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my.oschina.net/u/3041656/blog/820023
源码地址,需要的回复评论留下邮箱
前段时间由于公司测试方向的转型,由原来的web页面功能测试转变成接口测试,之前大多都是手工进行,利用postman和jmeter进行的接口测试,后来,组内有人讲原先web自动化的测试框架移驾成接口的自动化框架,使用的是java语言,但对于一个学java,却在学python的我来说,觉得python比起java更简单些,所以,我决定自己写python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由于本人也是刚学习python,这套自动化框架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于是进行一些总结,便于以后回顾温习,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希望大神们多多指教。下面我就进行今天的主要内容吧。(初学者的成功之路,哈哈哈~~)
1、首先,我们先来理一下思路。
正常的接口测试流程是什么?
脑海里的反应是不是这样的:
确定测试接口的工具 —> 配置需要的接口参数 —> 进行测试 —> 检查测试结果(有的需要数据库辅助) —> 生成测试报告(html报告)
那么,我们就根据这样的过程来一步步搭建我们的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业务和数据的分离,这样才能灵活,达到我们写框架的目的。只要好好做,一定可以成功。这也是我当初对自己说的。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结构的划分。
我的结构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参考下:
common:存放一些共通的方法
result:执行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夹,里面存放每次测试的结果
testCase:用于存放具体的测试case
testFile:存放测试过程中用到的文件,包括上传的文件,测试用例以及 数据库的sql语句
caselist:txt文件,配置每次执行的case名称
config:配置一些常量,例如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接口的相关信息等
readConfig: 用于读取config配置文件中的内容
runAll:用于执行case
既然整体结构有了划分,接下来就该一步步的填充整个框架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config.ini和readConfig.py两个文件,从他们入手,个人觉得比较容易走下去哒。
我们来看下文件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
[DATABASE]
host = 50.23.190.57
username = xxxxxx
password = ******
port = 3306
database = databasename
[HTTP]
# 接口的url
baseurl = http://xx.xxxx.xx
port = 8080
timeout = 1.0
[EMAIL]
mail_host = smtp.163.com
mail_user = xxx@163.com
mail_pass = *********
mail_port = 25
sender = xxx@163.com
receiver = xxxx@qq.com/xxxx@qq.com
subject = python
content = "All interface test has been complited\nplease read the report file about the detile of result in the attachment."
testuser = Someone
on_off = 1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配置文件,没错,所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放到这里来。哈哈,怎么样,不错吧。
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固定的“仓库”。来保存我们平时不动的东西,那么,我们要怎么把它拿出来为我所用呢?这时候,readConfig.py文件出世了,它成功的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import os
import codecs
import configparser
proDir = os.path.split(os.path.realpath(__file__))[0]
configPath = os.path.join(proDir, "config.ini")
class ReadConfig:
def __init__(self):
fd = open(configPath)
data = fd.read()
# remove BOM
if data[:3] == codecs.BOM_UTF8:
data = data[3:]
file = codecs.open(configPath, "w")
file.write(data)
file.close()
fd.close()
self.cf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self.cf.read(configPath)
def get_email(self, name):
value = self.cf.get("EMAIL", name)
return value
def get_http(self, name):
value = self.cf.get("HTTP", name)
return value
def get_db(self, name):
value = self.cf.get("DATABASE", name)
return value
怎么样,是不是看着很简单啊,我们定义的方法,根据名称取对应的值,是不是so easy?!当然了,这里我们只用到了get方法,还有其他的例如set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探索下,也可以看看小编我自己的关于读取配置文件的博文https://my.oschina.net/u/3041656/blog/793467,这里我们就不在累述了。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下common到底有哪些东西。
既然配置文件和读取配置文件我们都已经完成了,也看到了common里的内容,接下来就可以写common里的共通方法了,从哪个下手呢?今天,我们就来翻“Log.py”的牌吧,因为它是比较独立的,我们单独跟他打交道,也为了以后它能为我们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这里呢,我想跟大家多说两句,对于这个log文件呢,我给它单独启用了一个线程,这样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我们在写log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看名字大家也知道了,这里就是我们对输出的日志的所有操作了,主要是对输出格式的规定,输出等级的定义以及其他一些输出的定义等等。总之,你想对log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放到这里来。我们来看下代码,没有比这个更直接有效的了。
import logging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import threading
首先,我们要像上面那样,引入需要的模块,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class Log:
def __init__(self):
global logPath, resultPath, proDir
proDir = readConfig.proDir
resultPath = os.path.join(proDir, "result")
# create result file if it doesn't exist
if not os.path.exists(resultPath):
os.mkdir(resultPath)
# defined test result file name by localtime
logPath = os.path.join(resultPath, str(datetime.now().strftime("%Y%m%d%H%M%S")))
# create test result file if it doesn't exist
if not os.path.exists(logPath):
os.mkdir(logPath)
# defined logger
self.logger = logging.getLo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