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贝(Decibels, dB)
1.1 物理意义
分贝是度量两者数量比例的单位,一分贝(deci-bels)是1/10贝(bels), 即 1db = 1/10B。
分贝是对数值,符合人类对强度的感知(如声音、光照等)
度量分为两类, 场量(field quantity)和 功率量 (power quantity)
- 功率量,也称强度(intensity),如 声强,电功率等
- 场量, 度量幅值(amolitude) , 也称根功率, 如声压,电压。
1.2 分贝公式
1.2.1 功率分贝
其中 P P P是度量值, P 0 P_0 P0是参考值
S P L ( d B ) = 10 log 10 ( P P 0 ) SPL(dB) = 10 \log_{10} \left( \frac{P}{P_0} \right) SPL(dB)=10log10(P0P)
1.1.2 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 SPL)
表示声音强度(响度)单位,是场量,描述的是压力等级:
S P L ( d B ) = 20 log 10 ( A A 0 ) SPL(dB) = 20 \log_{10} \left( \frac{A}{A_{0}} \right) SPL(dB)=20log10(A0A)
A A A是测量声压的平方平均数, A 0 A_{0} A0是基准声压(20uPa)
在声学中,分贝通常用来衡量音量的强度。人耳可以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称为听阈)通常被定义为0 dB SPL。
常见声音的SPL:
* 0 dB:听力下限(最小可闻声压)。
* 30 dB:低声耳语。
* 60 dB:正常谈话声。
* 90 dB:割草机、交通噪音。
* 120 dB:音乐会、飞机起飞(非常响亮,可能会造成听力损伤)。
人耳能感受到的最大声强度大约是120 dB SPL到140 dB SPL之间。
1.1.3 信号振幅归一化
信号处理时,只有声波的相对振幅A, A 0 A_{0} A0设为最大值,这时分贝为归一化分贝:
S i g n a l ( d B ) = 20 log 10 ( A n p . m a x ) Signal(dB) = 20 \log_{10} \left( \frac{A}{np.max} \right) Signal(dB)=20log10(np.maxA)
归一化分贝是负值,越接近0,振幅即声压越大
1.3 分贝的特性
-
叠加性质
分贝不能简单地相加。例如,两个独立的50 dB声源一起工作,并不意味着总声压级为100 dB,而是略高于50 dB。
-
参考基准
分贝的计算需要参考基准,常用分贝标尺如下:
* dBm:相对于1毫瓦的功率。
* dBu:相对于0.775伏特的电压。
* dB SPL:相对于20微帕斯卡的声压。
* dBA:用A加权网络调整的分贝,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
1.4 分贝感知
-
强度感知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知是对数性的,增加10 dB通常被感知为声音强度的倍增。例如,70 dB的声音听起来比60 dB的声音大一倍。
-
频率感知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敏感度不同,对中频(约2000 Hz - 4000 Hz)最敏感。在相同的分贝水平下,我们会感受到这些频率的声音更响亮。 如:60 dB的1000 Hz音调听起来会比60 dB的50 Hz音调更响亮。
-
听觉掩蔽
当有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同时播放时,较大分贝的声音可能掩蔽掉较小分贝的声音。比如一个较高分贝的低频声音可能会掩蔽掉较低分贝的高频声音
2. 频率
音频的频率 (Frequency)指声波周期性振动的“速度”,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即音高。
2.1 频率分类
-
高低频:高频声音听起来尖锐或高亢,而低频声音则沉闷或低沉。
-
听觉范围: 人类通常是20 Hz到20,000 Hz(20 kHz)。在这个范围内,声音的频率越高,听到的音调就越高,反之亦然。
20 Hz到20,000 Hz的声波分为5个级别:
次声波、低频、中频、高频、超声波
2.1.1 次声波(Infrasound)
低于20 Hz的声波, 正常人类无法感知
由于频率极低,造成次声波的波长很长。对于1 Hz的声波,波长可以达到340米(在空气中)。
2.1.2 低频
20 Hz - 250 Hz,低音(Bass)。
20Hz-60Hz: 重型机械运转声、远处雷鸣声、交通噪声、中央空调
60Hz-120Hz: 男性和女性的语音基频区域、低音乐器如低音吉他的频率范围。
120Hz-250Hz: 男性和女性语音的谐波区域、部分乐器的中低音区域、电子设备的低频噪声。
2.1.3 中频
250 Hz - 2000 Hz,中音(Midrange)。
涵盖大部分人类可辨识声
包括大部分人类语音的频率范围,包括男性和女性的声音频率。
2.1.4 高频
2000 Hz - 20,000 Hz,高音(Treble)。
* 2000Hz - 5000Hz: 如小号、小提琴、女高音等乐器和人声。
* 5000Hz - 8000Hz: 如高音笛、钢琴的高音区域等。
* 8000Hz - 20000 Hz: 尖锐的声音,鸟类的啼鸣、哨声
2.1.5 超声波
大于20,000 Hz,人类耳朵无法感知,许多动物(狗和蝙蝠等)可以听到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工业检测、通信和科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2 声波特性
根据五级频率划分,声波图可视化如下, 包括“频域”、“时域” 和 “时-频域”:
# 参数设置
signal = 0.5 * np.sin(2 * np.pi * freq * t)
sample_rate = 44100
duration = 1.0
seconds time_window = 0.1
signals = { 'Infrasound': 10,
'Low Frequency': 100,
'Mid Frequency': 1000,
'High Frequency': 10000,
