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全解析

1. 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连接的局域网技术,以承载高速数据业务为主,中短距离覆盖范围,支持固定、游牧和低速移动接入。当前国际主流的WLAN技术是Wi-Fi(Wireless Fidelity)联盟推广的Wi-Fi技术,核心技术采用了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802.11系列标准。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WLAN已成为当今全球最普及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拥有巨大的用户群和市场规模。WLAN功能被广泛嵌入至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通信产品中,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电信运营商也将WLAN视为电信网的重要补充,大规模建设WLAN热点,并将二者相结合提供公众服务。

  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WLAN技术与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强。IEEE已发布(或正在制定)的802.11标准达到20余项,涉及物理层增强、服务质量(QoS)、业务支撑、安全机制、组网方式、网管、频谱使用、网络融合等多方面技术内容,初步构建了一套WLAN技术标准体系。

  2. 无线局域网技术与标准发展趋势

  随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创新技术不断涌现,WLAN技术与标准不断快速发展,并呈现如下主要发展趋势。

  2.1 传输速率迅速提高

  随着802.11b,802.11a,802.11g和802.11n物理层标准的陆续发布实施,WLAN数据传输能力快速提升,已从早期802.11b的11Mbit/s提升至当前802.11n的600Mbit/s。当前,IEEE正在制定新一代WLAN物理层标准802.11ac和802.11ad,最高传输速率将超过1Gbit/s(见图1)。

IEEE 802.11物理层标准演进路线

 图1 IEEE 802.11物理层标准演进路线

  2.1.1 WLAN传输速率已提升至600Mbit/s

  (1)802.11b和802.11a

  1999年,IEEE同时发布了802.11b和802.11a两项物理层标准。其中,802.11b工作在2.4GHz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作为主要传输技术,传输速率可达11 Mbit/s。802.11a采用OFDM作为主要传输技术,最高传输速率达到54Mbit/s。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该频段可用频率资源非常丰富,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但5GHz频段无线信号传播特性较差,使得802.11a覆盖范围明显小于802.11b。

  (2)802.11g

  为了提高2.4GHz频段的频谱使用效率,IEEE于2003年发布了2.4GHz频段物理层增强标准802.11g。该标准采用OFDM和DSSS技术两种传输技术,能够支持高达54Mbit/s传输速率,并能够与802.11b标准后向兼容。802.11g较好地解决了802.11b的传输速率问题,同时又保证了较大的覆盖范围,并且在技术上与802.11b保持兼容,迅速取代了802.11b。

  (3)802.11n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多入多出(MIMO)技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际。2002年,IEEE启动了基于MIMO技术的物理层增强技术标准802.11n的研制工作。经过长达7年的反复讨论,IEEE于2009正式发布了802.11n标准。该标准采用了MIMO-OFDM作为主要传输技术,最大支持4发4收的天线配置,支持20MHz和40MHz信道带宽,支持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最高传输速率可达600Mbit/s,并且802.11n支持2.4GHz和5GHz双频段,频谱适应性更强。802.11n推出后迅速得到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

  2.1.2 新一代WLAN传输速率将超1Gbit/s

  随着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等高带宽业务的快速增长,现有WLAN传输能力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为此,IEEE启动了具有更高吞吐量的新一代WLAN物理层标准802.11ac和802.11ad,传输速率将超过1Gbit/s。

  (1)802.11ac

  802.11ac标准项目于2008年11月启动,预计将在2013年底完成标准制定。802.11ac立项时的基本要求是工作频段为5GHz频段,与工作在相同频段的802.11a/n后向兼容,MAC层吞吐量可达到1Gbit/s以上。目前,802.11ac已形成标准草案2.0版本。

  根据当前的标准进展,802.11ac将采用MIMO-OFDM作为主要传输技术,支持最大8发8收的MIMO天线配置,支持空间复用、STBC、下行MU-MIMO和发射波束赋形;采用增强调制编码方案,最高支持256QAM;在原有20MHz和40MHz信道基础上,支持80MHz和160MHz信道带宽;采用兼容802.11a/n/ac的混合格式前导码,与工作在5GHz频段的802.11a/n后向兼容。802.11ac理论传输速率可达6.93Gbit/s,大大高于立项要求。

  (2)802.11ad

  全球主要国家在60GHz附近均有数GHz免许可频段,中国频段为59—64GHz,欧洲为57—66GHz,北美和韩国为57—64GHz,日本为59—66GHz。IEEE于2009年初启动802.11ad标准化工作,开始制定60GHz频段的新一代WLAN标准,主要面向极高速短距离应用。目前,802.11ad已形成标准草案5.0版本,预计将于2012年底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根据当前的标准进展,802.11ad将采用单载波、OFDM和波束赋形作为主要传输技术,支持高达2.16GHz的信道带宽,采用旋转调制、差分调制、扩展QPSK等增强调制技术和高性能LDPC码,引入新的组网方式——个人基本服务集(BIT/SS),采用增强的安全协议和功率管理技术,支持在2.4GHz,5GHz和60GHz频带之间的快速会话转移,以及与其他60GHz系统的共存。802.11ad理论传输速率可达6.76 Gbit/s,可靠通信距离可达10m以上。

