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网概念
互联网: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互联,形成的覆盖范围更广的网络。
Internet:专用,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
Internet:通用,无通信协议要求。
1.1.2 计网组成
1)组成:硬件软件、协议。
2)工作方式:边缘部分(主机用户、通信、资源共享)和核心部分(联通、交换)
3)功能组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1.3 计网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性:计网中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替代机
- 负载均衡:可以将工作任务均衡分配给计网中的各台计算机
1.1.4电路交换、互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
三步曲: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
好处:1、任何结点都采取“直通方式”接受和发送数据,不存在存储转发所耗费的时间。
2、通信时延小。3、有序传输。4、没用冲突。5、实时性强。
坏处:1、建立连接时间长。2、线路利用率低。3、灵活性差。4、难以规格化。
2.报文交换
数据交换的单位是报文,报文包括用户数据、源地址、目的地址。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缺点:1、转发时延高。2、缓存开销大。3、错误处理低效。
3.分组交换
解决报文交换中报文过长的问题。即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小的等长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前添加一些必要控制信息(源地址、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组成 首部。
1.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分布范围分类:广域网(WAN,高速链路,交换技术)、城域网(MAN,以太网)、局域网(LAN,广播技术)和个人区域网(PAN,无线技术)。
- 按传播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 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形网络、星型网络、环形网络和网状网络。
- 按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 按传播介质分类:有线、无线。
1.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指连接到网络上的结点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单位为bit/s(bps)。当数据率较高时,可用kb/s、Mb/s、Gb/s表示。
2、带宽。原本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单位是Hz。
但是在计网中,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传送速率”的同义语。单位b/s。
3、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吞吐量常用在对实际网络的测量中,且受网络带宽的限制。
4、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总时间,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构成。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结点将分组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要的时间。= 分组长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