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KNN算法实践

作者 | 叶庭云

来源 | 修炼Python

头图 | 下载于视觉中国


KNN算法简介

KNN(K-Nearest Neighbor)最邻近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classification)技术中常用算法之一,其指导思想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由你的邻居来推断出你的类别。

KNN最邻近分类算法的实现原理:为了判断未知样本的类别,以所有已知类别的样本作为参照,计算未知样本与所有已知样本的距离,从中选取与未知样本距离最近的 K 个已知样本,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法则(majority-voting),将未知样本与 K 个最邻近样本中所属类别占比较多的归为一类。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寻找最近的k个数据,来预测新数据的分类

KNN算法的关键:

  • 样本的所有特征都要做可比较的量化,若是样本特征中存在非数值的类型,必须采取手段将其量化为数值。例如样本特征中包含颜色,可通过将颜色转换为灰度值来实现距离计算。

  • 样本特征要做归一化处理,样本有多个参数,每一个参数都有自己的定义域和取值范围,他们对距离计算的影响不一样,如取值较大的影响力会盖过取值较小的参数。所以样本参数必须做一些 scale 处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所有特征的数值都采取归一化处置。

  • 需要一个距离函数以计算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的距离函数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等,一般选欧氏距离作为距离度量,但是这是只适用于连续变量。在文本分类这种非连续变量情况下,汉明距离可以用来作为度量。通常情况下,如果运用一些特殊的算法来计算度量的话,K近邻分类精度可显著提高,如运用大边缘最近邻法或者近邻成分分析法。

以计算二维空间中的A(x1,y1)、B(x2,y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例,常用的欧氏距离的计算方法如下图所示:

KNN算法的优点:

  • 简单,易于理解,易于实现,无需估计参数,无需训练;

  • 适合对稀有事件进行分类;

  • 特别适合于多分类问题(multi-modal,对象具有多个类别标签), KNN比 SVM 的表现要好。

KNN算法的缺点:

  • 只适合小数据集:正是因为这个算法太简单,每次预测新数据都需要使用全部的数据集,所以如果数据集太大,就会消耗非常长的时间,占用非常大的存储空间。

  • 数据不平衡效果不好:如果数据集中的数据不平衡,有的类别数据特别多,有的类别数据特别少,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失效了,因为特别多的数据最后在投票的时候会更有竞争优势。

  • 需要做数据标准化:由于使用距离来进行计算,如果数据量纲不同,数值较大的字段影响就会变大,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比如都转换到 0-1 的区间。

  • 不适合特征维度太多的数据:由于我们只能处理小数据集,如果数据的维度太多,那么样本在每个维度上的分布就很少。比如我们只有三个样本,每个样本只有一个维度,这比每个样本有三个维度特征要明显很多。

关于 K 的选取:

  • K 值的选取会影响到模型的效果。当 K 越小的时候容易过拟合,因为结果的判断与某一个点强相关。而 K 越大的时候容易欠拟合,因为要考虑所有样本的情况,那就等于什么都不考虑。

  • 对于 K 的取值,一种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从 1 开始不断地尝试,查看准确率。随着 K 的增加,一般情况下准确率会先变大后变小,然后选取效果最好的那个 K 值就好了。当然,关于 K 最好使用奇数,因为偶数在投票的时候就困难了,如果两个类别的投票数量是一样的,那就没办法抉择了,只能随机选一个。

  • 所以选取一个合适的 K 值也是 KNN 算法在实现时候的一个难点,需要根据经验和效果去进行尝试。


鸢尾花数据分类


以经典的鸢尾花数据分类为例,熟悉 KNN 算法基本原理。使用 sklearn 自带的鸢尾花数据集,这个数据集里面有 150 条数据,共有 3 个类别,即 Setosa 鸢尾花、Versicolour 鸢尾花和 Virginica 鸢尾花,每个类别有 50 条数据,每条数据有 4 个维度,分别记录了鸢尾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

