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 7-31 sdut-array2-4 打印“杨辉三角“ 品中国数学史 增民族自豪感(1)

7-31 sdut-array2-4 打印“杨辉三角“ 品中国数学史 增民族自豪感(1) (5 分)

背景介绍: 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它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

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在欧洲,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

杨辉三角数字的特点为:

(1)在三角形的首列和对角线上,数值均为1;

(2)其余数据为: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第n+1行的第i个数等于第n行的第i-1个数和第i个数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C(n+1,i)=C(n,i)+C(n,i-1)。

图示为:

1.jpg

杨辉三角的应用:(a+b)的n次方,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输入格式:

欲打印杨辉三角的行数n(1<=n<=13)。

输出格式:

每个数字占据4个字符的位置,数字左对齐,数字不足4位的右边留出空格。

输入样例:

13

结尾无空行

输出样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1   8   28  56  70  56  28  8   1   
1   9   36  84  126 126 84  36  9   1   
1   10  45  120 210 252 210 120 45  10  1   
1   11  55  165 330 462 462 330 165 55  11  1   
1   12  66  220 495 792 924 792 495 220 66  12  1   

结尾无空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n,i,j;
    scanf("%d",&n);
    int a[n][n];
    for(i=0;i<n;i++)
    {
       for(j=0;j<=i;j++)
       {
           if(j==0||j==i)
               a[i][j]=1;
           else
           {
               a[i][j]=a[i-1][j]+a[i-1][j-1];
           }
           printf("%-4d",a[i][j]);
       }
        printf("\n");
    }
    return 0;
}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