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文章平均质量分 75
decajes
坚持,坚持,再坚持
展开
-
简单工厂模式
把《大话设计模式》完全地看完了,确实很通俗易懂。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好好把书中的代码实现一遍吧。 简单工厂模式,在书中的定义就是用一个单独的类来做这个创造实例的过程。即把各个不同对象的创建代码封装成一个类。个人感觉这个方式确实很不错,因为每一个类对象就可以在其需要的时候灵活地创建,而且实现方法还可以在各自类中定义,容易修改而不互相影响。下面就按照书本上的例子,用C++来实现一原创 2012-10-14 10:38:57 · 756 阅读 · 1 评论 -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看完之后就觉得好像我们生活中的客服,譬如我们中国移动的10086,客户如果想了解某个手机服务,可以直接通过客服访问移动提供的服务信息,而不用直接与各个业务平台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客户程序需要与子系统交互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facade类来调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让客户端程序直接与这个facade类交互,这样不但解除了客户程序与子系统的耦合,而且还有利于屏蔽子系统之间的复杂操作。原创 2012-11-11 09:42:33 · 865 阅读 · 0 评论 -
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就是从一个对象再创建另一个可定制的对象,而且不需要知道任何创建的细节。书中的定义为:原型模式(Prototype),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个人理解为定义一个抽象接口Prototype,然后在其中定义一个纯虚函数Clone。再定义一个创建原型的类concretePrototype来定义属性并实现Clone方法,克隆自身并返回新的对原创 2012-11-06 11:27:46 · 477 阅读 · 0 评论 -
代理模式
所谓代理,就是把自己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也就是间接实现自己的目的。书本上对于代理模式(proxy)的定义为: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其实这个模式挺好理解的,就是相当于在一个类里面实现另一个类的方法,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接口,让本类和代理类都继承它,然后在本类里实现接口里的方法,在代理类的方法里调用本类的方法,然后通过代理类来实现本类的功能。原创 2012-10-24 11:25:02 · 444 阅读 · 0 评论 -
工厂方法模式
看书看到这个模型的时候,马上想到了之前学到的简单工厂模式,然后看了一下例子,觉得假如同样对于计算器来说的话,貌似简单工厂模式灵活一点,因为工厂类里包含了相关的逻辑判断。起码对于客户端而言,可以动态地选择条件来实例化相关的类。而工厂模式,貌似虽然使添加方法更加灵活,但是判断要实例化相关类的时候,却要在客户端里写判断逻辑。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在书中的定义为原创 2012-11-01 15:42:08 · 494 阅读 · 0 评论 -
装饰模式
今天学习了那个装饰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保持原来的基本不变,然后要什么就添加什么。就好比一个人穿衣服,这个人没有变胖或者变瘦,也没有变高或变矮,就是单纯地 添加衣服裤袜,就会觉得这个人看上去不同了。在书本上的定义是:装饰模式(Decorator),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加灵活。 下面就是对书本中代码的实践,主要是通过 Decorat原创 2012-10-21 20:44:16 · 493 阅读 · 0 评论 -
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问题由来: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解决方案: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转载 2012-10-17 19:57:46 · 658 阅读 · 0 评论 -
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转载 2012-10-17 19:52:09 · 803 阅读 · 0 评论 -
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转载 2012-10-17 19:40:08 · 543 阅读 · 0 评论 -
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转载 2012-10-17 10:24:41 · 648 阅读 · 0 评论 -
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转载 2012-10-17 10:23:09 · 633 阅读 · 0 评论 -
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问题由来: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转载 2012-10-17 10:39:12 · 520 阅读 · 0 评论 -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在书中的定义是:它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转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 创建对象的话让简单工厂模式实现,刚开始总感觉策略模式可有可无,因为按照工厂选择的对象,再调用该对象的方法去实现多态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个类来管理具体的方法呢?先实践一下代码,再回头想想吧!!!! 主要实现的类 #include "stdafx原创 2012-10-16 11:17:30 · 569 阅读 · 0 评论 -
模板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个人理解就是对继承的合理使用。也就是说当子类中出现许多重复和特有的代码段时,我们应该把重复的代码上升到父类中。然后子类就通过继承来获得重复的功能,而在子类中重写或者添加自身特有的方法。就好像我们把模板拿过来,然后就添加自己的内容。 模板方法模式在书中的定义为: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改算法原创 2012-11-10 17:11:54 · 52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