导入需要的依赖库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 sklearn自带的数据集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sklearn模块的KNN类
import numpy as np    # 矩阵运算库numpy

# 设置随机种子,不设置的话默认是按系统时间作为参数
# 设置后可以保证我们每次产生的随机数是一样的,便于测试
np.random.seed(6)

加载数据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iris_x = iris.data      # 数据部分
iris_y = iris.target    # 类别部分
print(iris_x)
print(iris_y)

结果如下:这个数据集里面有 150 条数据,共有 3 个类别,即 Setosa 鸢尾花、Versicolour 鸢尾花和 Virginica 鸢尾花,每个类别有 50 条数据,每条数据有 4 个维度,分别记录了鸢尾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

KNN预测分类

# permutation 接收一个数作为参数(这里为数据集长度150) 产生一个0-149乱序一维数组
randomarr= np.random.permutation(len(iris_x))
# 随机从150条数据中选125条作为训练集,25条作为测试集
iris_x_train = iris_x[randomarr[:-25]] # 训练集数据
iris_y_train = iris_y[randomarr[:-25]] # 训练集标签
iris_x_test = iris_x[randomarr[-25:]]  # 测试集数据
iris_y_test = iris_y[randomarr[-25:]]  # 测试集标签
# 定义一个KNN分类器对象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
# 调用该对象的训练方法,主要接收两个参数:训练数据集及其类别标签
knn.fit(iris_x_train, iris_y_train)
# 调用预测方法,主要接收一个参数:测试数据集
iris_y_predict = knn.predict(iris_x_test)
# 计算各测试样本预测的概率值 这里我们没有用概率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参考概率值来进行最后结果的筛选,而不是直接使用给出的预测标签
probility = knn.predict_proba(iris_x_test)
# 计算与最后一个测试样本距离最近的5个点,返回的是这些样本的距离和序号组成的数组
neighborpoint = knn.kneighbors([iris_x_test[-1]], 5)
print(neighborpoint)
print('------------------------------------------------------------------')
# 调用该对象的打分方法,计算出准确率
score = knn.score(iris_x_test, iris_y_test, sample_weight=None)
# 输出测试的结果
print('iris_y_predict = ')
print(iris_y_predict)
print('------------------------------------------------------------------')
# 输出原始测试数据集的正确标签,以方便对比
print('iris_y_test = ')
print(iris_y_test)
print('------------------------------------------------------------------')
# 输出准确率计算结果
print('Accuracy:', score)

结果如下:

经过上面的一个动手尝试,我们成功地实践了 KNN 算法,并使用它对鸢尾花数据进行了分类计算,预测准确率在 90% 以上。

手写KNN算法实现思路

为了加深对 KNN 算法的理解,我们手动实现,而不用 sklearn 模块的 KNN 类。

要自己动手用 Python 实现 KNN 算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 算距离:给定待分类样本,计算它与已分类样本中的每个样本的距离;

  • 找邻居:圈定与待分类样本距离最近的 K 个已分类样本,作为待分类样本的近邻;

  • 做分类:根据这 K 个近邻中的大部分样本所属的类别来决定待分类样本该属于哪个分类;


预测城市空气质量

数据来源:http://www.tianqihoubao.com/aqi/chengdu-201901.html

以预测城市空气质量为例,对已获取的几个城市 2019 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划分测试集、训练集。

读取数据集

def read_dataset(filename1, filename2, trainingSet, testSet):
      with open(filename1, 'r') as csvfile:
          lines = csv.reader(csvfile)  # 读取所有的行
          dataset1 = list(lines)       # 转化成列表
          for x in range(len(dataset1)):  # 每一行数据
              for y in range(8):
                  dataset1[x][y] = float(dataset1[x][y])   # 8个参数转换为浮点数
              testSet.append(dataset1[x])    # 生成测试集

      with open(filename2, 'r') as csvfile:
          lines = csv.reader(csvfile)  # 读取所有的行
          dataset2 = list(lines)       # 转化成列表
          for x in range(len(dataset2)):   # 每一行数据
              for y in range(8):
                  dataset2[x][y] = float(dataset2[x][y])  # 8个参数转换为浮点数
              trainingSet.append(dataset2[x])  # 生成训练集

