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择导师,需要考虑3个因素,一起来看看吧!
01
研究生导师的4种类型
(1)行业大牛
通常为院士、杰青、优青、长江学者等。
这类导师往往有自己成熟的课题组,分工明确,技术及人才储备齐全,对行业内的相关领域往往非常了解,甚至引领行业发展。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接触到非常丰富的科研资源。
另外,这类导师除了在科研领域建树颇丰外,还担任行政领导职务,所以日程忙,研究生主要由课题组里的博士、博士后带。
(2)努力发paper评职称的讲师或副教授
这类导师为了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会更加细致严格的指导学生做实验、发论文,对科研上的指导非常认真和细致。
选择这类导师的优点在于发paper拿奖学金概率较大。
(3)不需要申请课题、发paper、不参与评职称、做项目的副教授
这类导师往往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在行业内有一定声望的前提下,不再打算进一步发展的中年导师。
通常实验研究经费比较紧张,资源较少。对研究生的培养通常是放养,学习全靠自学。
(4)对学生管理非常宽松的老师
这类导师集中在快退休教授、开公司的导师、对科研无兴趣、不积极评职称的导师。
优点在于自由度很高,有更多时间自行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缺点是科研路难走,如果自己不是非常上进的话可能就是混日子。
02
选择导师时,应该注意什么?
(1)导师的人品
从一个善良、负责的导师身上,你可以学到终身受用的东西。
📍考生可以访问导师现在或者曾经的学生,了解其人品;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如果是人品不好的导师,可以直接搜索到负面舆论。
对导师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要偏袒组内其他同学,随意攫取他人科研成果。擅长PUA、抢一作的导师千万千万不要选!不少研究生同学都经历过被导师疯狂压榨,或者被PUA的情况,这样的研究生生活可以说是极其糟心。
(2)科研经费
导师的经费是否充足,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导师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有限,完全要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导师经费充足,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可能会有较多的补贴。
(3)导师的科研方向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考生在选择导师前,可以多查阅导师发表过的论文等资料,来确定导师目前的研究生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喜好一致;如果不一致,是否对导师的研究生方向有兴趣,再决定是否要选择导师。
考生如果不知道自己想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向时,可以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想清楚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想要获得什么,或者是以后想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这样再去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就会清晰很多。
如果和老师的研究方向偏差太大,老师在你研究生期间也不能提供太大的帮助,都要靠你自行学习,比较痛苦。
希望各位准研究生都能如愿选到好导师。
来源于网络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