  2.2 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为了改善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量,IEEE制定了802.11e,802.11r,802.11ae,用以改进QoS保证机制、支持语音等实时业务切换、实现管理帧优先级控制。此外,IEEE还正在制定802.11ai,以提高WLAN初始链路建立的速度。

  (1)802.11e

  2005年,IEEE发布了QoS增强标准802.11e,该标准定义了802.11的服务质量增强特性,并且定义了新的混合协调功能(HCF)接入机制,HCF提供了增强分布式协调接入(EDCA)和混合控制信道接入(HCCA),分别扩展了DCF和PCF的功能,使得802.11系统能够更好地QoS保证和优先级控制。

  (2)802.11r

  传统的WLAN终端从一个AP迁移到另一个AP通常需要100ms左右的时间重新建立关联,而且还需要花几秒钟的时间重新建立身份验证,无法支持语音等实时业务的切换。2008年,IEEE发布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标准802.11r,该标准能够保证WLAN终端在两个接入点之间的切换时间少于50ms,提高了无线局域网对语音等实时业务的支持能力。

  (3)802.11ae

  2012年4月,IEEE正式发布了WLAN管理帧优先级控制802.11ae。802.11ae通过对802.11管理帧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控制,进一步完善WLAN的QoS保障机制,改善无线局域网整体性能。

  (4)802.11ai

  802.11ai标准项目于2010年底启动,主要目的是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802.11系统初始链路建立时间,并支持大量用户同时接入扩展服务集(ESS)。目前,802.11ai已进入到技术方案征集阶段,增强技术将主要集中在AP或网络发现、安全认证、高层配置等方面。

  2.3 业务支撑能力快速提升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IEEE也不断提升业务支撑能力,制定相关标准更好地支持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无线音视频传输等新业务。

  (1)802.11p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无线通信需求,IEEE与2010年发布了车联网标准802.11p。该标准主要针对MAC层协议进行修改,定义了V2V(车辆之间)和V2I(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两种通信方式,在延时和移动性等方面进行了增强,以满足ITS的特殊需求。IEEE 802.11p与IEEE 1609系列标准(高层协议)共同构成IEEE WAVE(车载环境无线接入)系列标准。

  (2)802.11aa

  针对日益增长的无线音频和视频业务需求,IEEE于2008年启动802.11aa标准项目,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正式发布。802.11aa在现有802.11标准基础之上对MAC层协议进行改进,使WLAN系统能够支持更稳定的无线音视频流传输,并能够支持相应的802.1AVB 标准。

  (3)802.11ah

  世界主要国家在1GHz以下都有一定数量的免许可频段,这些频段有良好的传播特性,特别适合开展物联网、蜂窝网分流等应用。2010年下半年,IEEE启动802.11ah标准项目,旨在利用1GHz以下免许可频段支持物联网、蜂窝网分流等应用。该标准预计将于2014年完成。802.11ah目前处于关键技术征集阶段。

  根据当前的标准工作进展,802.11ah基本应用场景将包括传感器与智能抄表、数据回传、Wi-Fi覆盖扩展(含蜂窝网分流)等,将采用MIMO-OFDM作为主要传输技术,在不低于100kbit/s传输速率时达到1km覆盖范围,最大传输速率可达20Mbit/s,最多可支持6000个用户,支持终端长时间电池供电工作,保持802.11用户体验,并能够与802.15.4和802.15.4g共存。

  2.4 安全机制不断改进

  802.11最早采用的WEP加密协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IEEE制定了安全增强标准802.11i,Wi-Fi联盟基于802.11i先后定义了WPA和WPA2两个版本的安全协议,WLAN安全性逐步增强。此后,IEEE又制定了802.11w,加强对管理帧的安全保护。

  (1)WEP

  WEP是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协议的简称,是802.11标准的一部分,用于防止非法窃听或侵入无线网络,实现与有线局域网类似的安全保障。WEP只能进行AP对STA的单向共享密钥鉴别,而且使用简单的64位 RC4静态加密算法,很容易被黑客攻破,不能保证使用者的信息安全。目前,WEP已被基于802.11i标准的WPA和WPA2所取代,但由于大多数WLAN设备仍支持WEP,实际中仍有许多用户还在使用WEP协议。

  (2)802.11i

  802.11i主要定义了TKIP和CCMP增强加密机制,并采用了IEEE 802.1x和EAP(扩展认证协议)的认证机制。TKIP是WEP的直接升级,将固定密钥改为动态密钥,并采用128位RC4加密算法。CCMP采用了更先进的AES加密算法和CCM操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在802.11i发布之前,Wi-Fi联盟基于802.1x和TKIP提出了一套过渡性的安全协议WPA,该协议只需对原有WEP设备进行软件升级,但安全性提升有限。后来,Wi-Fi联盟又基于完整的802.11i标准推出了WPA2安全协议,使Wi-Fi安全性有了较大提升,但WPA2对硬件有较高要求。

