2),(1,3),(1,5),(2,3),(2,4),(4,5)}

G={V,E}

可以将图看作一种从链表拓展而来的数据结构

  • 链表、树、图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图的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图常用术语
    1.邻接(adjacency):当两顶点之间存在边相连时,称这两顶点“邻接". 如上图顶点 1 的邻接顶点为顶点 2、3、5。
    2.路径(path):从顶点 A 到顶点 B 经过的边构成的序列被称为从 A 到 B 的“路径”.如上图:边序列 1-5-2-4 是顶点 1 到顶点 4 的一条路径。

    3.度(degree):一个顶点拥有的边数.对于有向图,入度 (in-degree)表示有多少条边指向该顶点,出度 (out-degree)表示有多少条边从该顶点指出。

  • 图的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图的常见应用:

    顶点图计算问题
    社交网络用户好友关系潜在好友推荐
    地铁线路站点站点之间的连通性最短路线推荐
    太阳系星体星体间的万有引力作用行星轨道计算

    1.2 图的基础操作

​ 图的操作分为对 "边"的操作和对“顶点”的操作

  • 基于邻接矩阵的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基于邻接表的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datastructur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顶点类
 */
public class Vertex {
    public int val;
    public Vertex(int val){
        this.val=val;
    }
    /**
     * 输入值列表vals,返回顶点列表vets
     */
    public static Vertex[] valsToVets(int[] vals){
        Vertex[] vets=new Vertex[vals.length];
        for(int i=0;i<vals.length;i++){
            vets[i]=new Vertex(vals[i]);
        }
        return vets;
    }
    /**
     * 输入顶点列表vets,返回值列表vals
     */
    public static List<Integer> vetsToVals(List<Vertex> vets){
        List<Integer> vals=new ArrayList<>();
        for(Vertex vet:vets){
            vals.add(vet.val);
        }
        return vals;
    }
}




package com.datastructur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
 * 1.基于邻接矩阵实现无向图:
 *    添加或删除边:直接在邻接矩阵中修改指定的边,使用O(1)时间。由于是无向图,需要同时修改两个方向的边。
 *    添加顶点:在邻接矩阵的尾部添加一行一列,并全部填0,使用O(n)时间。
 *    删除顶点:在邻接矩阵中删除一行一列.当删除首行首列时达到最差情况,需要将(n-1)^2个元素“向左上移动”,使用O(n^2)时间
 *    初始化:传入n个顶点,初始化长度为n的顶点列表vertices,使用O(n)时间;初始化nxn大小的邻接矩阵adjMat,使用O(n^2)时间
 *
 *
 */
public class GraphAdjacencyMatrix {
    List<Integer> vertices;//顶点列表,元素代表"顶点值",索引代表"顶点索引"
    List<List<Integer>> adjMat;//邻接矩阵,行列索引对应“顶点索引"

    public  GraphAdjacencyMatrix(int[] vertices,int[][]edges){
        this.vertices=new ArrayList<>();
        this.adjMat=new ArrayList<>();
        //添加顶点
        for(int val:vertices){
            addVertex(val);
        }
        //添加边,edges元素代表顶点索引,即对应vertices元素索引
        for(int[] e:edges){
            addEdge(e[0],e[1]);
        }
    }
/**
 * 获取顶点数量
 */
public int size(){
    return vertices.size();
}
/**
 * 添加顶点
 */
public void addVertex(int val){
    int n=size();
    //向顶点列表中添加新顶点的值
    vertices.add(val);
    //在邻接矩阵中添加一行
    List<Integer> newRow=new ArrayList<>(n);
    for(int j=0;j<n;j++){
        newRow.add(0);
    }
    adjMat.add(newRow);
    //在邻接矩阵中添加一列
    for(List<Integer> row:adjMat){
        row.add(0);
    }
}
/**
 * 删除顶点
 */
public void  removeVertex(int index){
    if(index>=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在顶点列表中移除索引index的顶点
    vertices.remove(index);
    //在邻接矩阵中删除索引index的行
    adjMat.remove(index);
    //在邻接矩阵中删除索引index的列
    for(List<Integer> row:adjMat){
        row.remove(index);
    }

}
    /**
     * 添加边
     *  参数 i, j 对应 vertices元素索引
     * @param i
     * @param j
     */
    public void addEdge(int i, int j) {
        //索引越界与相等处理
        if(i<0||j<0||i>=size()||j>=size()||i==j)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在无向图中,邻接矩阵关于主对角线对称,即满足(i,j)==(j,i)
        adjMat.get(i).set(j,1);
        adjMat.get(j).set(i,1);

