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实验室申请软件测试CMA认可前,需要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认可文件,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落地相关文件。管理体系文件需要将认可文件的相关要求转化为适用于本实验室的规定,具有可操作性,各层次文件之间要求一致。
软件测试CM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照金字塔结构可以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四个层级。每个层级之间需要注意逻辑的一贯性,逻辑关系要清晰,还要满足认可准则和/或资质认定条款的所有要求。
一、软件测试CM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阐明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 它全面地规定了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是指导实验室全部检验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结构编排应尽可能与认可和认证的准则要素排序保持一致,编排如下:
封面:包括文件名、文件编号、发布时间、受控编号等;批准页,最高管理者签发颁布手册的通告和和实施日期;
修订页:包括序号、修订章节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
目录;
前言或机构概述;
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手册附件:包括组织机构图、公正性声明、执行各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实验室平面图、在职人员一览表(学历、职称、职务、本职工作时间、在职工作岗位)、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型号、编号、主要技术指标、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仪器责任人)、检测能力表、仪器检定周期表、程序文件目录等。
二、软件测试CM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质量活动由谁来做,做什么,何时何地做。它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的内容要求与质量手册的规定一致,对检测工作中的每个质量活动环节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每个程序的内容包括:目的,职责,工作程序,注意事项,相关记录和支持性文件。主要有:
管理评审程序
检验检测保密管理程序
内审审核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不符合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和维护程序
人员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
外部供应和服务管理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与方法的确认程序
检验检测风险
机遇控制程序
抽样程序
能力验证控制程序
保证公正性、诚信性程序
测量溯源程序
数据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规定和交付程序
检验检测样品的管理和处理程序
新开展项目评审管理程序
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程序
处理投诉程序
三、软件测试CM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
1、 检测仪器操作规程的编写内容:工作条件、操作步骤、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核查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核查周期、仪器的维护、维护方法及周期、应急措施
2、检测方法细则
当实验室需要建立非标检测方法、实验室自制检测方法、检测样品前处理和处置方法及对检测方法需要进行补充或修改时, 应根据不同需求编制检测方法细则。检测方法细则一般编写内容有: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制方法的目的和编写依据;适用范围,规定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样品类型、检测参数)和限制范围;检测方法原理或方法摘要;检测设备、试剂及环境条件;检测分析、样品处理步骤、质量控制要求;结果计算(含质控数据);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必要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始记录格式。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功能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性能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兼容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可靠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可移植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维护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性能效率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易用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针对采购的工具设备,还需要编制设备作业指导书以及设备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等。
四、软件测试CM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记录文件
实验室在用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所有的记录应统一设计,简明,规范,便于归档和查阅。
1、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用于记载检测过程中与产生数据相关的信息,记录格式设计应确保真实、客观、包含足够的信息量、便于记录、易于复(再)现到原检测工作。对测试全过程,无论现场采样(检测)还是实验室检测,必须现场记录。
2、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程序文件的对应记录,用于记载质量活动管理的重要过程。应做到便于管理,易于操作,信息完整可实现跟踪检验。例如:内审过程记录包括:计划表、内审通知书、现场检查表、发现不符合项汇总报告、内审报告、跟踪验收整改记录等。
以上就是软件测试CMA认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比较全面的整体介绍,如需更加详细的文件模版内容,可私信我获取。
(谢绝转载,更多内容可查看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