  (3)802.11w

  早期的802.11系统未对管理帧进行有效保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09年,IEEE发布了802.11w,该标准提供了有效的MAC层机制,加强对802.11管理帧的保护,从而进一步增强了802.11系统的安全性。

  2.5 组网能力快速提升

  基本服务集(BSS)是 WLAN基本组网方式,只适合组建小规模网络。为了解决WLAN大规模组网问题,IEEE提出了扩展服务集(ESS)和802.11s(无线网状物,Mesh)的增强方案。此外,为了支持终端之间的直接连接,Wi-Fi联盟和IEEE分别制定了Wi-Fi Direct和802.11z两项标准。

  (1)ESS

  802.11扩展服务集(ESS)使用若干个接入点(AP)来扩展网络的覆盖范围。AP之间通过分布式系统连接在一起,每个AP和终端构成BSS,通过分布式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个BSS共同构成具有更大覆盖范围的ESS。分布式系统一般使用有线网络,也可采用无线进行连接。

  (2)802.11s

  为了实现更灵活的大规模组网,IEEE制定了无线网状物(Mesh)标准802.11s。802.11s根据Mesh网的特点,对802.11的接入机制、QoS保证和安全特性进行了增强,并提供了Mesh拓扑发现和形成、路径选择、拥塞控制等新功能,实现了WLAN的多跳互联。

  (3)Wi-Fi Direct

  Wi-Fi Direct利用软AP技术在多个终端中实现“AP-终端”组网方式,其中1台终端作为AP为其他终端提供网络服务,从而实现终端之间的直接连接。Wi-Fi Direct不需要修改硬件,并与已有Wi-Fi设备兼容,目前已在新上市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大量采用。

  (4)802.11z

  802.11z主要目的是通过终端直连技术改善WLAN用户体验。当终端通过AP进行通信时,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自动将AP旁路、建立直接连接,从而提高吞吐量,降低时延,避免干扰和节省功率。终端直连的工作频率可与AP的工作频率不同。802.11z只是针对终端的改进,不涉及AP。

  2.6 网管能力逐步增强

  为了改善WLAN的整体工作效率,IEEE制定了802.11k和802.11v,以改善WLAN的无线资源管理和无线网络管理。

  (1)802.11k

  早期的802.11标准无法让WLAN系统访问终端的无线资源,这一缺陷限制了WLAN的无线资源管理能力。为此,IEEE于2008年发布了802.11k标准,该标准提供丰富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如漫游决策、RF信道信息、信道负载、隐藏节点、客户端统计、信标、直方图和传输功率控制等),改进了对AP和终端的操作和环境数据的检测,提高了WLAN系统对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802.11v

  802.11v标准在802.11k定义的测量方法基础上,采用类似于蜂窝网的管理机制,为802.11物理层和MAC层的提供无线网络管理增强,更好地管理工作在中心式或分布式无线网络中的802.11设备,改善WLAN的无线网络管理,提高吞吐量、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并降低WLAN设备的耗电量。802.11v能够让WLAN更好地满足运营商的需求。

  2.7 积极拓展新可用频段

  除了2.4GHz和5GHz等已有频段以外,IEEE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新频段,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2003年,IEEE针对欧洲5GHz频谱管理要求而制定了标准802.11h,解决802.11与卫星和雷达系统的干扰共存问题。2008年,IEEE针对美国3.65—3.7GHz频段需求制定了相应技术标准802.11y,支持Wi-Fi设备采用高功率发射,覆盖范围可达5km。针对60GHz免许可频段,IEEE启动了802.11ad的制定,针对极高速短距离应用。针对1GHz以下免许可频段,IEEE正在研制802.11ah,以支持物联网、蜂窝网分流等相关应用。

  IEEE也在积极探索认知无线电等新型频谱使用方式。2010年初,IEEE启动了802.11af标准项目,制定工作于电视白空间(TVWS)频段的WLAN技术标准。由于TVWS频段具有良好的传播特性,802.11af可以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发射功率,但也需要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对广播电视业务产生干扰。目前,802.11af已形成标准草案1.0版本,其中采用了FCC建议的数据库管理方式,以避免对广电业务的干扰。

  2.8 与外部网络走向融合

  为了增强802.11系统与蜂窝网等外部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IEEE启动了802.11u标准的制定工作,使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WLAN接入到外部网络,获得所需要的数据服务,也便于将WLAN与运营商网络整合,提供融合业务。802.11u标准已于2011年发布,其中定义了注册授权、网络选择、应急业务支持、应急情况提醒、用户流量分割等与外部网络融合的新功能。基于802.11u标准,Wi-Fi联盟与无线宽带联盟(WBA)提出了Hotspot 2.0和下一代热点(NGH)技术,以实现蜂窝网与Wi-Fi网络之间的无缝流量切换和跨网漫游。

  3.  结束语

   本文对已发布和正在制定的WLAN技术标准进行了全面分析,归纳了WLAN在传输能力、QoS、业务、安全、组网、网管、频谱、网络融合等方面技术与标准的主要发展趋势,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这些发展趋势,及时开展相应的技术研发、标准化和产业化工作,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