计算欧氏距离

def calculateDistance(testdata, traindata, length):  # 计算距离
      distance = 0  # length表示维度 数据共有几维
      for x in range(length):
          distance += pow((int(testdata[x]) - int(traindata[x])), 2)
      return round(math.sqrt(distance), 3)    # 保留3位小数

找 K 个相邻最近的邻居

def getNeighbors(self, trainingSet, test_instance, k):  # 返回最近的k个边距
      distances = []
      length = len(test_instance)
      # 对训练集的每一个数计算其到测试集的实际距离
      for x in range(len(trainingSet)):
          dist = self.calculateDistance(test_instance, trainingSet[x], length)
          print('训练集:{} --- 距离:{}'.format(trainingSet[x], dist))
          distances.append((trainingSet[x], dist))
      distances.sort(key=operator.itemgetter(1))  # 按距离从小到大排列
      # print(distances)
      neighbors = []
      # 排序完成后取距离最小的前k个
      for x in range(k):
          neighbors.append(distances[x][0])
      print(neighbors)
      return neighbors

计算比例最大的分类

def getResponse(neighbors):   #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归类到哪一类
      class_votes = {}
      for x in range(len(neighbors)):
          response = neighbors[x][-1]  # 统计每一个分类的多少  空气质量的数字标识
          if response in class_votes:
              class_votes[response] += 1
          else:
              class_votes[response] = 1
      print(class_votes.items())
      sortedVotes = sorted(class_votes.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 按分类大小排序  降序
      return sortedVotes[0][0]    # 分类最大的  少数服从多数   为预测结果

预测准确率计算

def getAccuracy(test_set, predictions):
      correct = 0
      for x in range(len(test_set)):
          # predictions预测的与testset实际的比对  计算预测的准确率
          if test_set[x][-1] == predictions[x]:
              correct += 1
          else:
              # 查看错误预测
              print(test_set[x], predictions[x])

      print('有{}个预测正确,共有{}个测试数据'.format(correct, len(test_set)))
      return (correct / (len(test_set))) * 100.0

run函数调用

def run(self):
    training_set = []    # 训练集
    test_set = []        # 测试集
    self.read_dataset('./train_4/test.txt', './train_4/train.txt', training_set, test_set)  # 数据划分
    print('Train set: ' + str(len(training_set)))
    print('Test set: ' + str(len(test_set)))
    # generate predictions
    predictions = []
    k = 7  # 取最近的7个数据
    for x in range(len(test_set)):  # 对所有的测试集进行测试
        neighbors = self.getNeighbors(training_set, test_set[x], k)  # 找到8个最近的邻居
        result = self.getResponse(neighbors)  # 找这7个邻居归类到哪一类
        predictions.append(result)

    accuracy = self.getAccuracy(test_set, predictions)
    print('预测准确度为:  {:.2f}%'.format(accuracy))   # 保留2位小数

运行效果如下:

测试集上预测准确率在 95% 以上。可以通过增加训练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量,调节找邻居的数量k,提高预测准确率。

福 利

CSDN给大家发压岁钱啦!

2月4日到2月11日每天上午11点

价值198元的芒果TV年卡,价值99元的CSDN月卡现金红包,CSDN电子书月卡等奖品大放送!百分百中奖

电脑端点击链接参与:

https://t.csdnimg.cn/gAkN

更多精彩推荐
☞Python 分析热卖年货,今年春节大家都在送啥?☞爬了20W+条猫咪交易数据,它不愧是人类团宠☞英超引入 AI 球探,寻找下一个足球巨星
☞三年投 1000 亿,达摩院何以仗剑走天涯?☞2021年浅谈多任务学习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 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