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保测评和等保测评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两者的详细比较:
一、定义与依据
分保测评:
- 定义:指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该要求是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规范,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总体指导。
- 测评对象:主要针对非涉密信息系统进行测评。非涉密信息系统是指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
等保测评:
- 定义:指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其配套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等保测评是在分保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细化和完善的测评方式。
- 测评对象:针对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进行测评。涉密信息系统是指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
二、测评内容与结果
分保测评:
- 测评内容:主要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安全保护能力、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
- 测评结果: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定结果和安全保护能力评估结果。
等保测评:
- 测评内容:在分保测评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评估。
- 测评结果: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定结果、安全保护能力评估结果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保测评结果更加全面、具体。
三、应用场景与目的
分保测评:
- 应用场景:主要适用于非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评估。
- 目的:在信息系统建设、运维和改造过程中,通过分保测评可以发现系统安全漏洞,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等保测评:
- 应用场景: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评估。
- 目的:全面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保障。
四、流程与要求
分保测评:
- 流程:通常包括系统定级、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评等阶段。但需注意,不同来源可能提供的具体流程阶段有所不同,如有的还包括系统废止等阶段。
- 要求:新建涉密网络、系统都需经过测评(由地方保密局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进行)和审批(地市以上保密局)才能投入运行使用。涉密网络投入运行后,还应接受保密局组织的安全保密风险评估。
等保测评:
- 流程:包括系统定级、系统备案、系统测评、整改提升、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等阶段。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以适应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
- 要求:测评需要由专业的测评人员进行,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测评过程需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避免泄露敏感信息。测评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分保测评和等保测评在定义与依据、测评内容与结果、应用场景与目的以及流程与要求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信息系统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