    }

    /**
     * 删除边
     *  参数 i, j 对应 vertices元素索引
     * @param i
     * @param j
     */
    public void removeEdge(int i, int j) {
          //索引越界与相等处理
           if(i<0||j<0||i>=size()||j>=size()||i==j)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adjMat.get(i).set(j,0);
        adjMat.get(j).set(i,0);
    }

/**
 * 打印邻接矩阵
 */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顶点列表="+vertices);
    System.out.println("邻接矩阵="+adjMat);
}

}

/**
 * 2.图基于基于邻接表的实现:
 *       设无向图的顶点总数为n,边总数为m
 * 1.操作实现:
 *    添加边:在顶点对应链表的末尾添加边即可,使用O(1)时间复杂度,因为是无向图,需要同时添加两个方向的边。
 *    删除边:在顶点对应的链表中查找并删除指定边,使用O(m)时间。因为无向图,需要同时删除两个方向的边
 *    添加顶点:在邻接表中添加一个链表,并将新增顶点作为链表头节点,使用O(1)时间复杂度
 *    删除顶点:需遍历整个邻接表,删除包含指定顶点的所有边,使用O(n+m)时间
 *    初始化:在邻接表中创建n个顶点和2m条边,使用O(n+m)时间复杂度
 */
class GraphAdjacencyList{
//邻接表,key:顶点,value: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
    Map<Vertex,List<Vertex>> adjList;

    public GraphAdjacencyList(Vertex[][] edges){
        this.adjList=new HashMap<>();
        //添加所有顶点和边
        for(Vertex[] edge:edges){
            addVertex(edge[0]);
            addVertex(edge[1]);
            addEdge(edge[0],edge[1]);
        }
    }
/**
 * 获取顶点数量
 */
public int size(){
    return adjList.size();
}
    /**
     * 添加边
     * @param vet1
     * @param vet2
     */
    public void addEdge(Vertex vet1, Vertex vet2) {
    if(!adjList.containsKey(vet1)||!adjList.containsKey(vet2)||vet1==vet2){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添加边vet1-vet2
        adjList.get(vet1).add(vet2);
        adjList.get(vet2).add(vet1);
    }
    /**
     * 删除边
     * @param vet1
     * @param vet2
     */
    public void removeEdge(Vertex vet1, Vertex vet2) {
        if(!adjList.containsKey(vet1)||!adjList.containsKey(vet2)||vet1==vet2){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删除边vet1-vet2
        adjList.get(vet1).remove(vet2);
        adjList.get(vet2).remove(vet1);
    }

    /**
     * 添加顶点
     * @param vet
     */
    public void addVertex(Vertex vet) {
        if(adjList.containsKey(vet))
            return;
        //在邻接表中添加一个新链表
        adjList.put(vet,new ArrayList<>());
    }
    /**
     *删除顶点
     */
    public void removeVertex(Vertex vet){
        if(!adjList.containsKey(vet))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在邻接表中删除顶点vet对应的链表
        adjList.remove(vet);
        //遍历其他顶点的链表,删除所有包含vet的边
        for(List<Vertex> list:adjList.values()){
            list.remove(vet);
        }
    }
    /**
     * 打印邻接表
     */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邻接表 ");
        for(Map.Entry<Vertex,List<Vertex>> pair:adjList.entrySet()){
            List<Integer> tmp=new ArrayList<>();
            for(Vertex vertex:pair.getValue()){
                tmp.add(vertex.val);
            }
            System.out.println(pair.getKey().val+":"+tmp+",");
        }
    }
}



  • 邻接矩阵与邻接表效率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邻接矩阵体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原则,而邻接表体现了“以时间换空间”的原则。

1.3 图的遍历

图的遍历需使用搜索算法实现。图的遍历方式分为: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

  • 广度优先遍历(BFS):是一种由近及远的遍历方式,从一个节点出发,始终优先访问距离最近的顶点,并一层层向外扩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算法实现:
​ BFS通常借助队列来实现。队列的先进先出 与BFS的由近及远 思路一样;

                 1. 将遍历起始顶点startVet加入队列,并开启循环;
                 1.   在循环的每轮迭代中,弹出队首顶点并记录访问,然后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加入到队列尾部;
                 1. 循环step2,直到所有顶点被访问完毕结束.              

