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论语 心得和感悟

天地人之道

         “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是外在的一切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常常是他内心的取向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我的心得

         我们需要有理想,否则人生会觉得没有希望,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脚踏实地,否则就只是空想。

         儒家要求我们有所作为,道家建议我们超越。在我们可以有所为的时候就有所为,否则要想开点,这应该是两个的一种结合吧。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又该有所快乐,否则走的会很辛苦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当然它也需要基本的物质资料,但现在的我们不能抱怨挣钱少啊什么的,总觉得将来钱多了会怎么样。但是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阶段的烦恼,关键是要想的开,调节自己。

心灵之道

对待缺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其他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我的心得

         自信应该是需要培养的,它可能和你经历的事,和周围人对你的态度有关,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应该是经历和磨练实现的。

处世之道

人际关系     

        同事之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不要太紧密,保持中庸,这非常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朋友之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亲人之间:注意非爱行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人际关系:对强者、尊者、弱者讲礼节

不公正待遇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处事原则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敬而无失: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做事的方式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就先放一放。我们常说一个人身体力行,那叫直接经验;而听听别人的经验教训,包括他经历的坎坷,走过的弯路,那是间接经验。你多听点间接经验,也有好处。
  “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则寡尤”,就会少了很多怨尤。
  “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一放。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悔”,让你自己少一点后悔。

        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我的心得

         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寂寞和软弱,想要找寻依靠,所以给朋友、亲人加上了太多的责任,想要做的中庸,需要自身的修炼,让自己足够坚强。

         对朋友和亲人的过分担忧和爱,会让我们做的太过,其实可能需要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信任

君子之道

         前提:做个善良的人

      君子:修身以敬,修身以安天下

       君子:不忧不惧。返工自身,无所愧疚,当然就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了

       君子: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无忧: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智者不惑: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勇者不惧: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君子: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器: 不固定在某个职业,变通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君子贞而不谅

       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如何做君子:

        恒心:你想做什么,无恒产而有恒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我的心得

         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但对我来说,是否成为君子还未可知,但不管成为什么,都是需要努力的。虽然现在不知道要成为什么,就先从修身开始吧。

         不忧、不惧、不惑还是很难做到的。不忧需要一种胸怀天下的境界,要不就是心灵修炼的非常强悍,不会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烦恼;不惑需要定期评估自己、询问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这个可以做到;不惧需要自信,需要勇敢

         现在可做的:静坐(静安虑得)、自省(写日记)、敬、恒心、不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现在格物致知已经做的还可以了,通过学习专业和人文书籍,做到曾国藩的:敬德和修业。诚意和正心还不是很理解,网上的一些解释也莫名其妙,不太理解诚为什么那么重要,现在自己形成的一个解释是:明确自己的内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做事情和选择时,多想想自己的内心,不违背。这样应该算是正和诚了吧。

朋友之道

什么样的朋友

      益者三友:直、谅、多闻; 损者三友:便辟,善柔,便佞。

              直:正直、刚强

              谅:诚实

             便辟:脾气暴躁

             善柔:优柔寡断,老拉后腿的人

             便佞:夸夸奇谈、言过其实,无真才实学

       交有用的人:去结交那些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而不是权贵、富豪。结实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于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同良朋益友间的切磋交流。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如何交

   一是意愿:仁(爱人),愿意与人亲近,而是能力:智(知人)

      朋友就是一面镜子,所以要学习朋友的长处,自省自己。

    二是分寸: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都要有尺度。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给朋友提意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

     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少年时容易情感出问题,结交理智、开解你的朋友)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中年时与人争斗,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结交平常心的朋友);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需要朋友的开导,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也就远离了烦恼)

    三是慎重: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四是自身: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我的心得

         本章也是论语的一贯风格,对于孔子来说,他更关注自身的修养,所以交朋友也更多地是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快乐,而没有太多的功利心

         直 谅 多闻  还是很对滴

理想之道

什么是理想

    你的理想应该是你的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每一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有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这样一个寄托,会给你这一生找到一个依凭,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内心根据地。

    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

       其实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储备一点心灵快乐的资源 。

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实现理想

让我们手中每一天的生活方式跟你最终的理想有了一个勾连的桥梁。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或激烈、或宏阔、或张扬的外在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必须了解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选择不会迷惑,在事业的路上有一种内心的从容和对自我的把握。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这种从容和对于自我的把握,在职业角色中我们只能是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一种内心认同以后对这个职业的提升

    我们不缺乏远大理想,但是缺少从脚下达到理想的道路

我的心得

       其实有时候想想自己的以前,其实是一个不缺理想的人,小时候是要当科学家(老师教的),初中高中是考个好大学(北大清华最好),工作后想有钱,现在是想回老家。

       有很多时候,理想、欲望和计划是不好区分的,理想应该是人生的终极吧,计划是实现理想的道路,欲望时间比较短而且多变。

       理想应该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一个让你快乐的源泉,而不是外在的成功;所以可能需要时刻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

       追求理想时,你每日的工作和理想间有沟通的桥梁,这样你才能减少苦闷,化解焦虑,让自己走的更坚定,更快乐

人生之道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

       立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是外在的给你一个符号,内在的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形成一种融合和提升,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

四十不惑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舍弃心灵不需要的东西。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其实是极尽高明之后,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在你二十的时候,三十岁的时候,曾经风发扬厉过,那么走过“不惑”的时候才表现为这样一种淡定而从容。

五十知天命

       就是自己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世界。

       “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六十耳顺

       就是悲天悯人,就是理解与包容。任何一个事情,你会觉得有他存在的道理;听任何一种话,你会站在他的出发起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七十

