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如何突破「擅长」达到「精通」

在知乎看到的问题:
做一件事如何突破「擅长」达到「精通」?
题主发现很多事达到一定高度就很难再进步或者进步很小了,怎么样才能突破瓶颈?

我的回答:
首先,你要知道如何定义“精通”:精通指透彻理解,运用自如,并能融会贯通。精通是技能掌握的最高层级,其他三个层级分别是:了解、掌握、熟悉。关于这几个层级的区别,我在豆瓣日志 《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目标的订立》 里有简单的阐释。

回到题主的问题,要达到精通,前面有人给出的建议是“练习”,练习是对的,但是,肯定不能是机械的练习,而应该是不断练习、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在练习的过程中,最好还要能够找到势均力敌或者稍高于自己的对手一起练,换言之,最好是和学霸对练而非学渣。

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出整体学习法,乔希•维茨金提出 “划小圈子”学习法,他们的学习方法正可以融汇一起来看:先了解学习领域的整体,再用划小圈子的方法逐步掌握,同时,大量的练习(可参考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学习太极拳的章节)。

要达到精通,人需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高于一般人的要求标准,以及超强的行动力。

有几部片子和书推荐一下,也许从侧面有帮助——是否真正有帮助因人而异。这个推荐看上去没有章法杂乱无章,我也不解释推荐理由,因为理由也许多余。

电影:
《一代宗师》

剧集:
《犬夜叉》(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犬夜叉》)
记录片:《寿司之神》

书籍:
斯科特•扬《如何高效学习》
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
卡斯帕罗夫《棋与人生》
金庸《倚天屠龙记》


这个问题,我觉得 @人月神话 也回复得特别好,引用一下:
还是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之间的关系,知识从广度上来说是无涯的,一个人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都涉及,那么就某一个专业或专注的领域来讲,我们则可以在有涯的时间里面深耕细挖,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不受知识广度的诱惑,最后方可达到顺应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在这里还是用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来阐述。庖丁自己解读也很清楚,即我所爱好的是道,是顺应自然的道,而不在是单纯的技术或工具,在道法自然下我,我所用的刀,还有牛最终是融为一体的,三年后变做到目无全牛并游刃有余,刀用了19年还完好无缺,这就是道的境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如果多事物的本质构成和机理如果不了解,再好的工具给你又有啥用呢?再好的工具给你可能也就几天就钝了,不是工具本身不好,而是对事物的剖析不够。所以简单来说善其事应该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理解事物,一个是善用工具,一个是人,工具和事物三者能够很好的融为一体。在融为一体后即是到顺应自然的境界。

在原来谈知识管理的时候经常谈到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也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点。即我们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需要的就是对工作面对的事情本质的理解,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包括里面如何使用工具),对我,事物,方法工具技术三者融合的理解。对于牛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理解到其内部构造和组成,牛是一个大事物但是需要探寻内部构造和运行机理,因此需要对事物进行分解,包括具体的骨骼构造,脉络等各种细节,最终牛在你的视野里面变成了各个内部器件关联和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目无全牛不是说没有了整体和全局观,而是通过分解后再由分解后各单元最终融合一个完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可能对事物有完整的静态分析和结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各个筋骨间的缝隙间游刃有余。

其次则是动态方法,只有静态理解和认识绝对是不够的。静态搞清楚后还得基于静态的分析来搞清楚如何解剖牛,应该先解剖哪里后解剖哪里?这就是动态的方法和过程的问题。每个人最终面对的工具可能都是一样的,但是善用工具却难?这个不是点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动态顺序上的问题,包括在哪些步骤或活动该用工具,不同的步骤上应该使用什么不同的工具。这些都必须要考虑清楚。那究竟各个步骤谁先谁后,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没有明确说?但是实际很简单,即大量的实践尝试和摸索,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清楚的,即解剖的效率,解剖结果的完整性,工具的损耗等,所有这些多少目标,反复尝试往往最终得到一个最佳的顺序。

搞清楚了牛的内部组成结构和机理,磨好了刀,剩下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实践,让个人技法最终和事物,工具融为一体,不断的揣摩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活动的顺序,让这三者融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到了这个阶段后,即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技术本身。当你任何时候切入一个新领域时候,你都能看清楚,你开始仅仅有全牛,有工具,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不断专注,不断实践方可解决和提升的了。


转载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358505714/


附录:

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目标的订立

以前,我让部门同事带实习生,既是让实习生快速进步,也是让部门同事得到领导力的锻炼。
同事在为实习生制订工作计划时,其中有一项是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目标部分填写的是“了解”。

我说,这个“了解”并不能作为目标,只是表明一种程度,“了解”不符合SMART原则。

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区分为四级:

了解<掌握<熟练<精通

“了解”指知道得清楚。(一般重在know-what)
“掌握”指熟知并能运用。(不仅要know-what,还要know-how,不仅是知,而且会行)
“熟练”指熟知并运用得顺手。(包含2中的三项外,还要用得很熟悉,不生硬,想想新手开车的例子)
“精通” 指透彻理解,运用自如,并能融会贯通。(不仅要know-what,know-how,还要khow-why,know-who,还要能够运用自如,想想高手开车的例子)

用开车的例子,连贯起来讲:
有些人对开车一无所知,有些人考过了驾驶理论,有些人考到了驾照但是不敢开,有些人会开但是是马路杀手,有些人车技如神。007和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特工,都是随便一辆车拿过来就能开。
再举一个赵括的例子,纸上谈兵,但不会用,这只是了解;赵奢,那就是一代名将,精通兵法了。

我们自己写简历或者看别人写简历时,经常会看到“熟悉”、“精通”两个词,但事实上,这两个词的精确含义,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

回到问题的根本,程度并非目标,但非常容易和目标混淆,因为程度是作为目标的一部分,比如为阅读一本书订立目标,应该因书而异,主题为SEO的一本书,非常好衡量,阅读完、应用在网站建设中,从检查有没有实效看是否达到目标,这个目标就包括了掌握。
订立目标时,必须对计划内容了如指掌,如果我们不了解SEO这本书的内容,就难以确定需要掌握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就不是很好定目标,怎么确定一个新人达到了综合统效?这个要求对于全无职场经验的新人来说,是否过高?

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具体解释是:
S=Specific(明确性)
M=Measurable(可衡量性)
A=Attainable(可达成性)
R=Relevant(相关性)
T=Time-bound)(时限性)

按照这个标准来制订目标,就要清晰得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