'Ultrasound': 25000 }
2.2.1 次声波特性
低于20 Hz的声波, 波长较长达到340米(在空气中), 正常人类无法感知,。
-
传播特性:
次声波能够穿透并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远,甚至可以在地球表面、大气层、水中传播很远。这使得它们在监测和通信中有特殊的应用。
-
次声波的来源(在地震波、风和火山等活动中产生)
-
自然现象:
- 地震:地震产生的低频振动可以传播数千公里。
- 火山爆发:火山活动会释放大量的次声波。
- 大气现象:强风暴、飓风、龙卷风、海啸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 动物活动:一些大型动物,如大象和鲸鱼,也可以发出次声波用于通信。
-
人类活动:
- 爆炸:大型爆炸,如核试验或火箭发射,会产生大量的次声波。
- 工业设备:一些大型机械和风力涡轮机在运行时也会发出次声波。
- 建筑:建筑物的震动和低频噪音也可能产生次声波。
-
2.2.2 低频特性
低频声音指的是20 Hz到250 Hz之间的频率。人的听觉在低频范围内的敏感度较低。
-
振动感
- 低频声波的特点是波长长、振幅大。能通过身体感受到它们的振动,尤其是在非常低的频率(如20 Hz或更低)时。
- 例如,在音乐会或通过大功率低音扬声器播放的重低音音乐,人们可以感觉到地板、椅子甚至身体在振动。
-
听觉敏感度
- 人耳对低频声音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为了让低频声音显得同样响亮,它们需要的声压级(dB)要比中频或高频声音高。
- 在相同的分贝水平下,低频声音通常听起来比中频和高频声音更安静。
-
频率阈值
- 人耳的频率阈值在低频和高频部分较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高的声压级才能听到非常低或非常高的频率。
- 例如,要让20 Hz的低频音调被人耳听到,它的声压级需要非常高(通常超过60 dB),而1000 Hz的声音在更低的声压级(比如30 dB)就可以被听到。
-
环境中的低频声音
- 日常生活中,交通噪音、工业设备的运转声、自然现象(如风、雷声)。
- 我们对这些声音通常不太敏感,尤其是在背景噪音的情况下。
-
音乐和音频系统
- 在音乐和音频系统中,低频声音(例如低音鼓、低音吉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高质量的音频系统特别注重在低频范围内的性能,以提供深沉、有力的低音体验。
2.2.3 中频特性
中频声音(250 Hz到4000 Hz)是人耳最敏感的频段。在这一频段内,人能够清晰地听到和区分声音的细节。
人类语音、大部分乐器声、自然环境声(鸟鸣、风声和水流声)都在中频。
-
语音
- 250赫兹到500赫兹: 男性和女性语音的基频区域,通常包含了语音的清晰可辨部分。
- 500赫兹到2000赫兹: 语音的谐波和共振区域,包括语言中的音调和音质变化,对于语音的理解和表达至关重要。
-
乐器
- 小号和长笛: 高音部分通常在1000赫兹以上,能够清晰传达音乐的旋律和主旋律部分。
- 钢琴: 钢琴的中高音区域,从500赫兹到2000赫兹之间,是音乐中丰富和变化的关键部分。
2.2.4 高频特性
- 人耳感知
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 Hz到20000 Hz,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耳对高频的敏感度会下降。儿童和年轻人通常能够听到更高的频率。
- 声学特性
高频音波的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和物体吸收,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快,也更容易被定向。
- 音乐中的高频
- 乐器: 如小提琴、长笛和电吉他的音色在高频范围有显著表现。
- 人声:人声的高频部分(如清晰的“s”和“t”音)。
- 混音:在音乐制作中,高频的处理(如均衡、压缩和效果器的使用)对最终的音质有重要影响。适当的高频提升可以增加声音的明亮度和细节,但过度提升可能导致刺耳和疲劳感。
* 均衡器(EQ):用来提升或削减特定高频段,以达到所需的音色效果。
* 压缩器(Compressor):控制高频动态范围,防止尖锐的高频声音过度突出。
* 去噪(De-noising):高频段常包含噪声,如嘶声(hiss),需要使用去噪技术进行处理。
2.2.5 超声波 特性
20,000赫兹(20 kHz)以上,可以高达几百兆赫兹(1 MHz = 1,000,000 Hz)
超声波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且其波长短,因此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穿透性。
-
医学
- B超:通过超声波反射成像技术,形成体内结构的二维图像,用于检查内脏器官、妊娠状态等。
- 多普勒超声: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血液流动速度和方向,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用于治疗肿瘤,通过高能量超声波聚焦加热并破坏病变组织。
-
工业
- 无损检测:利用超声波检测材料内部缺陷,如裂纹、气泡和空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和制造业。
- 清洗: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振动在液体中产生空化作用,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适用于清洗复杂形状和精密零件。
- 焊接:超声波焊接技术利用高频振动将材料表面摩擦熔化,实现塑料或金属的焊接。
-
通信
- 水下通信: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较远,用于潜艇、海洋探测等水下通信和导航。
-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距离测量、障碍物检测、液位测量等,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