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率先宣布DeepSeek上车

作者 | 有车有据 编辑 | 智能车参考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戳我-> 领取自动驾驶近15个方向学习路线

>>点击进入→自动驾驶之心大模型技术交流群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知道DeepSeek这把“火”迟早点燃车圈,但没想到这么快。

1月20号刚刚发布的大模型R1,就是让全世界尤其是海外“震惊”的那一版,现在已经官宣上车

aef365de4f84d067dbc1a886f51d8832.png

更没想到,车圈率先拥抱国产顶尖大模型能力的,是它。

谁上车了DeepSeek大模型?

率先上车DeepSeek大模型的是它杭州老乡——吉利汽车

4c76ec54a2fb78e8ca6a00647d696f4f.png

给用户的体验升级,目前集中在人车交互层面。

后续吉利智能汽车AI不仅能对用户的模糊意图实现精准理解,进而准确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还能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潜在需求,并为用户主动提供车辆控制、主动对话、售后等等服务。

例如自动调整座椅、提醒车辆保养、拥堵时推荐绕行路线,或根据用户日程提前规划充电等等。

可以理解为对吉利原有的交互模型一次全面的升级彻底打通了车机UI、交互助手与数千种汽车原子化功能的壁垒,“可见即可说”不再限定在某些特定领域,扩展到全车智能。

518c5171787102c2353763046e4ade94.jpeg

据透露,吉利主要使用了知识蒸馏手段,智能车参考之前详细科普过,主要通过让一个较小的模型学习较大模型的预测分布来获得类似的表现。出现个别的能力不足和输出异常,可以补充有限数据使用强化学习的方案调整。

吉利具体怎么做的没细说,不过可以推测应该是将617B参数的R1大模型,基于星睿自身的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核心组件进行蒸馏,将R1大模型训练成适应智能汽车交互场景,并且能在车端跑起来的状态,之后在融合进吉利自己的技术体系里。

之所以能这么操作,离不开R1大模型本身的技术特征。

与之前常见的大语言模型不同,R1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多模态能力更强,二是训练成本更低

c98d77b94a3d51dd285d22342fa0b039.png

前者来自R1的架构级创新,包括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MLA)、DeepSeekMoE和Multi-Token Prediction(MTP)。

MLA解决长序列处理的效率问题,将过程中的键和值压缩成低秩的潜在向量,显著降低了推理过程中的内存占用。这种机制使得DeepSeek-V3能够处理如整本书或高分辨率图像这样的长序列,同时保持较低的计算开销。

MoE模型通过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专家”来处理,即在处理每个 token 时,仅有部分参数被激活,这使得模型能够聚焦于一小部分经过高度训练的专家模块,从而快速且精准地给出答案。

MTP的意思是多token预测目标,即在每个步骤中预测多个未来的token。这种方法增强了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特别是在长文本生成任务中,能够生成更加连贯和上下文丰富的文本。

后者来自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比如FP8混合精度训练、DualPipe管道并行性和跨节点全对全通信内核等优化技术,实现了高训练效率。完整训练需要278.8万个H800 GPU小时,成本约为557.6万美元,仅为传统大模型数十分之一。

R1发布两周左右就落地上车,核心依然离不开它强大的多模态能力,以及低廉链接的训练方式、成本。

c9615311365104896b969d4c89a30430.jpeg

实际上R1相比以往任何基础大模型,都更容易被应用到千行百业的具体场景中。

而应用在智能汽车上,上车方式不是简单在吉利的车机上安装一个DeepSeek应用,背后DeepSeek给吉利的技术支持,不再仅仅局限于授权一个API,而是把震惊全世界的R1大模型能力,融合进吉利自己的技术体系。

这里强烈推荐下自动驾驶之心最新的的多模态大模型课程,课程从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到大模型微调,最终在聚焦在端到端自动驾驶多模态大模型,基本上面试的东西课程里面都有介绍。

两人拼团立享优惠!扫码学习课程

图片

车企没有AI能力,接不住DeepSeek

何小鹏是第一个公开谈论DeepSeek的车企老板,昨天刚刚在内部开工信中承认DeepSeek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预测AI将在未来十年驱动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变革。

