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信息系统依据涉密程度进行分级保护,采取不同程度的防护和管理措施,以降低信息泄露或被非法获取的风险。具体规定如下:
分级保护的依据
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依据主要包括《保守国家秘密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分级保护的级别
涉密信息系统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 绝密级:这是最高级别的涉密信息系统,需要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这包括物理隔离、专网传输等,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 机密级:这个级别的涉密信息系统对防护措施的要求也较高。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系统,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 秘密级:这是涉密信息系统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但其防护水平仍然不低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第三级。需要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来保护系统。
分级保护的实施
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单位需要依据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国家保密标准,对不同级别的涉密信息系统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同时,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根据涉密信息系统的不同级别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及其存储、处理、传输的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
总的来说,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它根据涉密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