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GIS中的坐标系|再版 详细定义、计算及高程系统

本篇讲坐标系统的详细定义,有关坐标系的变换公式,以及简单说说高程坐标系统。

本文约6000字,阅读时间建议45分钟。硬内容比较多,如有疏漏错误请指出,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进一步阅读。

作者:博客园/B站/知乎/csdn/小专栏 @秋意正寒

版权:转载请告知,并在转载文上附上转载声明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onsummer/p/12082454.html)。

目录

1. 地理坐标系统定义

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描述

1.2. 旋转椭球面方程

1.3. 球面坐标系与经纬度

1.4. 椭球与地理坐标系统

1.5. 参心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心地理坐标系统

1.6. WKT举例

1.7. 常见地理坐标系具体信息

2. 投影坐标系统定义

2.1. 详细定义公式

2.2. 正算公式与反算公式

2.3. 投影带问题

2.4. WKT举例

2.5. 投影坐标系统的xy和ArcGIS的xy

3. 高程系统

3.1. 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GPS的高度——大地高度vs海拔高度

4. 坐标系统转换

4.1. n参数(n=3,4,7)与地理转换

4.2. ArcGIS中重投影操作

4.3. 前端转换计算之turf.js

4.4. 前端转换计算之openlayers(6.x)

4.5. 前端转换计算之cesium

4.6. *硬改数据坐标系的定义

碎碎念

参考文档


1. 地理坐标系统定义

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描述

人类发现地球是个“赤道稍胖”的椭球后,就打算用一些数学或者物理的手段描述地球的形状。

早期,是用一个叫“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描述地球的,这个概念的说法是,地球海水静止后,海水面的形状就是地球的形状(陆地部分则想象海水穿过)。

后来,又提出了“似大地水准面”这一概念,它用的就不是海水面了,而是每个地方的重力线的顶点构成的面。

最后,为了便于数学计算,采用“椭球面”这一数学概念来描述地球形状。

在大地测量学中,“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所对应的“正高”、“正常高”是必须熟背于心的,但是在GIS中,本篇只讨论最后一个椭球面。

1.2. 旋转椭球面方程

根据解析立体几何,一个旋转椭球面的方程为:

它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它是:

一个椭圆,这个椭圆以短轴为z轴,椭圆心为原点,然后绕z轴旋转而成的曲面。

网络图片, http://xuxzmail.blog.163.com/blog/static/251319162009618102642971
网络图片, http://xuxzmail.blog.163.com/blog/static/251319162009618102642971

用平行于xOy平面的面切这个椭球面,相交的形状是一个圆。

1.3. 球面坐标系与经纬度

根据解析立体几何,常用三种三维空间坐标系,笛卡尔空间直角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柱面坐标系。

本节回答为什么三维的经纬度只有两个分量的问题。

球面坐标系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

球面坐标是三维坐标,自然有三个分量:r、θ、φ

r表示该点到原点的距离;θ表示该点与原点连线和z轴的夹角;φ表示该点与原点连线在xOy平面的投影和x轴的夹角。

那么,经纬度呢?

我们假想x轴是赤道面上这么一根半径所在的直线:这根半径线段与0度经线相交,也即:

同理,y轴、z轴也有类似的定义。

但是,点P(经度,纬度,第三个分量)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经度就是φ,纬度就是θ。

“经度(φ)就是椭球上的点与原点连线这一线段,在赤道平面(xOy平面)上投影与x轴的夹角”——只不过加了东经和西经,并不是0到360°。

“纬度就是椭球上的点与原点连线这一线段,与z轴的夹角的余角。”——赤道上的点与原点连线和z轴的夹角是90度,但是纬度是0度,所以是余角的关系。

所以,第三个分量就十分明确了:r,表示点到原点(椭球心)的距离。但是,为什么平时只用经纬度呢?

那是因为这个r非常大,通常我们谈高度只谈海拔高度,并不谈到地心的距离,所以这个r是被忽略的,这就解释了明明是三维坐标,却只有经纬度两个分量。

如果文字啃得太生硬,可以看下图:

1.4. 椭球与地理坐标系统

根据1.2,得知椭球面方程有两个参数a和b。

根据1.1,得知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表面是椭球面。

所以,描述地球通常只需要这两个参数即可,我们下一个定义:

定义a为赤道半径,即椭球的长半轴长;

定义b为极半径,即椭球的短半轴长。

赤道半径为地心(椭球心)到赤道任意一点的距离,极半径为地心(椭球心)到任意一个极点的距离。

有这两个参数后,还可以延伸出扁率和偏心率这两个概念。扁率有1个,偏心率则有两个。公式定义如下:

 

 

e和e'分别是第一偏心率和第二偏心率。

有了椭球,我们就有了地球的形状。实际上,地理坐标系统(GCS)的定义绝大部分就是由椭球体这两个参数定义的,那么地理坐标系统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给个公式吧:

GCS = f(椭球体)

f是椭球体的球心对于地球实际中心的偏移。为什么要做偏移?见下节讲解。

1.5. 参心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心地理坐标系统

根据1.4,我们知道地理坐标系统是定义在一个数学椭球面上的,具体方程已经给出。

但是还有一个小问题:偏移。

虽然椭球面方程“决定”了地球的形状,但是原点的位置却没有指定。按理说,是统一使用地心才对的,还是处于“懒”,为了方便计算,会直接使用椭球的球心当原点。

事实上,如果地心≠椭球心,椭球面就会比较靠近某个地区,这当然是认为的,这种“靠近”就便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计算,因为一旦靠近,很多地方的位置偏差就很小。

我们说,

地心地理坐标系统:椭球的球心=地球的质心

参心地理坐标系统:椭球的球心≠地

  • 2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