随着吉利的新进展,后续DeepSeek毫无疑问会迎来一波上车热潮,各家争先恐后官宣。

DeepSeek大概率会成为类似华为ADS、高通8295、英伟达Orin一样的旗帜图腾,深深烙印在用户思维中,成为智能车的核心产品力和卖点之一

不过和这些具体的产品功能相比,DeepSeek对于整个智能汽车产业影响可能更深远。

c8be5d894f1900f087c0878c4ef630a5.jpeg

吉利与DeepSeek的合作方式,是将R1模型的知识能力蒸馏融合进自研模型。实际上这也是目前DeepSeek在千行百业落地的模式。

因为DeepSeek率先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泛化能力好又方便部署的大模型,不必(或者说当下也没条件)分出团队针对某种应用场景专门研发模型。

所以作为车企,没自己的东西,还真接不住DeepSeek:必须具有大模型基础能力和产品,以及综合研发、维护、迭代的体系化AI能力。

这也是从车企角度看,吉利会成为第一个官宣上车DeepSeek的原因。

整个星睿大模型是一个技术体系,吉利已经搭建了3年之久。包括车控大模型、主动交互端侧大模、云端大模型、多模态融合引擎、算力基础设施等等。整合了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语音识别、多模态交互等AI技术,支持车辆控制、语音交互、场景化服务等功能。

DeepSeek“上车”后,也不会局限于只能座舱的交互应用。未来,DeepSeek R1的生成能力可以用来模拟复杂驾驶场景,加速算法迭代…

9c7dee24b2ed7980e1ccbf99131df87b.jpeg

所以最前沿的大模型技术进入汽车行业,眼下还不是大水漫灌让所有玩家水涨船高,只有自身AI能力积累最深的头部车企,才能接住最早的一波红利。

以前是AI公司专门成立汽车团队和子公司,以项目形式作为乙方交付;国产基础大模型突破后,这种合作方式被颠覆,车企需要根据大模型的特征调整自己的技术体系和功能落地。

当然对车企本身自研能力和大模型基础提出更高要求。

① 自动驾驶论文辅导来啦

f3cadf59f5ed182e6754c3d4cd6738c0.jpeg

②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学习社区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近4000人的交流社区,已得到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的认可!涉及30+自动驾驶技术栈学习路线,从0到一带你入门自动驾驶感知端到端自动驾驶世界模型仿真闭环2D/3D检测、语义分割、车道线、BEV感知、Occupancy、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标定、目标跟踪)、自动驾驶定位建图SLAM、高精地图、局部在线地图)、自动驾驶规划控制/轨迹预测等领域技术方案大模型,更有行业动态和岗位发布!欢迎扫描加入

d059668155fe34adf33231dc201e8fa4.png

 ③全网独家视频课程

端到端自动驾驶、仿真测试、自动驾驶C++、BEV感知、BEV模型部署、BEV目标跟踪、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多模态3D目标检测车道线检测轨迹预测在线高精地图世界模型点云3D目标检测目标跟踪Occupancy、CUDA与TensorRT模型部署大模型与自动驾驶NeRF语义分割自动驾驶仿真、传感器部署、决策规划、轨迹预测等多个方向学习视频(扫码即可学习