为防止重复遍历顶点,借助一个哈希表 visited 来记录哪些节点已被访问

​ 代码实现:

/**
 * 广度优先遍历:
 * 使用邻接表来表示图,以便获取指定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
 */
public List<Vertex> graphBFS(GraphAdjacencyList graph,Vertex startVet){
    //顶点遍历序列
    List<Vertex> res=new ArrayList<>();
    //哈希表,用于记录已被访问过的顶点
    Set<Vertex> visited=new HashSet<>();
    visited.add(startVet);
    //队列用于实现BFS
    Queue<Vertex> queue=new LinkedList<>();
    queue.offer(startVet);
    //以顶点vet为起点,循环直到访问完所有顶点
    while (!queue.isEmpty()){
        Vertex vet=queue.poll();//队首顶点出队
        res.add(vet);
        //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
        for(Vertex adjVet:graph.adjList.get(vet)){
            if(visited.contains(adjVet))
                continue;//跳过已经被访问的顶点
            queue.offer(adjVet);//只入队未访问的顶点
            visited.add(adjVet);//标记该顶点已经被访问

        }
    }
    //返回顶点遍历序列
    return res;
}
  • 深度优先遍历(DFS):是一种优先走到底,无路可走再回头的遍历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实现:这种走到尽头再返回的 算法通常基于递归实现。需借助一个哈希表 visited 来记录已被访问的顶点,以避免重复访问顶点

代码实现:

  /**
     * 深度优先遍历辅助函数
     */
    public void dfs(GraphAdjacencyList graph,Set<Vertex> visited,List<Vertex> res,Vertex vet){
res.add(vet);//记录访问顶点
        visited.add(vet);//标记该顶点已被访问
        //遍历该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
        for(Vertex adjVet:graph.adjList.get(vet)){
            if(visited.contains(adjVet))
                continue;//跳过已经被访问的顶点
            //递归范围邻接顶点
            dfs(graph,visited,res,adjVet);
        }
    }
    /**
     * 深度优先遍历
     * 使用邻接表来表示图,以便获取指定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
     */
    public List<Vertex> graphDFS(GraphAdjacencyList graph,Vertex startVet){
        //顶点遍历序列
        List<Vertex> res=new ArrayList<>();
        //哈希表,用于记录已经被访问过的顶点
        Set<Vertex> visited=new HashSet<>();
        dfs(graph,visited,res,startVet);
        return res;
    }
  • 总结:
    1. 邻接矩阵利用矩阵来表示图,每一行(列)代表一个顶点,矩阵元素代表边,用 1 或 0 表示两个顶点之间有边或无边
    2. 从算法思想的角度分析,邻接矩阵体现了“以空间换时间”,邻接表体现了“以时间换空间
    3.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是一种由近及远、层层扩张的搜索方式,通常借助队列实现。
    4.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是一种优先走到底、无路可走时再回溯的搜索方式,常基于递归来实现。
  • 11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要在Shader Graph实现HDRP(High Definition Render Pipeline)的UI材质,首先需要了解HDRP的特点和要求。HDRP是Unity的高清渲染管线,用于呈现高质量的形效果。在UI材质中,我们希望能够使用HDRP的功能和效果来提升UI元素的可视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HDRP UI着色器。在Shader Graph中,可以使用"Create"按钮创建一个新的着色器。然后,在着色器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节点来实现所需的效果。 在这个HDRP UI着色器中,我们可以添加各种节点来实现不同的效果。例如,使用"Texture 2D"节点来加载UI材质的纹理贴,使用"Sampler State"节点来设置材质的采样状态,以及使用"Color"节点来调整UI元素的颜色。 除了基本的节点,我们还可以使用HDRP专用的节点来实现更高级的效果。例如,使用"Decal Node"节点来添加镜面反射效果,使用"Sub Graph"节点来嵌入自定义的子形,以实现自定义的效果。 在配置完成所有节点之后,我们可以使用"Master Node"节点来输出最终的UI材质。通过连接各个节点,在不同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传递数据和参数,从而实现预期的HDRP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在Unity中应用我们创建的HDRP UI材质。与常规的UI材质不同,我们需要将其应用于使用HDRP渲染管线的相机和UI元素上。在Unity的Inspector窗口中,选择使用HDRP渲染管线的相机,并将我们创建的HDRP UI材质分配给UI元素的材质插槽。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在Shader Graph实现HDRP UI材质。这样,我们可以利用HDRP提供的高级渲染功能和效果来提升UI元素的质量和视觉效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