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活着活着就把自己活成了冷漠无情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主人公性格解析与司法判决探讨
这篇博客分享了对小说《局外人》的读后感,聚焦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平淡生活中的异常行为。主人公的冷漠与疏离感引发了杀人的动机疑问,而法庭的严厉判决引发思考。文章探讨了作品的独特布局,暗示人物背景的重要性,并以冰山理论为比喻,强调故事中未展现的部分对理解角色的关键作用。

《局外人》读后感

今天看了本小说《局外人》,主人公最终被判处了死刑,但是我觉得他虽然有错,然并不至死,理由:主人公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对待身边的人都比较的友好、和气,对待邻居孤寡老人,安慰他狗没有死;对待邻居雷蒙,听他讲述的他不幸的恋情,为他提供帮助;对待自己的女朋友比较好,要不然玛丽也不会特别希望和他结婚,总之,他是一位人畜无害,与人和谐相处的人。

  而对于他为何会开枪杀死阿拉伯人,我给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只是觉的主人翁的思维和平常人是不一样的,正如题目所说“局外人”。他对整个世界都比较的漠然,没有什么让他十分地感兴趣,有些只能是一时激情,比如他和玛丽的感情。玛丽如此的爱他,但他却并没有那么爱玛丽,在他看来可以和玛丽结婚也可以不和玛丽结婚,这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好像从未对某个人深情过,似乎是一个玩弄感情,冷酷薄情之辈。但我比较相信他曾经是一个热爱生活并喜欢发现生活乐趣的人,因为他曾在开篇说过,他曾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大学毕业之后,一切都变的无所谓了。我认为此处隐含了许多他没有表达清楚,然而却关乎他形成如此性格的原因。当然原因可能不止隐藏在他的大学期间,他的整个童年时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毕竟我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早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养成了。作者在这个方面并没有交代很清楚,他把主人翁的前半段全部抹净了,幕布拉开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正是主人翁一步步走向深渊。作者这样的开局,不太厚道,他给我们认识主人翁的机会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几个月,这之前近乎30年的时间是空白的。这不免让读者在品味主人翁的时候会断章(人生)取义,也促使绝大多数的读者会跟我一样整部书读完了,却有两个问题萦绕心头,久思不解,其一:为何开枪杀人,其二:为什么判决是这样,太狠了吧!

我思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编排,可能的原因是,如果把主人翁的前半生写的详详细细,可能会索然无味,读者会觉得无趣,毕竟大部分人在他年轻的时候都是平淡无奇的,尽管这样会有助于大家理解主人翁后面的行为。这样反而促使了整部作品的与众不同,试想如果《简爱》的作者不跟大家详细介绍简爱的童年所受的磨难与自身的的努力成长,那么当她和罗切斯特吵架而后决然的离开后历经挫折时,大家是会赞叹她的勇气与自尊,还是会觉得她太过轻率而自作自受呢。所以作品为什么都会有前期的铺垫,乃是让大家在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时,既觉得意料之外,仔细一想又觉得情理之中。而如果没有铺垫则会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就是《局外人》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冰山模型,冰山浮于水面上,只露出了尖角,然而支撑这个尖角的巨大的冰山主体却隐于水面之下。

最后,我觉得法庭的判决过重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