5afbf9e5682593701cc744584d0f07d1.png

网页端官网:www.zdjszx.com

④【自动驾驶之心】全平台矩阵

cbe6f7a470d596d70bae607695c25656.png

目录: MD1 1-1 二极管正向电压 1-2 二极管反向电压 1-3 IV法测二极管伏安特性 1-4 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 1-5 例1.2.1电路 1-6 直流交流电源同时作用于二极管 1-7 半波整流电路 1-8 全波整流电路 1-9 单向限幅电路 1-10 双向限幅电路 1-11 底部钳位电路 1-12 顶部钳位电路 1-13 振幅解调电路 1-14 振幅调制电路 1-15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1-16 发光二极管 1-17 光电控制电路 1-18 变容二极管应用 1-19 IV法测三极管伏安特性 1-20 用万用表测三极管 1-21 晶闸管功能演示 1-22 双向晶闸管功能演示 MD2 1-23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 1-24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 1-25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3) 1-26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4) 1-27 直接耦合共发射极电路 1-28 直流工作点的温度漂移 1-29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30 放大倍数与输入电阻的测量 1-31 输出电阻的测量 1-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1) 1-3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2) 1-34 共基极放大电路 1-35 复合管共射放大电路 1-36 复合管共集放大电路 1-37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1-38 共集-共基放大电路 1-39 共集-共射放大电路 1-40 NMOS管共源放大电路 MD3 1-4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1) 1-4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2) 1-4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3) 1-44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1) 1-45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2) 1-46 光耦合放大电路 1-47 差分放大电路 1-48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MD4 1-49 镜像恒流源电路 1-50 比例恒流源电路 1-51 微恒流源电路 1-52 射极输出器的恒流源电路 1-53 威尔逊恒流源电路 1-54 多路恒流源电路 MD5 1-5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56 输入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1-57 输出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1-58 射极旁路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1-59 晶体管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1-60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MD6 1-61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1) 1-62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2) 1-63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3) 1-64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1) 1-65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2) 1-66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1) 1-67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2) 1-68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1) 1-69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2) MD7 1-70 反相比例运算 1-71 同相比例运算 1-72 差分比例运算 1-73 反相求运算 1-74 同相求运算 1-75 减法运算(1) 1-76 减法运算(2) 1-77 积分电路 1-78 微分电路 1-79 对数运算电路 1-80 指数运算电路 1-81 无源低通滤波电路 1-82 一阶低通滤波电路 1-83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 1-84 二阶高通滤波电路 1-85 二阶带通滤波电路 1-86 二阶带阻滤波电路 1-87 全通滤波电路 1-88 全通滤波电路2 1-89 三运放数据放大器 MD8 1-90 RC串并联网络 1-91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1-92 LC并联谐振电路 1-93 变压器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94 电感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95 电容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96 改进的电容反馈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97 低失真正弦波振荡电路 1-98 矩形波振荡电路 1-99 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振荡电路 1-100 三角波发生器 1-101 占空比可调的三角波发生器 MD9 1-102 OCL乙类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103 OCL甲乙类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104 OTL甲乙类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105 OCL甲乙类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MD10 1-106 半波整流电路 1-107 全波整流电路 1-108 桥式整流电路 1-109 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1-110 桥式整流电感滤波电路 1-111 桥式整流LC滤波电路 1-112 桥式整流π滤波电路 1-113 桥式整流π滤波电路2 1-114 三倍压整流 1-115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1-116 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 1-117 三端集成稳压电源7805的应用 1-118 三端集成稳压电源7905的应用 1-119 升压式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1-120 降压式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1-121升降压式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电子仿真实验报告实验1.1 二极管电路仿真实验 1. 实验目的 1)学习multisim10.0软件的使用方法。2)学会用multisim中直流扫描分析方法来验证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3) 2. 实验原理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它的伏安特性具有非线性 3. 实验内容(包括:理论计算、实验电路的创建、测试步骤、结果) 图、表、公式的格式如下所示: 图1 二极管正向测试电路 (黑体,小五) 表1 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 10% 20% 30% 50% 70% 90% 300 548 594 626 656 718 0.000056 0.153 0.738 1.840 3.480 8.433 5357142 3581.699 804.878 340.217 188.506 85.142 实验结果分析 从仿真数据可以看出,二极管D的电阻值r不是一个固定值。当在其两端的正向电压V小于开启电压U时,,r呈现为很大的正向电阻,此时通过的正向电流I非常小;而当V大于开启电压U时,I急剧增,r也随即迅速减小,此时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导通区”。二极管正向伏安曲线是非线性的。 (2)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测量及其分析 Rw 10% 50% 80% 85% 100% Vd/v 12.5 62.490 99.989 100.820 102.533 Id/mA 0.001776 0.007105 0.028 19 225 Rd=Vd/Id 7038288.3 8795214.6 3571035.7 5306.3 455.7 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从仿真数据可以看出,二极管D的电阻值r不是一个固定值。当在其两端的反向电压V小于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时,电阻r很大,此时通过的反向电流I非常小;而当V大于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时,I急剧增,r也随即迅速减小,此时二极管击穿。二极管反向伏安曲线是非线性的 (2)二极管双向限幅电路分析仿真 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由图可知,当正向电压大于4.626V时,D1导通,当电压小于1.351V时 D2导通。从而使该电路具有双向限幅作用。 实验1.2: 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仿真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虚拟伏安特性分析仪(IV-Analysis)观测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 (2)掌握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求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3)掌握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电路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三极管是一种非线性元件,其特性曲线可分为 三 个区:饱区,放大区 ,截止区。依据其伏安特性可知, 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3:实验内容 (1)电测绘制出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根据所测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并在曲线上求出晶体管工作点Q处的直流放大倍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