       为自己活和为别人活的融合

       只要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孔子自白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的心得

         这一节的内容是按人生顺序讲的,有很多东西不是特别明白,有可能是我的阅历和境界不够,选择一些自己能懂的东西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三十而立:是指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你对自己、人生、世界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规则,你对为人处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其实这点,觉得咱们国家的教育挺失败的,有太多莫名其妙以后都用不到的东西,还必须学。而一些有用的东西却不交,比如积极心理学、价值观和人生基本规范,害的我们大了还得自己补课。

         对于自身需要学习 菜根谭、大学和中庸。从这些经典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在生活中慢慢体悟,使用儒家修身的方法修炼自己。

         四十不惑:是指通过生活的历练和自己的思考,对于自己的价值观、理想等不再疑惑,明白自己的内心的选择。做到这样,需要多了解自己的内心、进行自省。

         五十知天命:不太理解,可能是知道自己能达到的状态,不对自己要求太高,有一份内心的超越和豁达。关键是天命是什么不理解,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能是自己尽力就好,不求结果?

         六十耳顺:应该是当别人和自己意见相左,做的事情自己不同意时,有一份理解和包容;这个更多的是针对子女的吧,毕竟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心血,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没法放手,我爸大概做到了。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能是对世界的不合理有了一种包容,内心永恒的平静,不会感到不舒服?这个也不太清楚

孝敬之道

原则

       论心不论迹

方法

       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要抓紧时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只要父母还在,就是儿女的福分。天下儿女心,就是在这个时刻,想一想父母之年,以及在有限的岁月中,我们还来得及做什么,那么一切都有可能。

和父母冲突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劝说父母要委婉的进行,如果不听从,心存尊敬,不顶撞他们,  对此事继续担忧,但不形成怨恨    

       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

       又敬不违:孝顺,顺从不违背,不是大是大非的时候

       我们做儿女的,很容易跟父母形成的冲突就是发生在生活习惯上。

       我们不是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都一定要做儿女的放弃原则,但是,在可以不计较的时候,儿女要对父母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一种快乐的日子,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孝敬。

       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是真正的敬。心理上的这种"敬",直接导出来的行为层面就是"不违"。

       在物质生活大大丰富的今天,对于父母的心思做一些认真的揣测(想父母为什么这样做),按照他们的心意去做事,你可以做得更含蓄,更不外露,会让父母心里更自信,让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肯定。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其他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谨慎而守信。

       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所讲的这番道理,不正是让一个人从脚下出发,从自己的亲人出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用这样一种本能之爱走到社会上,再做理性的提升吗?人们先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做好了,再去学学知识、文化,让人走到更高的层次。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他就不用父母担心了

       忙,有时候是可以忙忘的,但有时候忙是可以取舍的,取重而舍次。什么是重?人们往往觉得事业是重的,朋友的快乐是重的,在这种时候,父母往往是被忽略的。

我的心得

       当下的社会是价值观缺失的社会,我也不知道我的价值观,那我就让我从身边做起吧: 孝、悌、谨而信、自身的快乐

智慧之道

       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凭运气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你抓了一手坏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

做事

       时刻准备着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什么是智慧

       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比智慧更重要的是经验。而且,在经验里面,悟性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何智慧

       多闻、多见、多看、多想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方向和目标

       今天的世界很纷繁复杂,所提供的机遇不一而足。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心中那种固执的心理应该是越来越少的,因为在多样化的世界上我们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

       人生不一定那么强调唯一性的目标,但你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这就会让自己宽容很多。

       什么叫目标?目标就是一个点,就是从我这里走过去,鼻子尖必须碰到那个点上,这才叫到达目标。什么叫方向?就是从我这儿走过去,那个目标偏左十度,偏右十度,有个夹角,在这二十度之内,只要我能触达其中任何一个点,都在我的方向之内。

       在这样坚持自我的内心中,要有方向,再来与客观环境进行调试,不断地在这种调试中去实现自我,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做到这一点,就是智慧。

我的心得

         抓了坏牌还能打好,可能更多的是心性和品格的修改吧,如战洪辉

         方向和目标的说法,让我焕然一新,说的太对了,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达到目标太难了。

学习之道

学什么

         学习的层次: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是否一去学,是否找到道,是否坚持、建立自己的道,是否平衡、变通。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学以致用。

其他

        传播一个消息:真实吗? 善意吗? 重要吗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张载说得好,他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依据自身,无处不学,通达权变 

我的心得

         曾国藩说学习一为敬德之事,一为修业之事。无论是敬德还是修业,强调的是学以致用。

         学习的层次:学、道、立、权。 第一步学习,比如我现在关注国学经典,第二步找到道,就是通过我的阅读建立自己心灵的坐标,第三步自己按照坐标去做,第四步在实践中,确定什么是可变通的,什么是必须坚守的。

诚信之道

       在自己的生命中保持恒常之心,需要坦率的勇气。也就是说,一个人接受自己的现实,真诚面对自己,这是信誉的起点。我们今天说,诚信诚信,诚是信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生命都不忠诚,没有了一份真切的诚意,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对他人守信呢?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我的心得

         最近在思考 诚 的问题,有一些小心得,古代的诚讲究的是对君王的忠诚,在当下可能就不适用了,别说君王了,就连国家都离我们很远。不过可以考虑对自我的“诚”:真诚,即做事尽量不违背自己的内心,选择不违背自己的内心。类似于阳明先生的致吾心于事事物物。

本色于丹

       每一个人生命的出发点都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生命

       只要你真诚面对自己的生命,你就会想办法让你的生命丰富起来的,就不会被外在的世界迷惑

       读书是一个逐渐让自己的心安静和回归的过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